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侯睿恺,女,年毕业于南京外国语学校,被保送至武汉大学翻译系。曾在《中学生阅读》等报刊发表小说、散文等三十余篇。
正值大学的毕业季。校园中,到处是在地标建筑前合影留念的毕业生。每个人看上去都明朗自信,熠熠生辉。我刚刚换上粉色衣领的学士服,室友笑眯眯地帮我理顺帽穗,顺便夸奖一句:“看到你发在朋友圈的工作照了,昨天穿的那条正装裙,真好看。”我笑着应了一声,眼前却浮现出十年前那个敏感细腻,有些自卑又有些孤傲的小姑娘。
从小学到高中,我都是一个从长相到资质都很普通的女孩子。英语成绩平平;要很努力,数学成绩才能压上班级平均线。母校的校园活动精彩纷呈,我却没有多余的精力参与,常常是坐在台下鼓掌的那个人。学生时代,我唯一的亮点,就是擅长写作文。
从小学二年级,到高三被保送上武汉大学之前,我一直是班里雷打不动的语文课代表。说来有趣,在小学同学还为写作文凑不够字数而头疼时,我却怀着“我的字写得这么好看,可不能被埋没了,一定要把作文纸上的格子都填满”这样幼稚的心思,写作文字数经常超标。上五、六年级时,我就不再满足于写类似“人生一课”“四季之景”这样苍白的命题作文,而是希望能有一个比作文试卷和周记本更广阔的平台,让我能把笔下的语言世界,搭建得更加丰满。
那时,《中学生阅读》杂志就为我搭建了通向那个平台的阶梯。十年前,还没有微博和朋友圈,课堂之外的碎片时间,我便都贡献给了报刊。《中学生阅读》刊登的阅读练习,在那时的我看来,仿佛是一个擅长数学的高中生,提前翻开了高等数学教材,既惊叹其内容的美妙,又怀有一丝跃跃欲试的憧憬。无论是杂志中收录的名家散文,还是学生们在杂志上发表的新颖短文,都让我心中有了隐约的期待:快点升入初中吧!等我有资格给《中学生阅读》杂志投稿时,就可以写有趣的故事,给更多的人看了!
后来,《中学生阅读》杂志的确给予了我一个自由的创作平台。我在写作千字文方面做了诸多尝试,我发表过带有奇幻色彩的短篇小说,纯粹用对话支撑起来的生活故事,甚至还写了一篇关于鲁迅先生《风波》中“九斤老太”的衍生文。我相信,很多偏科的女生,都有过和我相似的经历:敏感细腻,笔调婉转,喜欢记录生活中的美好,有时也会沉浸在自己幻想出的世界中。她们会在写完一篇令自己满意的作文后,骄傲地想,如果这篇文章被当作年级里的范文,隔壁班那个理科很厉害的男生,会不会长春白癜风医院皮肤病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