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小熊,与日剧《重版出来》的主人公小熊一样(连名字都一致?(ò_óˇ)?),都在漫画杂志工作过。当这部日剧出现时,除了剧情元气满满,治愈之外,其中的心酸只有“圈中人”才清楚。文景君特意向她约稿,请她与大家分享其中的酸甜苦辣。
四月新番日剧《重版出来》顺利完结,朋友圈里被“重版出来舞”刷了屏,才发现原来业界的小伙伴们都追了这部剧。也有被安利的童鞋跟我说对漫画不太了解,怕看不懂,我说其实不了解漫画也不影响看剧。
这部剧通过漫画这一个领域,讲的是作者、编辑和出版业所有小伙伴酸甜苦辣的日常。漫画版的原作者松田奈绪子本人是漫画家,丈夫和妹妹都是漫画编辑,为创作这个故事提供了大量真实的素材。
漫画家松田奈绪子
《重版出来》漫画原作
失去人生目标转而投入漫画出版行业的新人编辑小熊,本来不怎么喜欢自己工作的销售员小泉,秉持和作者站在一起的原则却忘记了自己作为读者时心情的壬生,热爱漫画事业却遭受停刊打击从此专注赚钱养家的安井,充满专业精神却也因此阻碍了表达热情的副总编五百旗头,被一本书拯救人生的久慈社长,不善于与人协作的天才漫画家中田,为梦想奋斗二十年还是不能出道的漫画助手沼田……剧中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而每一个故事其实都离我们很近。
在做图书编辑之前,我曾经做过漫画杂志的编辑,记得刚入行的时候自己的状态,真的就跟剧中的主人公小熊差不多。拿到手的印刷品都要放在鼻子底下闻一闻,没活干的时候就跑到资料室蹲在地上翻书看,觉得每天这样看书看稿子,人生就圆满了,完全没有想到有一天自己做的书也会和现在手中的书一起摆在架子上,“重版出来”什么的,连听也没听说过,更别提怎样才能做到了。而很久以后我才发现,其实从步入这个行业的时刻开始,我所学到的每一件事,都是为了有一天,能够达到这个目标!
名为NAME的大魔王!
编辑是做什么的?小熊得到的最初回答是,漫画编辑不会看NAME是不行的。
NAME就读作英语的“nam”,在漫画领域里可译作“分镜”,指开始画漫画之前对分格、构图、台词安排的示意草图,作用有点像电影的分镜头脚本,是漫画创作中至关重要的一个步骤。漫画一旦画出来,再修改费时费力,有时候甚至要废弃重画,所以,我们编辑的审稿工作,实际上是在分镜阶段进行的。
和小熊一样,我也遇到了职业生涯最初的难题——怎么看分镜。
为了让大家理解我萌新人编辑第一次看分镜的心情,下面就来简单说说分镜这个东东到底怎么看。懒得看的童鞋可以跳过去,只要把这一大段文字看成又一个大写的懵就可以了~
(大写的懵!!Σ(?д?lll))
为了看到书翻开之后的效果,分镜稿一般都是这样左右两页画在一起的。日本漫画的阅读顺序是从右至左,所以要从右边页右上角那个格子开始,视线向左向下移动,到右边页的左下角,然后是左边页的右上角到左下角,翻页。国内的漫画从右至左和从左至右两种画法都有,这就要看具体情况了。有一点要注意的是,从右至左的漫画台词最好竖排,从左至右的则最好横排,不然台词框内文字的顺序和台词框之间的顺序不一致,墙裂不推荐。
搞定了阅读顺序再来看格子。一页放太多格子是不推荐的,读起来太累,除了需要各种细节描写和闪亮亮效果的少女漫画,一般平均每页六个格子比较合适,图上这个例子就很标准。横格子和竖格子会有不同的视觉效果,要酌情使用。也有斜着的和其他变形的格子,效果比较酷炫,但是看多了依旧会累,而且容易搞不清重点,建议用在刀刃上。
再看格子里面的内容。为什么静止的画面连起来能够呈现出动感?那是因为画面上的人物位置关系、动作的连贯性和周围的空间都是按照三维立体的方式安排的。把画中的人物当成演员,背景当作布景,格子想象成镜头,就能找到分镜的正确打开方式。
虽然有人因为分镜看起来潦草就把它叫作分镜草图,但它并不是草稿,故事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镜头的转换,每一句台词,都应该是作者心目中的完成形态,唯一允许“草”的部分就是画。极端地说,分镜稿确定了之后,即便稿子交给别人来画,除了画风不同外,成品也应该是一样的。所以!在这个阶段编辑必须督促作者把分镜里所有的细节推敲再推敲,修改再修改,任何“画正稿的时候再说”的言论都是伪科学!(括号完)
不管是文字书籍还是漫画,编辑的一个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审读作品,判断作品能不能出版,是不是需要修改。编辑可能来自各个领域,带着各自的知识背景参与到创作中,为作者提供创作素材和多角度的思维方式,给作品带来各种可能性。
然而,由于编辑的错误判断而走向奇怪方向的作品也屡见不鲜。究竟编辑是做什么的?编辑的意见在一部作品的制作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小熊带着这样的疑问进入这个行业,而已经成为副总编的五百旗头前辈也仍然在寻找着答案。“我总是在想,是不是选择了那条正确的路?自己的选择是不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什么才是真正的编辑?这些问题到现在也没有答案。”(,,?▽?,,)
五百旗头前辈,小田切让饰演
顺便说一句,第一次和作者沟通改分镜之前,我看了大半本《电影编剧创作指南》,记了好几页笔记才拿起电话。结果可以告诉大家,并没派上什么用场,作者只是想尽一切办法拒绝改自己已经画出来的东西,以至于最后给我讲起了主人公祖父母辈的故事设定……不你只是个40页的短篇把主线故事讲清楚才是第一要务啊喂!_(:3」∠)_
是恋人啊
感到自己逐渐进入工作状态是和作者熟悉起来之后。第一次和作者见面简直又紧张又尴尬,双方以一种谜之客气说了一堆并没有什么内容的话。发工作邮件的时候也是,斟词酌句老半天才发出去,又因为gt不到对方的作息时间经常找不到人,上午十点发消息到下午四点多收到回复曰:“啊我还没起床,稍等!”
_(:3」∠)_
随着对作品的熟悉,似乎也离作者越来越近了。这一位喜欢用游戏梗,应该是个游戏迷;那一位擅长人物不擅长背景,总是有意无意回避大场景;这一位讲故事有点欧美范,有机会推个英剧给TA;那一位的拖延症实在太严重,必须每天打电话跟TA确认进度。借由这些微小的切入点,大家在工作话题之外也开始聊一点别的,编辑部每个月收到的各种样书,也慢慢能够猜到各位作者的喜好,选出合适的送给作者当福利了。
小熊说编辑和作者的关系像恋爱,仔细想想竟然无法反驳。日常联络是聊作者新开的脑洞,和作者分享正在看的书和电影,听作者倾诉生活中的困难,甚至恋爱的烦恼和育儿经。开完分镜讨论会一起去喝酒,休息日一起去打球、钓鱼、骑自行车……在不知不觉中,编辑和作者就这样融入了彼此的生活。不过,仅仅“谈恋爱”是不够的,副总编五百旗头前辈教导我们,作者可能自己也不知道蕴藏在创作活动中的真正的欲求是什么,而编辑的工作,就是站在比作者更高的高度理解这种欲求,如果不能成为作者创作的“伴奏者”,编辑和读者就没有区别。..?(????ω????)?....
(?_?)(?_?)(?_?)
削铅笔一样消耗生命的创作者
越接近作者,越能感受到他们的孤独。就拿漫画作者来说吧,画漫画没有捷径,无论是传统纸笔创作,还是电脑创作,人物的发丝、衣褶,背景中的建筑、树木,物品的不同质感、光泽……还是要一笔一笔地来画。花越多的时间,一幅画的完成度就越高,在保证一定质量水平的前提下,漫画的创作时间是很难压缩的。
然而,漫画连载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要让读者保持对作品的北京治疗白癜风要花多少钱呀北京公立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