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孩子遇到一个好老师就心满意足了其

在各种群里,我不是很活跃的那个,多数时候是默默潜水。

今天发言,是因为在那个群里看到一位老师写了这么一段话:

判断一个学校好不好更重要的不是这个学校的理念有多好!而是看学校老师的状态怎么样?老师的状态怎样也不是看园长或校长的状态怎样?而是看每个跟孩子经常直接接触的老师的状态怎样?

(作为文字强迫症,我觉得这位老师的标点用的实在有点儿不准确。他的本意是表示肯定,但是却用了问号,读起来很奇怪。)

我觉得这个小伙儿说得对,但是又不全对。

在多年以前,我也曾这样给朋友提建议:“选择好学校,不如选择好老师。毕竟同你的孩子朝夕相处的是老师,而选择好学校,只是遇到好老师的概率更高一些罢了。”

但是,当我的身份不只是一名老师,而是一个小学校的校长时,我的思考则换了个角度。

我这样写道:

容我小有异议。同孩子接触的老师状态之重要是必须的,但老师的状态同校长密切相关。而校长如何,根源在于理念。所以也许可以这样表述:理念是根,校长是茎,老师是叶,孩子是花儿。

没想到,那位老师的反应很激烈,一连发来三个感叹号:

知道并不等于做到!有好的理念不等于就能执行到!所谓状态就是能做到多少!

(我挺怕感叹号的。)

他说得对,但是他没有真正理解这个因果关系。

在加斯顿小学创建伊始,我的微博签名改成了“做一所老师幸福,孩子快乐的小学校。”

一线教学的经验告诉我,一个不幸福的老师,是无法带给孩子快乐的。而没有快乐,教育就会变得乏味而低效。斯宾塞说:“在一个家庭中,如果听不到孩子爽朗的笑声,那么这个家庭是没有什么希望的。”在一个教室里呢?在一个学校里呢?没有笑声,这个世界都没有希望。

(正像一位孩子妈妈告诉我的,有一段时间,她发现自己的孩子几乎是惶恐不安——原来,孩子的班主任老师失恋了……这不是笑话。)

五年来,我时常扪心自问:“教师的幸福从何而来?”

请相信,内心足够强大而不为外界所干扰的老师,并不多。

一个老师的幸福,同个体的种种因素有关,但也一定同其所处的环境有关。

前不久,我们的一位学生家长说,早上送孩子上学时,看到校长和老师站在门口迎接,脸上的笑容是那么由衷,就觉得心里很踏实。

她的感觉是对的。

我也曾有过脸上没笑容来上班的时候。

结果呢?

到中午时,我的脸色总算缓和了,一位老师才敢对我说:“看着你黑着脸,我们都不敢吭气。”

所以,媳妇特别嘱咐我,你既然是校长,就一定要注意管理好自己的情绪,要微笑,否则,你的情绪会影响老师的情绪,而老师们不轻松,孩子们也不会好过了。

她说得对。

学校就像是一个家。

我们每个人的情绪都会互相感染——空气会很快活,也会很压抑,甚至会擦根火柴就能爆炸。

作为成人,我们更要有自我察觉,才有能力为孩子营建一个愉快的气氛,才有能力接纳和引导孩子的情绪。

作为校长,则是首当其冲的。

回到题目上来。

说句不怕得罪人的话。今天,遇到好老师,多少有些撞大运的意思——即使是在名校。

为什么呢?

因为所谓“好老师”的标准,因人而异。

(还有一点更让家长惴惴不安,那就是你的孩子上几年学,很有可能会遇到不同的老师,而希望每个老师都是好老师,概率可就更小了。毕竟就整体而言,教师缺编是普遍现象。)

就像我曾提出了六个字——“父母心,孩子气”。这是我的标准。

但是可能更多的人会把学历、职称、荣誉、经验当标准,这也无可厚非。

前年那会儿,我的一位同学打电话给我,说他儿子上小学,班主任可好了,为什么呢?是个男老师,而且可厉害。

我只能以“呵呵”回应。

所以,选学校,请先想清楚——你想要的是什么样的教育?

认同理念,是第一位。而一个好学校,应该是一个能够把理念落地的学校。而这个学校的老师,自然是这一理念的践行者,更能够符合你的标准。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你最在意小升初的名校录取率,那么你所选择的那个小学中的老师一定都是盯着分数的老师,保证负责任。要是你抱怨作业太多考试太多压力太大,对不起,你不该怪学校怪老师。

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错的学校,没有错的老师,只有错的选择。

“遇到一个好老师就心满意足了”其实是一种不得已。

在一个好学校里,好老师才更能够生存和发展,才能安心地做好教育教学。

我建议啊,多跟几个孩子聊一聊。

孩子的生命状态才是一所学校是否好的第一标准。

年12月13日

赞赏

人赞赏









































昆明专业白癜风医院
中科荣获2017年度“安全管理优秀奖”



转载请注明:http://www.pwsaw.com/bfbzz/830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