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爱强迫症

中国社会有两种时代病,一种是结婚强迫症,一种是恋爱强迫症。已婚人士的优越感,常常在面对大龄未婚男女时显露得淋漓尽致。不讲礼貌的人,没说两句话便单刀直入——人不结婚肯定不行,你得结婚。伪装开明的人则退而求其次,“不结婚没什么”,话音刚落又提新要求,“一定要谈恋爱”。有一次接受采访,记者问我多久没有谈恋爱了,我回答说三年。她随即提出,专家提出和他人建立亲密关系的人人格更健康。言下之意就是,我会不会因为太久没有谈恋爱导致有问题。我相信记者并无恶意,只是大众秉持这种观点,向公众交代我的状况就成了她的职责。从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普通人,到掌握了话语权的记者和情感专家、两性关系作家,一直在反复表达这样一种意思:不谈恋爱的人有问题。在他们的观念里,爱情是伟大的,可以容忍你不结婚,但绝不允许无视爱情,暴殄天物。这种观点的流行度很广,以至于不少单身者都认定,不结婚不谈恋爱的状态有问题。畅销书作者meiya曾经在《性感缺失的女孩》一文中引经据典,搬出弗洛伊德的泛性论和孙隆基的《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来指证大龄未婚、又从来没有谈过恋爱的女人缺乏性魅力,这就是单身的人结不成婚的原因。细细分析就能发现,meiya的文章漏洞百出,完全颠倒因果关系。实际上,是否缺乏性魅力不重要,一张结婚证才最关键。拥有结婚证的女人,就是有性魅力的,没有的就是缺乏性魅力。Meiya同时还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很明显她对心理学污蔑单身人群的历史并不了解。早在十九世纪,心理学仍然把结婚视为社会规范时,就把不遵守这个规范的人,即当时西方社会不结婚的女人,定义为有心理问题,并开出“结婚”这个治疗方法。不正常、缺乏性魅力、男人婆、没男人要等理由,在早期的西方社会,一直是攻击不结婚女人的理由。正常与不正常,健康还是有心理疾病,关乎的还是权力问题。掌握专业知识的人拥有即定义他人的权力,心理学才得以有了定义未婚女性有心理疾病的暗黑历史。由于人类社会发展步伐不一,19世纪的荒谬得以在21世纪的中国社会重现。谁有权定义他人的生活呢?谁都没有,但歧视又无处不在。已婚人群势力强大,分布在各行各业,政府部门、事业单位的领导层、公司中高层又大部分都是已经结了婚的。他们一直生活在婚姻主导的社会,潜意识里把婚姻当做唯一正常的生活,又掌握了话语权,不放过任何机会,对迟迟不归队的单身人士劈头盖脸地说教。没结婚的人,大部分人本来就是想结婚而不得而已,还要老被人训斥,就更加不淡定了。改变自己,去寻找爱情。我曾经就有这么一个阶段。为什么我没有谈恋爱?我的问题在哪里?女人一直以来都是被规训的对象,早就习惯凡事从自己身上寻找原因。大概是我不够漂亮,我立即一掷千金买包买时尚的衣服,大概是我太胖了,马上又投入到轰轰烈烈的减肥事业中。只是,某一天,我忽然就发现,自己一直在迎合主流话语和标准。我心生不忿,并仔细审视自己的生活才发现,我的状态毫无问题。吃饭、上班、睡觉、会友、看电影、旅行、阅读,生活简单、平静、又自由。在自己一个人的世界觉得闷了,会拿起手机翻







































白癜风哪里看的好
北京哪里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pwsaw.com/bfbzz/449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