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之间,微博上不停产出青春疼痛文学的“蒙淇淇77”爆红,这几天网络上铺天盖地都是“凡尔赛”三个字,热搜被“凡尔赛”占领,连双十一都反而蹭起了“凡尔赛”的热度。
△昨天的热搜,凡尔赛频繁刷屏。
什么是“凡尔赛学”?简单来说就是用细节性语言,不经意、暗戳戳炫耀优越的生活,明贬暗褒,又当又立。
蒙淇淇加上网友们的二次创作进一步拓展了“凡尔赛学”的范畴,把凡学从炫耀生活拓宽到了“万物皆可凡尔赛”的程度。
△发带和大葱,这段时间最火的段子之一。
若用凡尔赛体回答“什么是凡尔赛文学”,我尝试一下大概就是:
“说出来挺不好意思的,我喜欢阅读纸质书籍,平时上网比较少,凡尔赛学这样的新概念我还不太了解,但我在法国留学时,凡尔赛宫我家那位倒是带我去了十几次,虽然我总觉得那里的纪念品一般般,但是我先生总是会买满满一袋子给我,我家别墅都放不下只能送人了。”
哈哈,“凡尔赛学”这个概念其实不算新,半年前小范围内已经火过一轮,至于为什么起名叫“凡尔赛”?
创始人网友小奶球解释是从日本漫画《凡尔赛玫瑰》得来的灵感:“想用这个词来嘲讽那些人,用一种‘朴实无华’的语气来表达高人一等的感觉。”
说实话,这部漫画画风华丽,但故事本身和正热的“凡尔赛学”没什么关系,讲述了一位男装丽人奥斯卡短暂波澜的一生,“凡尔赛玫瑰”这个词反而用来歌颂的是敢爱敢恨、勇敢坚强的女性形象。
△左图是漫画中的女主人公奥斯卡与她要保护的玛丽皇后,后来改编成了舞台剧,据说天皇夫妇都有微服去观看,我喜爱的日本女演员天海佑希扮演了深情的男主角安德烈,但她本人也喜欢坚强的女主奥斯卡,右图是年其它舞台剧上她穿了奥斯卡风格的衣服,算是圆了个梦。
这是幻想故事,考据严谨,围绕十八世纪大革命前的法国凡尔赛宫展开,背景取材于真实的历史。
其中的灵魂人物之一玛丽皇后,历史上她的真实生活,以及凡尔赛宫本身的奢华倒是现在的“凡尔赛学”想炫耀,也难以炫耀出那极致奢靡的味儿了。
前段时间又看了一遍索菲亚·科波拉的《绝代艳后》,这部电影直接在法国凡尔赛宫内取景,每一秒都在烧钱,最终呈现出来满屏幕洛可可时代的装饰像法国甜点一样腻人。
从奥地利远嫁而来,身处其间的玛丽皇后仿佛蛋糕上那朵雪白的奶油花,她躺在浴缸里,用最无辜的表情,最天真的声音,甜蜜微笑着吐出一句凡尔赛至极的话语:
“他们干嘛不吃蛋糕?”
△“Letthemeatcake“这个习语本身就有”以轻佻态度看人家困苦”的意思。
△法式甜点、法国大餐都久负盛名,法国贵族吃饭的时间比工作时间都长,吃到最后吃不下了,下午茶后半段全是大家此起彼伏的饱嗝声。
这个著名故事的原句记载在卢梭的《忏悔录》里:
“Enfinjemerappelailepis-allerd’unegrandeprincesseàquil’ondisaitquelespaysansn’avaientpasdepain,etquirépondit:Qu’ilsmangentdelabrioche.”
(我终于想起了一位崇高的公主说的挽救时局的办法,当她获知农民没面包时,她说:“让他们吃布莉欧(一种奶油糕点)好了”)
△为了让吃撑的人们也能优雅享受下午茶,厨师就做些外表漂亮,内里却像空气一样空无的甜点,这也正像朋友圈玩着“凡尔赛学”的人们与玛丽皇后的生活。
卢梭并没有说“崇高的公主”是谁,但人们愿意把故事安在玛丽·安托瓦内特的头上。
她14岁入住凡尔赛宫,19岁母仪法兰西,在接下来的岁月里,一直是凡尔赛宫当之无愧的第一KOL,毕竟当时法国最美,最会花钱,又最能嚯嚯的女性,毫无疑问非她莫属。
玛丽皇后花了无数金钱私人订制那些华丽的服装。
还记得第79届奥斯卡,《绝代艳后》压过《满城尽带黄金甲》拿下最佳服装设计的小金人,电影里的服装美轮美奂,当时VOGUE为此制作了20多页的图文报告。
若有什么能比肩影片里的服装造型,那就要数历史上的玛丽皇后本人的装扮。
凡尔赛宫藏有法国宫廷女画家路易丝·伊丽莎白·维吉·勒布伦给她画的画像,多年前的玛丽脸涂得雪白,两颊上扫着明显的腮红,穿着各色不输电影里的繁复蓬蓬裙,领口开得低低的,还装饰了很多蕾丝、小花边、小蝴蝶结。
最引人注目的是她硕大的假发发型,请看玛丽皇后不完全假发图鉴,钻石、珍珠、缎带、羽毛、玫瑰、甚至水果,好像喜欢什么都可以堆在自己小山一样的头发上。
她或许最喜欢羽毛元素,这里最常见的就是羽毛,但最让人震惊的无疑是那个半米多高的帆船发型——这个发型叫做poufàlaBelle-Poule,还与政治有一定关系,是她特意设计来庆祝法国护卫舰LaBellePoule号在海战中取得的胜利的。
正常人谁会这样头顶帆船呢?
偏偏在当时这个造型大获成功,后来还有很多贵族夫人效仿。
不过这些浮夸的假发背后,其实和夸张的“凡尔赛文学”一样经不起推敲。
张爱玲说:“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上面爬满了虱子。”换法国贵族,就成了假发底下长虱子。
当时的欧洲,卫生环境很差,王室贵族认为不洗澡才更健康,路易十五一生只洗了三次澡,贵妇人则人手一根搔痒棒,当跳蚤在衣缝里咬人时,就赶快拿出来搔一搔,尽管假发也会爬虱子,但无疑比真发好打理很多,于是为了摆脱虱子的困扰,她们很多人只好把头发全部剃光,假发底下只剩一颗光秃秃的脑袋。
也许只有玛丽皇后是贵族里的例外,作为引领了整个凡尔赛宫时尚风向的女人,她更会享受,也不会因为条条框框为难自己。
电影里有不少她洗澡的镜头,其实很写实,玛丽皇后不仅洗,还会用松子、亚麻籽和甜杏仁来舒缓压力,用加了米糠的毛垫去除角质。
传说她也自制化妆水和面膜,面膜用葡萄酒混白兰地、奶粉、柠檬汁和蛋白,化妆水就比较奇葩了,叫“EauCosmetiquedePigeon”,你没看错,Pigeon即是说这是一种用炖鸽子制成的化妆水。
除了发型和洗澡,电影里还有对珠宝的大量镜头描写。
△连狗狗也没有放过:)
玛丽皇后是法国历史上收藏珠宝排名第二的皇后,仅次于拿破仑的妻子约瑟芬。
如果你去凡尔赛宫,可以看到她用来装珠宝的器具,有造型典雅的珠宝匣子梳妆台,还有新古典主义风格的桃花心木珠宝柜。
柜子看着很是豪华,美轮美奂的装饰结合了桃花心木、珍珠母、青铜、大理石、陶瓷等材料。
中央面板饰有浅浮雕,配着珍贵的玻璃彩绘装饰,边上镶嵌着珍珠母的框架,不过你以为是镀金那就错了,其实整体只是镀了青铜。
△正面上方为一组青铜雕像,寓意勇气(中间)、智慧(左侧)和丰裕(右侧),四尊镀金青铜像象征四季,从左至右依次为春、夏、秋、冬。
那么这些柜子里会放些什么样的珠宝?
玛丽最喜欢钻石,路易十六曾经送过她一对钻石耳坠加一条项链,耳坠两颗硕大的钻石分别14.25、20.34克拉,项链则是“世界最昂贵的10大钻石项链”之一,镶嵌了无数颗完美的白钻、两颗罕见的椭圆形黄钻重5.24克拉、一颗1.84克拉的粉钻,项链底端还有一颗7.06克拉的梨形白钻如水滴般垂下。
她的珠宝箱里的确大部分都是钻石,但珍珠和彩宝也是挚爱,《泰坦尼克号》里那颗海洋之心的原型“希望蓝钻”,传说就属于玛丽皇后。
18年的时候,苏富比的珠宝拍卖会上还出现了10件来自玛丽皇后的珠宝,这些珍贵的钻石珠宝与法国大革命息息相关。
法国大革命期间,玛丽皇后几次试图逃跑失败,一些珠宝却幸免于难。
其中最亮眼的是这枚珍珠吊坠,拍出了人民币约2.49亿的价格,打破了同类珠宝的拍卖的世界纪录。
另外最让人津津乐道的还有围绕着她爱珠宝发生的项链事件。
这是在年发生的一起恶性丑闻,当时一个名叫让娜·德瓦卢瓦-圣雷米的女骗子,打听到红衣主教罗昂急于邀宠,假装自己是玛丽皇后的闺蜜,谎称皇后想购买一条天价项链,但碍于国家财务紧张不能公开,就让主教作为中间人先从珠宝商那里分期买走项链。
由于玛丽皇后爱珠宝,随意挥霍的形象深入人心,主教很轻易就相信了,结果骗子拿到项链转手把项链拆掉拿到英国销赃,主教因自身的奢靡生活而负债累累,没能付齐巨款,珠宝商没拿到后来的货款,直接去找玛丽皇后要钱。
玛丽知道这件事惊呆了,自己把这件事闹到众人皆知的地步,虽然她是躺着中枪,但民众反而认为这件事是由于她自己奢侈作风惹来的祸端。
玛丽皇后居住的凡尔赛宫本身也是奢侈的代名词,这里是和故宫齐名的世界五大宫殿之一,法国人还有句俗语,叫没参观过凡尔赛宫,就不算真正到过法国。
当时路易十四动用了名工匠,耗时年时间才建立凡尔赛宫,其间遍布雕像、油画等等装饰物,他修建这个宫殿却不是为了自己居住,而是邀请各地贵宾入住。
△战争厅与镜廊,内部装饰主要就是为了宣扬“太阳王”路易十四军事上的胜利,以及政治上的成功。
在那时贵族眼中,凡尔赛宫仿佛就是一个“极乐世界”,只要住进去,有路易十四的庇护生活就将衣食无忧,它有着巨大的诱惑力,如果能幸运的得到路易十四的恩赐,那就是莫大的荣幸,不仅可以在凡尔赛宫生存下去,还能和家乡的人炫耀宫廷生活。
△皇家歌剧院,这是建筑大师Ange-JacquesGabriel的杰作,王室贵族们在这里参加节日庆典、欣赏演出活动,在凡尔赛宫里总是不愁打发时间的玩意儿。
路易十四牢牢把握住了贵族们的虚荣心和惰性,把他们集中在这里,也以此加强了中央集权。
然而,讽刺的是,凡尔赛宫虽然豪华,但正因为过分追求了它的奢华与宏大,使得居住功能极其不便,完全不适合人类居住,路易十五很讨厌这里,觉得自己的寝宫宽敞豪华,却不保暖。
△国王角落房间,也是路易十五与路易十六的工作房间,有大面积贴金工艺与漆画。
更可怕的是,这里还没有一处厕所,也没有一处盥洗设备,贵族们不是仙子仙女,当然也有正常生理需求,王太子只能在卧室的壁炉内便溺。
△路易十五的太子路易·斐迪南的王太子套房,整个套房涵盖三个主要区域:卧室、大工作厅与书房。
普力米维斯孔蒂曾在文章里写:
空气是浑浊的,水是腐臭的,但在所有人都病倒的时候,只有国王要继续居住,慢慢的越来越多的贵族在国王的影响下对这里产生了好感,多套住房,有一万人居住。
不管多奢侈豪华,人们最终想要的也不过是幸福和安稳的生活。
类似玛丽皇后,她有过不少住处,小特里亚侬宫是蓬巴杜夫人参与设计的宫殿,精巧而甜美,后来路易十六把使用权给了玛丽。
△这个房间拥有两扇面向花园的窗户,还有两个可以使镜子移动的机械装置,不需要窗户时镜子能移动到窗户同等高度。
△这是镜子移动后的样子,遮光的同时也保证了一个私密与安静的环境。
她在凡尔赛宫的王后内室更有几十个小房间,除了内室还有各种豪华的配套设施,整体看起来金灿灿漂亮极了。
△王后寝室,躺在床上,皇后看到的是装饰了精细的丝织物的天花板,织物以淡粉色为总色调,装饰了纱带、大量花卉、孔雀羽毛以及丁香花束。
△王后的金色小房间,王后玛丽·莱辛斯卡曾经在这里读书、绘画或是与较为私密的朋友见面,后来玛丽·安托瓦奈特进行了几次改建。
据传说,玛丽不爱学习,但她其实拥有一间豪华书房,清点显示,王后的藏书有将近本,共计册。
她只是不爱主题偏严肃的书本,其实在她的书房内,出现了大量音乐类的书籍。
△玛丽偏爱小说、戏剧、音乐;科学、宗教、历史类较少。
但与这些形成鲜明的对比,玛丽自己最喜欢的可能是这个“其貌不扬“的王后小庄园,不管外观还是内景比起宫殿来都逊色太多,坐落在远离华丽喧嚣的凡尔赛宫殿群角落。
△自带菜园子,这里满足了玛丽对自由田园生活的向往。
△不过尽管朴素,这里也有12个小房间。
此外,她还有一个皇后剧院,隐藏在凡尔赛宫花园绿荫深处,一座原来是花房的长方形建筑里:
看内景,是不是也很奢华呢?
但实际上,这座建筑内部的大理石墙面是木板仿制的,舞台两边的雕塑灯座也不是铜鎏金,而是纸板做成。
法国大革命前夕,莫扎特揭露和讽刺封建贵族的著名喜剧《费加罗的婚礼》在巴黎被禁之时,玛丽皇后曾把它搬到小剧场的舞台上,自己亲自饰演角色。等到法国大革命时期,也有人来到这里想通过揭露它的富丽来批判玛丽的奢靡,结果发现这里竟然全都采用廉价材料,华而不实,最后只好作罢,才让小剧院能完整保存下来。
玛丽皇后短暂的一生被人记住两句名言。
一句是她在走上断头台前,不小心踩到刽子手松桑的脚,对他说:“对不起,您知道,我不是故意的。”代表她身为皇后的尊严和教养。
另一句“让他们吃蛋糕“则诞生在凡尔赛宫中对奢华的臣服之下,年后的互联网“凡尔赛学”火爆,人们对奢华的追求,竟跨越几百年也没有变化。
今日互动
你身边有什么凡尔赛学大师吗?
参考资料:
凡尔赛宫官方网站、微博
张闫博宇《论凡尔赛宫贵族文化对欧洲艺术的影响》
赫连镜繇《生不逄时的“凡尔赛玫瑰”“断头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
豫玲珑珠宝《法国末代皇后的珠宝》
天涯论坛《你只看到繁花似锦,却看不到阴影里的忧伤。图文开扒《玛丽皇后》》
作者:琦琦,灵魂有香气的女子签约作者。一名找好看图片有强迫症的90后,还是个爱研究奇奇怪怪东西的怪味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