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你是自由的,你有权利以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路。他人喜不喜欢你走出来的路,不是你的事情,因为,毕竟,你没有强迫任何人。——三毛
“哈喽各位小可爱,壹心壹益好久没和大家见面啦~五一假期刚过完,小编想问大家五一假期玩的开心吗~下面就跟着小编看看新一期的《壹心壹益》,介绍给大家什么是强迫症吧~
强迫症
强迫症是常见心理疾病,以明知没有必要而又难于自我控制的重复观念(强迫思维)和重复动作(强迫行为)为主要临床表现,常明显影响患者的社会功能(生活、学习、工作及人际交往等),伴随显著的心理痛苦(源自症状直接引起的紧张忧虑或者源自症状不能控制带来的沮丧烦恼)。
每次出门前锁上房门的那一刻,35岁的小叶都要在心里默默强调“门已锁好”。如果哪天匆忙出门,事后小叶想不起来是否锁好门,要么会不辞辛苦地地折返回家确认门是否锁好?要么就内心惶惶不安地担心一整天。
每次给女儿洗衣服时,明明漂洗衣服三四遍后,水已经很清了,可小叶再忙也要再漂洗一二遍,“‘六六大顺’最好六遍,”只有这样,小叶心理才会舒坦。一起生活多年的丈夫揶揄小叶有强迫症,小叶心里也承认自己这确实是个“毛病”。
事实上,生活中类似小叶这样的人不在少数。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全世界约有2%~3%的人口患有强迫症。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所做的关于全球疾病调查的报道中显示,强迫症是全球名列第四的高发病率精神疾病,其发病率是自闭症和精神分裂症的两倍。
-?-
强迫症的表现
夂小
强迫症状可表现为强迫观念、强迫意向和强迫行为。
强迫观念
强迫观念是指反复思考毫无实际意义或虽有意义但可以解决的问题,例如“人为什么要结婚”、“死会如何”等,或者不必要地反复怀疑自己所做过的事情,例如锁门后怀疑是否把门锁牢了等,虽经检查仍不能放心等。
强迫意向
强迫意向是一种违反自己意愿、有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的、即将会行动起来的强有力内在冲动,例如杀人、破坏东西、侵犯陌生少女等,但病人绝不会真正付诸行动,只是自己不能控制这些意向的出现。
强迫行为
强迫行为是某些强迫观念在行为上的表现,反复出现刻板行为或仪式性动作,是为了减轻强迫思维时内心痛苦的结果。例如反复数数,嘴里不停嘀咕,沿街走路总要走上街沿,进屋前先在门前立正再迈步进入,反复用肥皂洗手,强迫检查煤气等行为。
-?-
为什么会出现强迫症?
夂小
遗传因素
如果直系亲属有强迫症,那患病的概率会高一些。
心理因素
如果做事过度要求完美、过度谨慎、刻板等,容易出现强迫症。
个体生物学基础
如神经递质的分泌异常、递质受体的表达异常以及脑神经环路的传导异常等。
环境因素
如被冷漠,父母或他人对自己的要求过高或期望过高等。
-?-
如何克服强迫症?
夂小
四
不
原
则
1、不怕
2、不理
3、不抵抗
4、不逃避
1、不怕
指不怕自己担心或恐惧的“灾难性”后果,要“不讲理地”(不通过理性的推理与判断)坚定地相信自己恐惧的后果不会发生。患者多数情况下是通过强迫动作或强迫思维(回忆、计数或自我解释等)来降低恐惧。
2.不理
指对强迫性动机与冲动的不理会,即不理会自己想要采取某种安全措施的想法,而继续去做自己“该做的事情”。顺从强迫性想法而采取强迫动作或行为是对自己没有价值的,不具有建设性的,所以对于冒出来的想去这样行动的想法或冲动,应不予理会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