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恐怖抑郁强迫症,心理别以为

-10-10医院

精神健康障碍是影响着不同年龄的疾病,无论是成人亦或者儿童。在小朋友中又如何分辨他们的情绪、心理的变化呢?

那么,什么是儿童情绪障碍呢?我们所想到的抑郁症、恐惧症、焦虑症等问题在孩子中又有什么样的表现呢?让家长学会初步辨别孩子的情况,如果发现异常需要及时就医。

什么是儿童情绪障碍?

儿童情绪障碍(emotionaldisorders)是发生在儿童、少年时期,以焦虑、恐怖、抑郁或躯体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疾病。过去的文献多称为儿童神经症(childhoodneurosis)。由于儿童心理生理特点及所处环境的不同,儿童情绪障碍的临床表现与成人有明显差异。此类障碍与儿童的发育和境遇有一定关系,与成人神经症无连续性。

一、儿童焦虑症

儿童焦虑症(Anxietydisorderofchildhood)是最常见的情绪障碍,是一组以恐惧不安为主的情绪体验。可通过躯体症状表现出来,如无指向性的恐惧、胆怯、心悸、口干、头痛、腹痛等。婴幼儿至青少年均可发生。

儿童焦虑症主要与心理社会因素及遗传因素有关。患儿往往是性格内向和情绪不稳定者,在家庭或学校等环境中遇到应激情况时产生焦虑情绪,并表现为逃避或依恋行为。

部分患儿在发病前有急性惊吓史,如与父母突然分离、亲人病故、不幸事故等。如父母为焦虑症患者,患儿的焦虑可迁延不愈,成为慢性焦虑。家族中的高发病率及双生子的高同病率都提示焦虑症与遗传有关。

焦虑症的主要表现是焦虑情绪、不安行为和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

如何发现呢?

出现下面的情况,家长需要警惕孩子是否患有“儿童焦虑症”。

年龄不同,表现不同

幼儿期:哭闹、烦躁;

学龄前期:惶恐不安、不愿离开父母、哭泣、辗转不宁,可伴食欲不振、呕吐、睡眠障碍及尿床等;

学龄期:上课思想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不愿与同学及老师交往,或由于焦虑、烦躁情绪与同学发生冲突,继而拒绝上学、离家出走等。

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以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系统功能兴奋症状为主,如:胸闷、心悸、呼吸急促、出汗、头痛、恶心、呕吐、腹痛、口干、四肢发冷、尿频、失眠、多梦等。

特别提醒注意的是:根据发病原因和临床特征“儿童焦虑症”分为分离性焦虑、过度焦虑反应和社交性焦虑。

下面表现家长需注意

1、分离性焦虑多见于学龄前儿童,表现为与亲人分离时深感不安,担心亲人离开后会发生不幸,亲人不在时拒不就寝,拒绝上幼儿园或上学,勉强送去时哭闹并出现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症状。

2、过度焦虑反应表现为对未来过分担心、忧虑和不切实际的烦恼。多见于学龄期儿童,担心学习成绩差、怕黑、怕孤独,常为一些小事烦恼不安、焦虑。患儿往往缺乏自信,对事物反应敏感,有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表现。

3、社交性焦虑患儿表现为与人接触或处在新环境时出现持久而过度的紧张不安、害怕,并试图回避,恐惧上幼儿园或上学,有明显的社交和适应困难。

二、恐怖症

恐怖症(phobia)是对某些物体或特殊环境产生异常强烈的恐惧,伴有焦虑情绪和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症状,而患儿遇到的事物与情境并无危险或有一定的危险,但其表现的恐惧大大超过了客观存在的危险程度,并由此产生回避、退缩行为而严重影响患儿的正常学习、生活和社交等。这种恐惧具有显著的发育阶段特定性。

该障碍的产生与儿童气质、意外事件的惊吓等有关。间接的创伤经验和信息传达,对该障碍的产生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如何发现呢?

临床表现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

1、患儿对某些物体或特殊环境产生异常强烈、持久的恐惧,明知恐怖对象对自身无危险,但无法自制恐惧与焦虑情绪,内心极其痛苦。根据恐怖对象临床上分为动物恐怖、疾病恐怖、社交恐怖、特殊环境恐怖(如高处、学校、黑暗、广场等)。

2、患儿有回避行为,往往有逃离恐怖现场的行为。

3、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表现,如心慌、呼吸急促、出汗、血压升高等。

三、抑郁症

儿童抑郁症是指以情绪抑郁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疾病,因为患儿在临床表现上具有较多的隐匿(masked)症状、恐怖和行为异常,同时由于患儿认知水平有限,不像成人抑郁症患者那样能体验出诸如罪恶感、自责等情感体验。

一般来讲,学龄前儿童抑郁症患病率很低,随着年龄增大,患病率有增加趋势,而且女性多于男性。

如何发现呢?

婴儿期:抑郁主要是因为婴儿与父母分离所致,先表现为不停的啼哭、易激动、四处寻找父母、退缩、对环境没有兴趣、睡眠减少、食欲下降、体重减轻。当与母亲重新团聚后,这种症状可以消失。称为婴儿依恋性抑郁症。

学龄前期:由于语言和认知能力尚未完全发展,对情绪体验的语言描述缺乏,往往表现为游戏没兴趣、食欲下降、睡眠减少、哭泣、退缩、活动减少。

学龄期:可表现为注意力不能集中、思维能力下降、自我评价低、记忆力减退、自责自罪,对学校和班级组织的各种活动不感兴趣、易激惹、睡眠障碍也比较突出,攻击行为和破坏行为也是抑郁症的表现之一。严重者部分患儿表现为头疼、腹痛、躯体不适等隐匿性抑郁症状。

青春前期:抑郁症状明显增多,除表现为心情低落、思维迟滞、理解和记忆力下降以外,另一类较明显的症状是行为异常,攻击行为、破坏行为、多动、逃学、说谎、自伤自杀等。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将这种既有抑郁情绪,又存在品行问题的类型称为“抑郁性品行障碍”。

四、强迫症

主要表现为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两种类型。

1、强迫观念包括:(1)强迫怀疑。怀疑已经做过的事情没有做好、被传染上了某种疾病、说了粗话、因为自己说坏话而被人误会等。(2)强迫回忆。反复回忆经历过的事件、听过的音乐、说过的话、看过的场面等,在回忆时如果被外界因素打断,就必须从头开始回忆,因怕人打扰自己的回忆而情绪烦燥。(3)强迫性穷思竭虑。思维反复纠缠在一些缺乏实际意义的问题上不能摆脱,如沉溺于“为什么把人称人,而不把狗称人”的问题中。(4)强迫对立观念。反复思考两种对立的观念,如“好”与“坏”、“美”与“丑”。

2、强迫行为包括:

(1)强迫洗涤。反复洗手、洗衣服、洗脸、洗袜子、刷牙等。

(2)强迫计数。反复数路边的树、楼房上的窗口、路过的车辆和行人。

(3)强迫性仪式动作。做一系列的动作,这些动作往往与“好”、“坏”或“某些特殊意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在系列动作做完之前被打断则要重新来做,直到认为满意了才停止。

(4)强迫检查。反复检查书包是否带好要学的书、口袋中钱是否还在、门窗是否上销、自行车是否锁上等。

强迫症状的出现往往伴有焦虑、烦躁等情绪反应。严重时会影响到患儿睡眠、社会交往、学习效率、饮食等多个方面。

原来,在孩子的内心深处竟然有这么多变化是家长们不曾注意到的。如果发现问题希望您及时就医。









































北京专治白癜风医院
北京看白癜风去哪家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pwsaw.com/qpzby/471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