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上莲花讨论有强迫症该怎么办

北京中科白癜风康复明星 https://m.39.net/pf/a_4618947.html

雨涤梵尘:

有一天我在群里听到师兄们讨论,说是听着《地藏经》睡觉不好,是对佛菩萨的不恭敬。我感觉很是疑惑,当下在网络上寻求解析,也是这个说法。那么这与住处驱虫,需要放七天七夜的普庵咒不是冲突吗?我在自己的住处,放了七天七夜的普庵咒,停放之后,走了的蚊子又回来了,之后我又日夜播放大悲咒。听到师兄们这么说,我不敢放了。敢问师兄,能否在住处,日夜不断地播放喜欢的佛歌,不管是不是睡着,播放佛歌,需不需要回向?

心上莲花:

对于佛法,多一份恭敬,则多一分利益;只要不是出于恶意的污辱,就没有罪过。对佛像经书,把握一个原则,能怎么对父母,就能怎么样对待佛像经书。父母录的有声书,睡觉时能不能听?当然能听!躺在床上,能不能念叨父母、忆念父母?当然能!所以一些事,不要弄得如履薄冰。行住坐卧,皆可听经、念佛、播放经声梵音。

以前的时代,人普遍信佛,所以更多需要规范,及向上的引导。而我们这个时代,众生信根本来就浅,再弄些过于严苛的要求出来,搞得谁也不敢碰乃至不敢信了,这是护持佛法呢,还是害了众生呢?我看是弊远多于利。

知秋:

我儒释道兼修,结果疯了,精神分裂症,进出精神病院九次长达四年多…...请问这是为何?

心上莲花:

一连十个问号,就能看出师兄的心性尚不够淡定,至少在目前为止,师兄从儒释道三家思想中获益并不多。

精神疾病多为执着太过所致、偏激所致、凡事虑己不虑人所致。儒家讲仁,道家讲道法自然,佛家讲慈悲与放下,全都是对治法门。这三者中任何一样,学成了自己的东西,落到了实处,都得不了精神疾病。

有一位前清考中的秀才问王*凤*仪先生说:“古人说书内有黄金,我已中秀才,还是受穷,古人把我骗啦!”王*凤*仪先生说:“你读了很多书,实行了几句呢?你若不照书行,不是古人骗了你,是你把古人骗啦!”

广西妙音:

我有时候会有很强的强迫症,就好比一种迷信,该怎么破解呢?比如有三个门,心中脑海中就会出现要求自己只走中间那一扇门,不然会走厄运,自己内心是那么想的,还有好多类似的情况,很烦人的。

心上莲花:

群里有一位与我联系了两三年的师兄与你的症状一模一样,花了很多钱,怎么都治不好,也因此将生活弄得一团糟,几次自杀未遂。

今年她终于听进了我的意见,开始吃素、念六字大明咒、放生,一直坚持这三样。念到30万遍左右时,强迫症不治而愈了。

现成的成功例子摆在面前,建议师兄学学她的方法。

素水浅凉

请问应该如何修无我观呢?

心上莲花:

返观自我,把自我的生命结构,分为五蕴:色、受、想、行、识一一观照,觉知其无常、无我、苦、空的状态。观照得很透澈时,就能体会到,在五蕴中,根本就找不到一个我。

笑靥如花-山东

我想问一下各位师兄,为什么地藏菩萨有一世是婆罗门女呢,世尊讲地藏菩萨为婆罗门女时不是无量劫以前的事情吗?婆罗门可是印度的一个姓氏?哪位师兄为我解答一下?实在是困扰。

心上莲花:

婆罗门不是姓氏,而是印度四种种姓之一,指负责祭祀与上天或神沟通的群体。类似于东方道家的龙虎山天师道,西方宗教中的传教士。

佛对古印度人讲佛法,当然只能用当时的人能听懂的概念去讲。假如在西方国家讲法,估计是这样开头的:“在久远劫前,有位传教士的女儿……”

了了2

不知师兄怎样看待本愿法门?不知您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心上莲花:

《净土三经》是净土宗核心经典,《阿弥陀经》说的往生条件是:“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

《观无量寿佛经》中说的条件是:“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如此三事,名为净业。”以此净业三福为前提,观想阿弥陀佛及西方极乐世界,修观成就,即可往生。

而《无量寿经》中,往生的条件有三个等级:

1、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2、设我得佛,十方众生,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至心发愿,欲生我国,临寿终时,假令不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者,不取正觉。

3、设我得佛,十方众生,闻我名号,系念我国,植诸德本,至心迥向,欲生我国,不果遂者,不取正觉。

从上述条件来看,《阿弥陀经》是最高要求,一日至七日,一心不乱,才可以往生;

《观无量寿佛经》的要求是:在修净业三福的基础上,观想成就,即可往生。

《无量寿经》的往生条件分三等,最高的是发菩提心,修种种功德,至心发愿,则可往生;中等的是闻佛名号,系念净土,多修功德,至心回向,则可以往生;最低要求,至心信乐,发愿欲生净土,哪怕只是十念,也能往生。

这些条件中,达到最低的一等,即对净土非常向往,并且发愿欲生净土,哪怕十念,也可以往生。达到更高的要求,则自然往生的等级更高。

凡事取法其上,得其中也;取法其中,得其下也;取法其下,则或得或不得矣。本愿法门是有经典依据的,依据这个法门,真信愿切,也能往生。但是这个法门是“取法其下”,直接忽略了《净土三经》中两部经典的要求,也完全忽视《无量寿经》中第十九愿的发菩提心、第二十愿的植诸德本。

生死事大,还是法取乎上,至少法取乎中,才更为妥当。法取乎下,临终时,能不能记得念佛,还是两说;在冤亲债主的障碍下,还能不能保持本心不失,也很难讲。净业三福、菩提心与植诸德本,是强大的护身铠甲,是往生的有力助缘,发愿修净土的人,是不宜轻易忽略的。《楞严经》上也说了:“若飞心中,兼福兼慧,及与净愿,自然心开,见十方佛,一切净土,随愿往生。”这里也讲到了,“兼福与慧”,是往生净土的重要助缘。修本愿法门的人认为,“十声就能往生,何必要多”,把生死大事,看得这般轻易,恐怕是或得或不得矣。

更值得一提的是,不少学本愿法门的人,往往执一非他,忽视其他净土经典的要求,强烈排斥其他往生条件的提法,尤其是排斥“一心不乱”的说法。净空老法师讲净土法门时,讲过一心不乱,竟被他们因此谤为邪师——老法师讲的一心不乱,是有经典出处的,是出自寺院天天念诵的《佛说阿弥陀经》,否定一心不乱,就是谤佛。谤佛之人,是不能往生极乐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pwsaw.com/qpzby/1206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