“他爱书的气味、书的形状、书的标题。他爱手抄本,是爱手抄本陈旧无法辨识的日期、抄本里怪异难解的歌德体书写字,还有手抄本插图旁的繁复烫金镶边。他爱的是盖满灰尘的书页,他欢喜地嗅出那甜美而温柔的香。”
——居斯达夫?福楼拜《恋书狂》文章经授权转载自中国元素不管电子阅读时代多么来势汹汹,
总有那么一些人,
爱书爱到骨子里,
用自己的手将它们呈现出最美的样子。
无论读者几多,
美的书、书的美永恒伫立。
花白的络腮胡,
圆圆的黑框眼镜,
眯眯的眼睛,
招牌式的微笑,
叫人第一眼
就打心底里喜欢上这个泰斗级书装大师。
中国十大设计师、亚洲十大设计师,
中国图书装帧设计界的翘楚……
大把名声在外,
他却从不把挣钱当成自己的目标,
还常年贴钱给出版社的图书设计人员。
他一辈子就忙活了一件事——
图书装帧设计;
从业38年来,
他设计的图书已经超过本。
他的理想也只有一个:
要让阅读成为一种美丽的触摸。
他是吕敬人。
水墨晕染的底蕴,
中国书法配以中国红的书名,
用红线扎制中国方胜图形,
加之古朴典雅的外包装,
勾勒出一个东方美学的综合体。
在08年奥运会期间,
吕敬人主持设计的《中国记忆》,
是国家领导人赠送给各国贵宾的礼品书;
中国传统文化与古典装帧形式相得益彰,
给许多国人和海外人士留下深刻印象。
09年,《中国记忆》一举获得
莱比锡“世界最美的书”奖。
莱比锡“世界最美的书”,代表了当今世界图书装帧设计界的最高荣誉。
拿今年来说,
就是从多件参赛作品中,
精挑细选出了14枚获奖者。
中国的《订单——方圆故事》和《学而不厌》,
即在获奖之列。
他指导设计的另一本书——
《剪纸的故事》,
别出心裁地用五彩线装订,
书的封面展开是一幅剪纸作品,
翻开书,
一些书页被横向裁开,
以突出表达作者剪纸中线的特征。
这本书同样获得“世界最美的书”的殊荣。
让人惊艳的是《梅兰芳全传》,
向下捻开时是梅兰芳的生活照,
向上捻开时是梅兰芳的舞台照,
翻书须臾,
戏剧大师形象完整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实际上,在接受设计委托之初,
出版社送来的小样只有文字和简单的图片。
吕敬人通过各种途径联系到梅兰芳后人,
拿到了梅兰芳的图片资料。
又通过巧妙的编排和设计,
让《梅兰芳全传》刚出版就卖到脱销。
吕敬人常说,
“书籍设计师最基本的要素就是爱阅读。”
因为只有真正懂书、爱书之人,
才会不遗余力将设计做到到极致。
而他与书的缘分从很小时候就开始了。那时,身为企业家的父亲利用家中藏书,为他们兄弟五人置办了一个家庭图书馆。
在那个图书匮乏的年代,
他和兄长以及弄堂里的小朋友,
在小小图书馆阅读、嬉戏,
这是他记忆中最快乐的事情之一。
年,已经45岁的吕敬人站在了日本著名平面设计大师、书籍设计家杉浦康平的工作室里。
杉浦康平对细节的严谨是出了名的。
吕敬人一开始做的最多事情,
就是拿着小镊子一点一滴,
在严师指点下,
对字体和图案做着各种拼接。
杉浦康平作品
“书籍本身就是信息的载体,书籍设计的一丝一毫都在向读者传递信息,哪怕是最简单的两个字,按照书法,笔画如何躲,还有部首间的距离,都极有讲究。”
杉浦康平作品
在70、80年代的中国,还没有明确而完整的书籍设计体系,版式设计也大多是“跟着感觉走”。段落或标题之间,空两行还是三行,全凭感觉。
而在杉浦康平的工作室,
设计团队从一开始,
就进入整个文本的编辑设计工作,
与著作者、出版人、责任编辑、摄影者、插图画家,
都会有充分的沟通。
对于字号、间距等细节,
更有严整的规矩。
杉浦康平作品
当时,和国内不少出版社美编一样,
吕敬人还沉湎在西方审美文化的冲击中,
但杉浦康平的一句话如当头棒喝,
喊醒了他:
“作为中国人,你要尊重自己的历史和文化。图书就是文化的载体,设计必须扎根于这种文化之中。”
杉浦康平作品
自此,吕敬人逐渐摸索出一条
具有中国味道的书籍设计之路:
“不摹古却饱浸东方品味,
不拟洋又尽显时代精神”。
《朱熹榜书千字文》,
是敬人工作室早期的得意作品。
封面文字部分采用反向设计,
再现宋代雕版印刷母版的形态。
当时为了还原书法拓片的原貌,
吕敬人反复试验,
才选定了当时很少应用的蒙肯纸。
质地轻盈的桐木书壳、
连接纸张部分的牛皮带、
楠木制作的如意扣,
都是中国古代文人雅士在裱订珍贵书籍时,
所用的材料和符号。
《怀袖雅物:苏州折扇》,
内配一柄仿明代乌骨泥金折扇,
还原了明代折扇的面貌。
尽管售价不菲,
却是藏家眼中的“香饽饽”。
还有《北京民间生活百图》,
外封有着与琉璃瓦相仿的质感,
中央镂空处露出的的市井生活彩图,
让很多人一眼就认定,
它是窥见民间市井生活的钥匙。
吕敬人强调书籍的整体设计,
“书籍设计绝不只是简单地做装帧,它应该‘由表及里’、‘由内而外’,与书籍本身的内容本身完美契合。”
早在年,
吕敬人就和三位好友一起策划出版了
《书籍设计四人说》。
书中同时运用了30多种不同质地的纸张,
且几乎出现了所有可使用的
现代图书设计手段和元素。
这本书以内容结合形式的方式,
宣告了中国现代书籍设计理念的萌生,
也是业内公认的图书设计“指南”。
做《怀珠雅集》时,
他设计的外封用一根细麻绳打结捆扎,
封面是特抄的深蓝色粗纹瓷青手工纸,
标题竖排写在一个毛边宣纸的书签上。
他要求工人们不许裁切,
一定手撕书签,
保存其自然状态。
结果,工人们吭哧吭哧地撕了1万张。
吕敬人自己对书苛求,
但遇到不给力的出版社,
也常常无可奈何。
冯骥才曾指定他设计《绘图金莲传》,
研读书稿之后,
他把盒子表面设计成缠足女所穿裤子的形象,
盒盖两侧互相联结,
象征了互相缠绕的小脚。
打开盒子,
里面是一本被缠足布盖着的书;
盒子后面印着一首关于缠足的诗,
他原本还想把缠足后穿的“三寸金莲”放进去,
但由于成本太高,
直接被出版社偷工减料。
尽管被气得不行,
但到下回遇到喜欢的书,
他依然改不了追求完美的“毛病”,
将每一个细节做到极致。
吕敬人今年已经69岁了,
还整天泡在工作室中。
加起班来就忘了时间,
“我一直想通过图书设计告诉别人,
中国文化怎是一个美字了得。”
所以,
哪怕中国有10亿人不看书,
他还想为另外4亿人服务。
?素材来源网络,编辑整理
-END-
71岁的他,用一手谁也看不懂的“乱书”书法,敲开了世界各大博物馆的大门,更让苹果CEO为之倾倒
一个学船舶制造专业的理工男,改行做花艺后,居然成为爱马仕、迪奥、LV的御用花艺师
用一把剪刀征服了巩俐,这个全上海名媛最爱的男人,只看一眼照片,就能给你做出一件完美的旗袍
日本匠人雕刻瓷器的过程,居然治愈了无数强迫症!
他只想当个农夫的儿子,却被Aglababy“捧”在了手掌心。这个爱摆弄花草的男人惊艳了Dior,还成了法国国宝级的花艺大师
80后姑娘将一辆报废的大巴,改造为春城最温暖的照相馆,过上了闲云野鹤的生活!
◎
转载须知
个人转发至朋友圈无需获得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