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运动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运动让人精力旺盛、充满活力,也能祛病防病、强身健体。早在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华佗就根据中医原理,模仿虎、鹿、熊、猿、鸟等五种动物的动作和神态编创的一套导引术——五禽戏,这种医疗体操不仅使人体的肌肉和关节得以舒展,而且有益于提高肺与心脏功能,改善心肌供氧量,提高心肌排血力,促进组织器官的正常发育,是中国最早的具有完整功法的仿生医疗健身体操。可见,运动自古就是人们促进健康的重要方式。近现代的医学研究和医学实践也反复证明,适宜的运动作为一种疗法在一些疾病的治疗、恢复过程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从这次起,我们将根据国外研究文献,陆续介绍运动疗法在精神疾病、神经系统疾病、代谢相关疾病、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肌肉骨骼系统疾病以及肿瘤共7大类26种慢性疾病中的应用现状。
这次首先介绍精神疾病的运动疗法,主要包括抑郁、焦虑、应激和精神分裂。
抑郁
抑郁是一种常见的严重影响身心健康的精神疾患。这类病症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表现为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情绪的消沉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自卑抑郁,悲观厌世,可有自杀企图或行为;部分病例有明显的焦虑和运动性激越,甚至发生木僵;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每次发作持续至少2周以上,长者可达数年,多数病例有反复发作的倾向,每次发作大多数可以缓解,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抑郁的常规治疗有赖于抗抑郁药物和/或精神疗法,但是也有人选择包括运动在内的多种疗法。一些研究发现,一个人的运动情况和抑郁症状负相关,规律运动的人患抑郁的概率较低,或者说可以预防抑郁。
一项纳入了名50岁以上重度抑郁患者的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有氧运动组、抗抑郁药物治疗组、有氧运动辅助药物治疗组,有氧运动组每周进行3次相对高强度的训练,每次训练包括10分钟热身、30分钟自行车或慢跑和5分钟冷身,运动需达到平板实验测得最大心率的70%-85%,在训练期间监测训练强度3次。研究结果显示,药物治疗虽然起效迅速,但是4个月以后,3个研究组间的治疗效果就没有差别了。也就是说,坚持运动4个月对抑郁的治疗效果和服用药物基本一致。10个月后的测试显示,有氧运动组的病人抑郁症状较轻,抑郁复发率也明显低于其他组。这说明长期运动对抑郁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药物治疗。
那么是不是所有的运动方式对抑郁的治疗效果都一样呢?当然不是。研究显示,经常性的运动、阻力与混合训练都比单纯的有氧运动效果更加明显,但是具体的运动类型、运动计划还需要因人而异。
想来有点不可思议,为什么运动可以这么明显的缓解抑郁症状呢?研究显示,运动治疗的机制可能是多方面的。运动被认为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而抑郁病人可以通过运动收获来自周围的积极反馈。抑郁的人通常会感觉疲劳、对生活丧失信心,这本身就会导致运动减少、身体虚弱,而运动可以增强有氧能力以及肌肉力量,高强度的运动使人没有精力过度担忧,能让人们从悲伤的情绪中走出。另一方面,很多激素水平的改变也可能是运动改善抑郁的原因,比如β-内啡肽和单胺。内啡肽(endorphin)亦称安多芬或脑内啡,是一种内成性(脑下垂体分泌)的类吗啡生物化学合成物激素,会产生跟吗啡、鸦片剂一样有止痛和欣快感。单胺类物质是体内的神经递质,单胺类物质的匮乏被认为是引发抑郁的可能原因之一。所以说运动可以通过调节内分泌水平对抗抑郁。
运动还可以刺激神经细胞新生、促进有利于神经细胞健康的蛋白释放,而且运动可以直接影响大脑海马组织,因为抑郁患者的海马组织会比正常人小,抗抑郁治疗可以恢复海马组织的正常细胞形成。在一项人群实验中,3个月的体育锻炼可以导致海马组织的增大,提高短期记忆力,因为运动可以提高大脑、血液、肌肉内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这种因子是海马组织的生长因子,在抑郁症患者大脑和血液中明显减少。
焦虑
焦虑是常见的心理问题,大约5%的成年人都会有焦虑问题。通常情况下,女性焦虑的发生率是男性的2倍,但是排除强迫症和臆病后,男女焦虑的发生率几乎相当。正常情况下,适当的焦虑是有益的,也是应对威胁事件的正常反应。但是病态焦虑会导致生活质量下降,患病风险升高,甚至增加死亡风险。一般意义的焦虑即恐惧(包括广场恐惧、社交恐惧以及特定恐惧),当然也有强迫和创伤后应激障碍,所以焦虑会有很多不同的表现。焦虑的严重程度不断变化,也会自行消除。而不经治疗的患者会经历长期的慢性伤残。
流行病学研究发现,规律运动可以预防焦虑。年纳入了40篇研究的综合研究就发现,运动可以减少慢性病患者的焦虑症状,包括冠心病、纤维肌痛症、多发性硬化症、精神疾病、癌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运动对焦虑的治疗机制可能是多方面的。有研究认为,运动可以转移焦虑患者的注意力,而在一个隔音房间内休息也可以达到相同效果。运动可以导致良性循环,高强度的运动将使人没有精力过度担忧,而且运动能让人们从悲伤的情绪中走出来。
具体的运动类型和运动计划必须因人而异,最好有人监督。一般来说可以以低强度的有氧运动为开始,稳步加量至中等强度。包括快走、慢跑、自行车和游泳在内的运动都是适宜的。焦虑患者可以服用β-受体阻滞药物来控制心率太快升高,当然也可以用Borg疲劳量表的监测代替:运动开始时,Borg量表的评分应该在12-13,持续10-20分钟,逐渐增加到15-16并持续30分钟。
应激
应激是我们日常生活经常遇到的,反复的创伤性的应激往往能够加速中枢神经系统以及外周系统疾病的发生。应激本身不是问题,但是长期的心理应激,可以导致疾病:严重的长期应激可以导致抑郁,甚至诸如哮喘和骨关节炎等心身疾病。应激很难直接测量,但是很多生理性指标都可以反映应激水平,如细胞因子和应激激素,皮质醇和儿茶酚胺都可以作为应激指标。高水平的儿茶酚胺会导致血压升高,而慢性应激时高水平的皮质醇会影响脂肪和糖的代谢以及凝血系统。应激人群通常有不良生活方式,如抽烟、饮酒、不良饮食和缺乏运动。
一项年的研究选取了名20-88岁之间的成人进行平板运动试验以测试他们的健康状况,并填写他们过去3个月内日常休闲和运动情况的问卷。随后这些受试者被按照不运动、缺乏运动、运动、积极运动情况被分为4组,结果显示经常运动的人群中心理问题存在比其他组别更少。而另外一项研究把13、17岁的青少年随机分为4组,在10周中,他们中的3组将要完成不同训练计划,分别是高强度训练(最大心率的70-75%)、中等强度训练(最大心率的50-60%)、拉伸和灵活性训练以及不训练。在计划开始之前和结束以后分别让受试者填写调查问卷来评价他们的应激水平,进行台阶试验评价身体状况。相比其他组,高轻度运动组的受试者心率最低,舒张压有所升高,同时他们的焦虑水平也是最低的。这说明短期的锻炼已经可以有效的改善应激。另一项研究发现,中等强度的训练(最大摄氧量的40-50%)亦可以减少应激指标,甚至效果要好于高强度训练(最大摄氧量的70-80%)。
不仅如此,运动类型也可能决定了对抗应激的效果。一项针对英国警察的研究发现,经过10周的有氧训练的受试警察工作相关压力减少较多,但是进行了力量训练的受试警察和不训练的警察之间没有观察到差别。有氧训练相对力量训练的效果似乎更加明显。
精神分裂
精神分裂是一组以异常想法和情绪的心理疾病的统称。典型的精神分裂症包括幻觉、妄想和思维障碍,其他还有社交退缩、精力不足、语言贫乏、情感和认知症状缺乏,如语言学习、视觉学习、社会认知、信息处理速度、形成和发现词语等问题。大约25%患者能够彻底康复,50%可以部分恢复,25%将会持续低水平的功能障碍。精神分裂的成因有生理学、心理学和社会学上的异常,其病理过程中,多巴胺是最重要的因素,在前额叶皮质多巴胺或多巴胺过度敏感是导致精神分裂的原因,相关的治疗药物也是通过阻断多巴胺起作用的。
有研究显示,每周90分钟的中度-剧烈运动可以减少精神症状。有氧训练、力量练习、瑜伽都可以减少精神症状、焦虑状态、痛苦,提高生活质量,有氧训练可以提高短期记忆力,有计划的肌肉放松可以减缓焦虑状态、痛苦。
精神分裂患者通常超重,也伴随焦虑和应激等情况,因为药物刺激他们的食欲同时他们又存在着社交退缩和运动缺乏,运动可以帮助他们缓解这些问题。通常,运动可以为他们提供社交的基础体检和环境,帮助建立社交网。而且精神分裂患者大脑海马组织较正常人偏小,3个月的训练即可改变这一情况。
白癜风什么症状白癜风一对一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