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症在临床上并不少见,美国的一项调查显示强迫症患病率大约为1%。结合临床实践,估计我国强迫症大约有-万,患病率约为5‰~10‰,80%的强迫症在25岁以前发病。
岳筱雯教授说,强迫症分为两种:一种是强迫型人障碍,属于早年儿童期出现的,有些与遗传有关;另一种是后天形成的,后天形成的强迫症是一种神经症,往往与家庭(严厉的父母)、学校、社会环境、人格有关。两种强迫症的表现均为反复做一件事情,反复进行思考,洁癖和购物狂等行为都属于强迫症的一种。 强迫症在家庭生活中特别容易互相影响。举例来说,有一个男士强迫症特别严重,娶太太之后,太太也慢慢成为强迫症患者,早晨起床必须完成一套规定的程序,最后必须把袖子挽起,若有任何一环节失误,便要重新钻进被子里重来一遍。而太太说,她在结婚之前不是这样的。 孩子的行为方式大多与父母有关。孩子若生长于父母较为严格、守规矩的家庭,或者小时候遇到要求过分严格的老师,会导致其害怕做不好手中的事情而受家长或老师的批评,从而强迫自己更加努力。长此以往,孩子会形成完美主义倾向,凡事苛求,但凡有一点瑕疵,就强迫自己重来一遍。如此,孩子会逐渐产生强迫症倾向,同时会比较容易内疚、烦躁。 强迫症的形成大多与其小时候的教育及家庭环境有关。现在很多家长都希望孩子可以按照自己设想的方向去发展,希望孩子有很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迫使孩子不停地追求细节,追求完美,这样极易导致孩子患上强迫症。为什么说青春期是强迫症的高发期呢?岳筱雯说,一般来讲,强迫症是经过日常天久的行为习惯养成的,由轻到重发展,且大多与小时候的生活习惯有关,不过在青春期才会开始慢慢显现。因为孩子进入青春期之后,自我意识会逐渐凸显,自我膨胀比较严重,此时的孩子们觉得自己什么都可以做到,比较要强,若小时候学习生活习惯要求严格、追求细节,很容易在青春期愈演愈烈,直至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强迫症患者。
岳筱雯表示,孩子一旦形成强迫症,想彻底治愈是比较难的,需做长期心理治疗。为避免青春期的孩子出现强迫症现象,各界应从小注重孩子的心理问题。 一、家长要从幼时起重视孩子心理,不应过分强迫孩子做不愿意做的事情,凡事不苛刻要求,顺其自然,遵从孩子天性,以孩子开心愉悦为主。遇到事情及时寻找心理医生帮助,早期发现,早期解决。 二、中小学校应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青春期是孩子们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学校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导学生不要功利心太强,保持良好的心态。 三、心理教师或者心理健康教育引导者要注重学生的心理问题,出现问题及时疏导。对于强迫症患者,心理医生应谨慎下诊断确诊书,以免学生以强迫症患者自居,给自身不好的心理暗示,从而潜意识里加重强迫症病情。 四、社会不应赋予青少年太多压力,为孩子们的成长塑造和谐健康环境。 五、孩子自身应学会心理调节,坦然接受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凡事不强求,保持平和的心态、放松心情,以积极健康的方式去面对学习及生活。健客问医生本着服务大众的理念,邀请了上百位专科医生24小时在线免费为您解答一切健康疑问。
健客问医生
北京看白癜风哪里治疗最好北京哪家医院白癜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