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强迫症二

上次我们了解了强迫症的定义、特点和症状标准,今天让我们再看看强迫症的病因是什么,都有什么理论来解释强迫症的原因以及强迫症如何治疗

强迫症的病因

生物学因素

首先认为遗传因素有很大的作用,在研究中发现同卵双生子的同病率达65%;一级亲属中强迫症的患病率为15%一20%;此外就是器质性的基础,强迫症患者大脑调节原始冲动的环路是失调的,这可能与基底节,特别是尾状体、前额叶眶回、血清素有关。

心理学因素

心理动力学理论认为强迫症患者的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代表了他们无意识的愿望和冲突;

行为理论认为强迫观念是致焦虑的刺激和该观念间建立了条件联系,如果患者发现某一行为能缓解焦虑,该行为就被强化,从而反复出现,形成了强迫行为或仪式性动作。

认知行为观点认为绝对化的认知的歪曲(如绝对性思考方式、完美主义要求等),易于对重复出现的想法赋予负性评价,病人对这些想法感到焦虑,因为这些强迫想法中包含对未来的威胁,于是采取具体的或象征性的中和行为以预防和排除威胁或危险,回避或强迫行为减轻了焦虑,得到强化,形成持久的强迫症状

强迫症的治疗

药物治疗

与心理治疗结合进行效果更好,由于严重强迫症患者往往伴有严重焦虑和抑郁症状,这时药物治疗应为首选,三环类抗抑郁药物中以氯米帕明效果最好,最为常用;

SSRIs类的氟伏沙明、舍曲林、帕罗西汀、氟西汀等也常用于治疗强迫症,效果与三环类抗抑郁药相似,但副作用较少;

心理干预

心理分析疗法:目标是让患者领悟症状中无意识的真实含义;学会容忍人们都会感受到的不确定性和焦虑。

行为治疗:主要是反应-行为阻止法;冲击(暴露)疗法等,对60%一75%患者有效。

认知治疗:目标是恢复认知过程的平衡,建立一个更合理、更灵活的思维世界。常用的技术例如挑战强迫性的思维、思维阻断法、挑战消极的自动式思想等

泛智心理




转载请注明:http://www.pwsaw.com/qpzby/1068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