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有关德育模式的叙述,错误的是()。
A.认知模式是当今教育理论中占主导地位的德育模式
B.认知模式注重培养道德判断力
C.体谅模式主张培养道德情感
D.社会模仿模式的主要主张是价值观教育
↓↓↓↓↓↓德育的模式:(1)认知模式:代表人物是皮亚杰和科尔伯格,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力。认知模式是占主导地位的教育模式。(2)体谅模式:主张把情感置于中心地位,让学生学会关心、学会体谅,学生坚持信善。(3)社会模仿模式:代表人物是班杜拉,主张的是观察学习。(4)价值澄清模式:代表人物是拉斯哈明,着眼于价值观的教育。选择错误的选项是D项。2.新学期开始,胡老师就根据班级人数制定了“文明教室”大扫除值日表和“手机使用公约”,并让同学们严格执行。胡老师所使用的班级管理模式属于()。
A.班级常规管理
B.班级平行管理
C.班级民主管理
D.班级目标管理
↓↓↓↓↓↓强调班级管理的模式:(1)常规管理:老师通过班级班规管理。(2)平行管理:主张集体影响个人,个人影响集体,相互影响。(3)民主管理:每个人都可以参与管理,都是班级的主人。(4)目标管理:强调将目标分解。题干中新学期开始制定规则并严格执行,这就是常规管理。
3.下列选项中,属于对后进生教育的方法是()。
A.不断激励,弥补挫折
B.因材施教,对症下药
C.发挥优势,带动全班
D.严格要求,防止自满
↓↓↓↓↓↓考查的是优等生和后进生的教育。优等生就是品学兼优的学生,要进行严格要求,防止自满;还要激励他,提高防挫折能力;要消除嫉妒,不要有太多的嫉妒心;最后要发挥优势,带动全班。对待后进生的口诀:恒(持之以恒,不断管理,不断教育)心(既要关心热爱,也有严格要求)才(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发(激发学习动机)光(发掘身上的闪光点)。4.某小学教师被指向学生售纸,7分钱一页的作文纸,被该教师一页页撕下来,以每页2元的价格卖给学生。该教师的做法违背了教师职业道德基本规范中的()。
A.爱国守法
B.为人师表
C.爱岗敬业
D.教书育人
↓↓↓↓↓↓老师的做法违背了为人师表,这道题考查的是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三爱两人一终身。(1)爱国守法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2)爱岗敬业: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要求老师勤恳敬业,认真上课,认真备课。(3)关爱学生,这是师德的灵魂。(4)为人师表是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在要求,要求教师以身作则,廉洁从教,如果教师给学生补课,收学生的钱就是违背了廉洁从教。(5)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强调作为教师不能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6)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要一直学习。题干中的老师都违背了廉洁从教和为人师表。
5.韩老师想要了解学生在上自习课时是否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最适宜的研究方法是()。
A.调查研究法
B.实验研究法
C.个案研究法
D.观察法
↓↓↓↓↓↓观察法就是通过感官和科技仪器进行观察。A项:调查研究法包括问卷调查(书面的)和访谈调查(口头的)。B项:实验研究法的关键词是控制和创设条件。C项:个案研究法就是对特殊的、典型的案例进行研究。了解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用的是观察法。6.林老师是一名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自从“语文主题学习”活动开展以来,她常常利用早读时间让学生进行美文诵读,并要求学生一定要将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用红笔进行圈点批注,方便日后查阅。林老师是利用了知觉的()。
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考查的是知觉的特征。知觉的特征分别是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和恒常性。A项:强调将对象从背景中选择出来,比如:学习的时候用红色笔圈注,以后就会优先看它。B项:强调的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比如:窥一斑而知全豹。C项:强调运用已有的经验去认识。D项:强调的是条件改变,印象不变,比如:早中晚看五星红旗都是红色的。整体性强调关键部分代表整体,理解性强调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认识。7.年,珀西·斯宾塞在测试用于雷达装备的微波辐射器时,突然感觉西裤的口袋里有些不对劲,甚至听到了“咝咝”的声音,结果是他口袋里装的一块巧克力融化了,由此他突然意识到也许可以把微波应用到厨房烹饪上,就这样,微波炉诞生了。这是运用了()。
A.直觉思维
B.分析思维
C.辐合思维
D.发散思维
↓↓↓↓↓↓A项:直觉思维就是运用直觉,比如:女人的第六感。B项:分析思维就是一步步进行分析。医院,做了很多检查之后,医生说王老师感冒了,这是运用分析思维;如果医生不分析,直接说感冒了这就是直觉思维。C项:辐合思维就是一题一解。D项:发散思维就是一题多解。题干中体现的是突然意识到,这是直觉思维,没有一步步分析,不选分析思维。
8.李清照是宋代著名的女词人,她在《声声慢·寻寻觅觅》中写道:“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这体现的是()。
A.心境
B.道德感
C.激情
D.应激
↓↓↓↓↓↓考查的是情绪的分类。包括心境、激情和应激。心境也叫做心情,是微弱、平静而持久的。激情就是爆发强烈、时间持续短暂的,比如:运动员。应激就是应突发事件,比如司机急刹车。B项:道德感属于情感的分类,与题干不符。题干中李清照反映的是她的心境,弥散性。9.五一假期,二丫既想跟闺蜜去爬山,又想听教师之梦的直播课学习。这属于()。
A.趋避冲突
B.双趋冲突
C.双避冲突
D.多重趋避冲突
↓↓↓↓↓↓ 考查动机冲突。动机冲突有四种:(1)双趋冲突:既想......又想......,两个都想要,只能二选一。(2)双避冲突:两个都不想要,都力图回避,只能回避其一。(3)趋避冲突:既有趋向,又有回避。比如:晚上去吃烧烤,既能满足自己,但是还不想长肉。(4)多重趋避冲突:多个目标,既有趋向,又有回避。比如:王思聪(有钱但是花心)、王凯(帅气但是没有王思聪有钱)、经济适用男(非常帅气,对你很好,但是没钱)同时追求你,这时就是多重趋避冲突。题干中体现的是既想......又想......,这是双趋冲突。10.小玉上课的时候总是趴在课桌上,在班里也不跟其他同学说话,不管干什么都独来独往,常常因为一点儿小事就抹眼泪,班里同学都笑着称她是“林妹妹转世”。由此可见,小玉的气质类型属于()。
A.多血质
B.胆汁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考查的是气质类型,每个气质类型记一个代表人物即可。胆汁质代表人物是张飞、鲁智深。多血质代表人物是王熙凤。粘液质常见的是科学家。抑郁质主要代表人物是林黛玉。题干中“林妹妹转世”,可以判断是抑郁质。
11.自从某明星被曝出疑似“劈腿”的事件之后,大胖在超市看到该明星代言的薯片时说道:“她能劈腿,人品肯定不行,所以她代言的薯片一定超级难吃。”大胖的这种心理属于()。
A.社会刻板效应
B.晕轮效应
C.首因效应
D.近因效应
↓↓↓↓↓↓这种心理属于晕轮效应,晕轮效应一般指对一个人产生一好百好、一坏百坏的情感。比如:说生活中常见的一白遮百丑、一坏毁所有。比如:说某个老师长得帅、声音好、讲的就好。题干说这个人劈腿了,所以类似的都不行,所以是晕轮效应。A项:社会刻板效应一般是对一群人的刻板印象,无视个体差异,比如:说南方人都比较聪明,北方人比较豪爽。例如:说本科的女生都是小龙女,研究生的女生都是李莫愁,博士的女生都是灭绝师太,这就是社会刻板效应。例如:大一的女生是青苹果,非常青涩。大二的女生是红苹果,外表好看,里面非常甜。大三的女生是香蕉,开始衰老变黄了。大四的女生是西红柿,自己还觉得自己是水果。这就是刻板效应,无视个体成员的差异。C项:首因效应是在人际关系中最初的印象。D项:近因效应是在人际关系中最近的印象。首因效应更多发生在陌生人之间,近因效应发生在熟人之间。12.()的著作()标志西方教育心理学独立学科体系的确立。
A.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
B.卡普捷列夫《教育心理学》
C.桑代克《教育心理学》
D.卡普捷列夫《教育实用心理学》
↓↓↓↓↓↓桑代克是教育心理学之父,《教育心理学》标志着西方教育心理学独立学科体系的确立。A项:乌申斯基是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口诀“乌鸡是鹅心里惦记的对象”,其中“乌”代表乌申斯基,“鹅”代表俄罗斯,“心理”代表教育心理学,“惦记”代表奠基人,“人”代表著作《人是教育的对象》。B项:卡普捷列夫的《教育心理学》是最早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D项:《教育实用心理学》是日本的小原右一写的,是我国房东岳翻译的。13.芳芳今年8岁,她十分活泼,在家里常常一会看看电视一会又去玩玩具,就没有一刻是能够安安静静地坐着,而且经常注意力不集中,做事情经常未经考虑就行动。面对这种情况,妈妈十分担心芳芳。根据芳芳的表现来看,芳芳最有可能是()。
A.多动症
B.焦虑症
C.强迫症
D.学习困难症
↓↓↓↓↓↓芳芳最有可能是多动症,表现为活动过多、注意力不集中、伴随着冲动行为。一般在7岁有表现,8-10岁是高峰时期。B项:最常见的是考试的焦虑。C项:强迫症包括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比如:一个人一上午都在想家里门锁没锁,一想想五个小时,这叫强迫观念。如果说回去检查门锁没锁,就是强迫行为。D项:学习困难强调智力正常,但是在听说读写方面发展比较慢,比如:诵读困难、绘画困难等。14.罗罗是一个非常热心的人,人送外号“罗好人”,平时大家有什么事儿都找她帮忙,罗罗为此苦不堪言,罗罗的闺蜜劝罗罗要学会拒绝别人的要求,罗罗却总是做不到拒绝别人。罗罗最需要接受的心理辅导方式是()。
A.强化法
B.系统脱敏法
C.肯定性训练
D.行为塑造法
↓↓↓↓↓↓肯定性训练又叫自信训练、果敢训练。主要训练三个方面:请求、拒绝别人、表达。A项:强化法,即给一个愉快的刺激,强化行为。B项:是建立焦虑等级逐级脱敏,如果一个学生怕小猫,给他看小猫的图片、视频、笼子里的猫、笼子外的猫,进行逐级脱敏。D项:强调塑造复杂的行为。
15.人口因素是制约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以下关于人口对教育的制约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人口的质量影响教育的质量
B.人口因素制约着教育的内容
C.人口的结构影响着教育的发展
D.人口因素可以制约教育事业的规模、速度
↓↓↓↓↓↓正确答案:B文化制约着教育的内容。故选B。ACD项:均为正确说法,不合题意,故不选。拓展社会的政治制度决定教育政策、教育制度和教育内容体系;生产力发展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科学技术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往期每日一练年教师招聘考试练习题(3.23)年教师招聘考试练习题(3.21)年教师招聘考试练习题(3.18)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