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来讲,德语好就意味着可以无障碍的和同事交流…………以前不觉得自己德语有多差的,加上之前有段时间刻苦发奋了一段时间,更觉得跟德国人交流没啥问题了,还经常被德国人夸德语好,那叫一个飘飘然啊……结果在现在这个公司,我觉得自己懵逼了。为啥开会,听同事聊天什么的总是满脑子的问号呢……除了大头儿说的话让我能懂80%之外,其他人的口音怎么这么难懂啊~~而且说得贼快……我每天有至少三分之一的时间呈现智商不在线的状态,具体表现为两眼呆滞,表情迷茫,头脑中却狂风暴雨,呼喊着一个声音:“你们TMD说的到底是啥……能慢点说不……能换个简单的词不……”为了能快速进入状态,我把很多常用的专用词各种记录,但是还是赶不上同事们那庞大的母语词库……再也听不到夸奖我德语的话了,取而代之的是公司要我报个语言班继续学习……而且,就算你工作能力很强,沟通上出现问题还是蛮要命的,觉得有劲儿使不出啊……感觉自己就是那没有遇到伯乐的千里马……因为伯乐说的话我只能听懂一半……所以说,学德语还是要踏踏实实地好好弄清楚语法,乖乖背单词,平时多说多听,脸皮千万要厚,不要不好意思。
至今我还继续奔跑在目标为“德语好”的路上……大家一起加油吧……
————————————————————————————好吧说正经的,我觉得德语好这个描述十分主观。但是我想说,如果超越了没有障碍,那么所谓的就是你有足够强的语感。甚至能体会到这门语言的美妙。更上一层则是你能让别人感到你语言中的美妙。语感这个东西是个很神棍的东西。其实你和很多没有受到高等教育的母语人讲语法,都是讲不出来所以然的,他们只能告诉你,不对,听起来不对。不舒服,不能这么说,要这样说。那么这就是所谓的语感。用中国人的语法作比方,就是外国人说,你的大脑就会告诉你,不对,不能是一只,而是一匹。——为什么?——不知道,马是论匹的,你说一只就是感觉听着不对到这个程度的时候,经常和非母语人交流中感受到这就是你的直觉。你不需要去想语法,回忆句型。它已经刻在你的脑子里了。这个时候你可以用德语思考做梦自言自语...这不是你背下来的,而是你在生活中潜移默化所积累出的。这就是海鳖青少年根本没有正经系统的学德语,和他们讲语法就是对牛弹琴,但他们德语依旧比大多数德语专业生的原因。同理,一个人可以捧出一个字典造句,那么另外一个有语感的人就会直截了当的说,不对,这个单词不是这么用的。你这个意思要用这个单词才对。就算可怜的中德字典告诉第一个人他没错,但事实上他却错的离谱。这个通过环境的积累才是人说的理由,也就是不对的句子你听着有一种的感觉,个别强迫症还觉得如芒在背。所以判断这个句子正确与否,很多时候就是在嘴里念几遍的事情。那说一点更玄乎的事情,到这个程度,你可以感到一个词,它究竟是还是,也就是说这个词是否是还是的用词。你会迅速反应出这个词用的是否恰当,会不会有更恰当的词。其实单词都是有着自己个性的,比如有些词就是活泼的,有些词是沉重的,有些词是难登大堂的。你会发现怎样的排句是更顺耳更优雅的。怎样描述简单精确,怎样是学术口吻,怎样是正式口吻,什么样的口音说出来有怎样的笑点和萌点,什么样的口音听着高冷招人烦...而这些都不是你靠背学出来的
有些进阶者摸到了门路之后就特别喜欢造一个神复杂的句子,什么类似于DieInterpretationzurGew?hrleistungundDurchsetzungdesMenschenrechtsnachUNOChartasowiedieVerfassungXArt.71ausinstitutioneller,ideologischeralsauchstrukturpolitischerSicht,welchewiederum...初看必定觉得十分高大上的吧?错挑不出来,可不好意思,这个句子就是不好。除了对初学者来说这个句子造的太复杂,把三句话要说的扔进了一句话里。对母语者来说这就是...怎么说呢,我会觉得,这个人太ZUO。把三句话内要表达的内容全部都换成名词,一团麻一样的塞进去让人听着不顺耳,这么别扭还不如拆开说。所以怎样造出又显得自己有文化,又好听的句子,这就是语言的艺术。母语人士所理解的体现在遣词造句的妙处上,而非母语人士理解的则无非是讲个趣事儿,答主本科期间法律史这门必修课的受欢迎度是分歧最大的一门课。后期选课题的时候也是,这位教授带的Seminar绝少有非母语的人来选。为什么呢?这门课瑞士、德国以及这里长大的学生都听的如痴如醉,因为这位老教授真是出口成章,曾经有个朋友把他一节课内的口述内容一字不落的打下来,真的不用任何增减就是一篇绝妙的论文。他以绝对雄厚的语言实力和表面正经其实辛辣的点评迅速在我们之中拥有了一大批脑残粉。而一些认识的非德语母语外国朋友则就一脸忧愁:他从句用的太多了,讲的好高深啊。一个走神就听不懂了。但能说他们德语不好吗?他们德语客观评价应当是相当好,不然也不能来学这个专业并且撑过了第一年的淘汰。但他们就是没法欣赏这门语言的美。就像中文唐诗宋词里面抓着一个字反复改一样,有些字的处,很多时候外人是体会不到的。答主学的法学是非常非常考验语言能力的专业。经常在改后辈鉴定的时候感叹就算在母语德语者之间也存在着巨大的差距。日耳曼系的法律有一种做算术或者拉抽屉游戏的感觉,通过正确的定义拉开正确的抽屉,最后一层一层的达到最后的答案。可就算是最简单的这个过程,个人表达能力也是不一样的。当你面对着大同小异的内容,进而观察行文文法,你可能会得到完全不同的认识。这也就是一个普通的好学生和一个能被教授青眼的好学生之间的区别。所以这个也体现在遣词造句的能力上。同样的内容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出来,会收到完全不同的效果。最简单地说,一句Sonstnochwas?和Darfsnochetwasdazukommen?就体现了会德语就能胜任的普通餐馆侍者和做星级餐厅侍者的区别。
洪堡国际教育德语学习、留学--
洪堡教育
德语学习·德奥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