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诠释到治疗,再到客观的认知和防护,我们对强迫症几乎已经有了一个全面而又客观的认知,那么强迫症如何预防呢?如何在早期初初形成的状态或者即使已经形成却还在初级状态的时候就避免这种病症的发生呢?我们需要知道一下这些预防知识,需要及早的识别及早的纠正,才是阻断强迫症往更深层次发展的最好方法。家长应该要客观的体察自己的行为以及对孩子教养的方式方法,以下几点或许可以提供一些参考。
一、强迫性格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在儿童期和青少年期必须及早识别或纠治。特别是家庭里的生活习惯和父母的方式方法,所以父母要时刻做到自我反省和旁观观察。
二、强迫症患者与其父母的家庭教养方式过分严格,刻板,及追求完美无缺的生活模式有着重大关系。我们要求孩子从小养成认真细致的生活习惯,这是正确的,但不能过分和极端。有些父母对待孩子就是将自己曾经的弯路曾经自己的经历或者受到的伤害,一股脑的派发给孩子,要知道孩子是和你完全不同的个体,作为家长,只能给与参考意见,切不可专横跋扈,一味灌输你自己以为的正确的思想,给予孩子自己探索和发展的空间,我们客观的引导他们明辨是非就好。
三、日常的生活处事都应该与随和灵活的作风相结合,基本要点是适应社会,与大多数人的心理特点一致,不可严重偏离。一旦发现强迫性格缺陷,必须赴医学神经专科门诊积极纠治。如果发现孩子走极端,发现孩子偏离了正常的思想轨道,家长需要立刻进行干预,还要找正确的心理治疗师进行疏导,切不可一味的鼓励和自我强化,最终导致病症加重,修复的病程变长。
四、此外应该明白,预防强迫性格缺陷对防治强迫症具有重要意义。性格的缺陷来源于传承或者早期的家庭养护方式,父母应该时刻警醒,反思自己的个性,尽量做到阻断缺陷个性的代际传承。
强迫症的并发症
强迫的并发症一般会伴有抑郁或者躁狂甚至双向人格障碍,但是这多体现在起病缓慢,病程较长,症状持续多年或时轻时重,病前性格特征明显,发病年龄较早和病程较长者。这些患者预后欠佳,随年龄增长,症状逐步减轻;病前有较明显精神因素,强迫性性格特征不显著,病程较短,无阳性家族史者的症状也有可能自发缓解。后期可能会引发抑郁情绪和内疚心理,但是积极进行心理疏导才是正确的方向。
综上,强迫症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有了强迫而自己并不自知,这份不自知就是强迫症往深度发展的重要因素,及早阻断,及早治疗,强迫症是完全可以康复的。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