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ldquo中国式和谐rdquo

网站运营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liangssw.com/bozhu/12354.html

有的家庭关系,表面和谐、相敬如宾,或许其中却深藏着孤独与冷漠,说不出道不明的难受与煎熬。

“爱他,如我所愿”or“爱他,如他所是”,你期望的是哪一种?你在做的又是哪一种?

01

痛苦的中国式和谐家庭关

父母的经典妄想:"你不知道自己需要吃多少饭,我才知道!"

客体关系心理学说,关系就是一切。

我们存在的全部意义,就是寻找关系。婴儿若没有照料者的陪伴,无法存活。成年人若没有朋友或伴侣,生命黯淡无光。老年人没有人陪伴,生不如死。

我们都知道陪伴的重要意义,那什么才是真正的陪伴呢?

有一对夫妻找我做心理咨询,双方都受过很好的教育,郎才女貌。老公抱怨妻子不接纳自己,对自己挑剔;妻子总抱怨孤独寂寞,缺少陪伴。

老公一听寂寞这个词就火:“我在家工作,1周7天差不多天天都和你在一起,你却总是不满足,你这是心理有问题!”。

妻子非常委屈,却说不清楚到底痛苦在哪里。

细细了解这个男人的成长史,男人从小跟父母一起生活,没分离过,父母也几乎不吵架,更是从来不打骂说教孩子,孩子从小就很懂事,成绩优异,从来不给父母添麻烦,长大后也工作体面收入颇丰,孝顺家人,家庭关系看上去关系非常“和谐”。

当我问起这个男人,你童年有什么和家人在一起很快乐很high的记忆吗?

男人低下了头,想了一会说:确实没有,家在记忆中总是很清冷的感觉,客人都很少,每个人都好像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没有人气。

再看看妻子的成长史。她是家里独生女,通过姑姑的回忆她了解到自己出生后一直是妈妈带,除了喂奶,妈妈总是把女儿放在床上,自己在一边看着,却不抱不哄,就是面无表情的看着孩子,跟孩子没有任何互动。

孩子也变得面无表情,直到其他人过来抱孩子逗孩子,孩子才会活跃起来,露出笑容。

这一对夫妻的关系,各自完美轮回了自己童年的剧本。

老公就像老婆的妈妈,一直在身边,却对老婆“不抱不哄”,就是说没有交流互动。老公对待妻子,就像自己父母对待自己,也是不打不骂,物质充分满足。

谁都说他俩是模范夫妻,然而关系中的孤独冷漠,只有深入其中才知滋味难熬。

这种关系,在中国家庭,绝对不是少数。

比如过年怕回家,因为回到家,除了那些让人头疼的提问,如有对象了没、收入怎么样、要保重身体,其他时间在一起也无话可说,气氛尴尬。

很多中国人,并不知道如何与家人创造愉悦的、有情感流动的关系。

这个情况怎么办,说实话并不太容易解决。

比如这对夫妻,老公并非有意冷漠妻子,只是无意识的重复童年的关系模式;妻子也被困在婴儿期的痛苦里,精神上不能独立存活,总渴望冷漠的老公能够拥有热情,把自己带离死寂的孤岛,于是不停的想要改造老公,让老公觉得不胜其烦。

想解决这个问题,关键是双方得意识到,自己童年的关系模式,复制到今天的亲密关系中,不会获得幸福。

幸福的关键,不在于陪伴时间多寡,而是陪伴质量高低。

这对夫妻童年都没有和父母之间亲密流动的关系体验,需要从零开始学习,这需要很大的勇气和觉知力。

02高质量陪伴的前提是完全不想改变对方没有人喜欢被说教,没有人喜欢被控制。因为当我们想要改变对方时,无论出发点多么好,道理多么正确,其实都在传递:我不喜欢你现在的样子,你应该变成另外一个样子。这个改变对方的能量本身,就会让对方抗拒。就像妻子想要把老公改造成一个有热情的人,老公的心就关得更紧,觉得妻子根本不接纳自己,很伤心。很多父母和孩子在一起,几乎不停的挑剔指挥孩子。孩子玩水,嫌孩子浪费水;孩子玩土,嫌孩子弄脏衣服;孩子自己吃饭,嫌孩子吃得慢,指挥孩子多吃青菜。孩子开心的跑过来要妈妈抱,妈妈却要孩子先去洗手,才能碰妈妈。这种“陪伴”下来,大人小孩都很累,而且不开心。为什么想要改变对方?因为看不见对方的真实存在,只能看见我们头脑中想像出来的、正确的对方应该是怎样。03真正的陪伴是


转载请注明:http://www.pwsaw.com/qpzby/1266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