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颜如玉
有颜如玉,玉玲珑。一看便知!
1
本期读书吧带你走进明治时期日本人心中的美利坚——日本作家永井荷风的作品《美利坚物语》(南京大学出版社)。
美国、美利坚、America这些词所指的那个国家在今天的世界上仍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在全球化、信息化的今天,那里的故事几乎就是我们自己的故事。但是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这本《美利坚物语》,是一百年前发生在美国的故事,并且它是由一位日本人写下来的。所以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同时了解到关于这两个国家的许多东西。
“物语”的意思就是“故事”,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日本文学体裁。尽管日本人都非常喜欢“物语”的这种表达方式,但是我们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会发现其中的文章故事性并没有那么强。那么,是什么使这本书有这么大的魅力呢?就像日本最精彩的那些俳句、散文、随笔,我们从这些作品中感受到的是美,是永井荷风为我们创造的那个“美”的世界。而且永井荷风所写的美与西方那种健康、强壮、阳光的美又很大的不同,他写的美是哀婉的,甚至可以说是颓废的。
刚刚这些对永井荷风的描述或许会让我们想起一位中国作家——周作人,他们都喜欢用一种细腻哀婉的笔调来描述生活琐事。事实上,他们确实是同时代人,相信不少中国人知道永井荷风的作品也是通过周作人的介绍,两人的关系可以说是十分密切的。
《美利坚物语》这本书的写作与永井荷风本人的经历有着密切的联系。永井荷风的父亲曾留学美国,所以他们家一直都过着洋式的生活。永井荷风在19岁时考学落榜,又因为旷课太多被东京外国语学校开除。父亲为了管教这个不务正业的长子,便让他去美国学习英语与实业。就这样他来到了美国,开始了全新的生活。
永井荷风笔下的美国有着非常美丽的风景,在他的印象里,日本的每一块土地都饱受人的蹂躏,整个国家都找不出一片干净的土地。但是在美国,在这个地广人稀的国家中,人显得很渺小,自然在这里呈现出未经污染的美好模样。他这样描述美国乡下的景象:正好是五月末。槭树、榆树的苍翠包裹着整个村庄,野草青青,覆盖着整片田野。漫山遍野都绽放着苹果花、桃花、樱花。紫色的丁香、纯白的雪绒花、红色的玫瑰在私家花园里争奇斗艳。这风和日丽的晴朗,对大陆来说也许司空见惯,但在日本只有在七月才有这样灼人明亮的阳光。通过翻译出来的文字,我们都能真切地感受到这片土地的美好与永井荷风对这片土地的热爱。
而这本书写的最多的,是各种各样的女人。在描写这些部分的时候,永井荷风的笔调细腻而温柔,并且一直保持着客观冷静的态度。或许他和我们古代的文人一样,对女性持有一种赏玩物品的态度。他这样描写日本的女学生:那又圆又大的脸盘,那对小小的眼睛,那淡淡的眉毛,还有那一看就是日本制作的粗糙洋服包裹着的狭小肩膀,显得有点胖。好像一直背着行李似的,她的上半身总是向前倾着。日本女学生中这种丑模样的女人很多,真实令人悲哀。读了这段文字是不是觉得作者笔下的日本女学生与你印象中美丽可爱的样子有很大的不同呢?或许这就是文学独特的魅力吧,让你能真切地感受到不同视角、不同时代下人们不同的生活。跟着永井荷风的笔走,或许你对“美”会有更好的感受。
但是永井荷风对西方女人的描述却是极尽溢美之词。那极富曲线美的腰身、表情丰富的眼睛、雕塑般柔滑的肩、丰满的手臂、高耸的胸部以及穿着高跟鞋的小脚,都让人怜爱不已。尤其是她们巧妙的化妆以及对时尚潮流的敏锐,让作者钦佩不已。因为就算是长相普通的女人,经过精心的打扮,也足以吸住男人的眼球。而他说日本的女人由于经常被男性谴责和干涉,因而缺少展示自己美貌的勇气。我们从中不难发现,女性的美丽真的不光是外表的修饰,更重要的是丰盈的内心世界和可爱的性格特征。
当然,《美利坚物语》也不是只关风月的。作者在这本书里描述的人物大多都生活在美国底层社会,包括做着最卑贱生活的日本劳工、在街头流浪的男孩、用身体交换金钱的街头女郎,我们跟着永井荷风的描述可以理解他们生活的艰难,并且看到这些平凡小人物身上的善良与美丽。
永井荷风笔下的美利坚,让我们看到了一片不一样的天地,看见了各种各样不同的生活。空闲的时候,不妨跟着永井荷风来一次“穿越”,走进那个别样的美利坚。
书通有道
各类新书曝晒小路上,尽情期待!
1
本期节目将给大家带来《任你行》、《棕色的世界》、《电影中的僵尸文化》等书。
1、《任你行》
作者:林夕
出版社:四川文艺出版社
书名《任你行》来自《任我行》那首歌的歌名。现在有种很流行的说法是“要做自己”,但是在真正做自己之前,你究竟了解自己多少,了解自己之后,能不能真正做到自己想做的?任你行,你行不行?不行的话,要找人同行,行不行?自由,或许从来都带一点点孤独。
作者林夕被称为华语乐坛第一作词人,《原来你并非不快乐》、《任我行》等歌曲广受好评,林夕的歌词反映的是爱情的本质和生命的亮光,他的散文则是歌词的补充和呼应。究竟是应该做个特立独行的人,还是安全一点在舒适的地带跟大家一样?”林夕从日常小事谈起,讲述他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分享他对“要做自己”和“忠于自己”的独家思考。
比如针对我们现在过于宣扬正能量的情况,他说滥用正能量也有如滥药。鸦片原为药用,后来变成止痛剂麻醉剂,再后来人们太喜欢那种知觉迟钝的感觉了,于是上了瘾,不能自拔。什么都不投诉不埋怨不起牢骚,硬往正面想,事情会好起来的,这样是行不通的。因为你的心过于平静后,就很难产生行动,那么事情最终是无法解决的。坚持这种正能量,与靠鸦片度日没什么分别。
打开书,喝一碗林夕“人到中年”之后秘制的鸡汤,然后承认自己的长大和变化,潇洒作别青春,告别喧嚣和热闹,不再怕孤独和惶恐,不再怕寂寞和失望,天地这么大,前路任你行,你要行去哪,你要怎么行,都由你来做决定。
2、《棕色的世界》
作者:[英]格林·狄龙
译者:来兹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棕
色
世
界
看到这本书的封面,肯定会觉得有些奇怪,明明是一个人,头的部位却是一个洗衣机,仔细看下档位部分,0-10的档位分别对应着不同的精神状态,显示时间的地方也不是看不到时刻而是now,还有滚筒的配色就像一个深不可测的漩涡,作者在这个封面中想表达的意思,也许只有翻开书页才能寻找到答案。
女主奈绪·布朗患有强迫症,她长期受到一种病态暴力冲动的困扰,不过这种冲动仅止于她自己的想象。每当她的脑海里情绪不对劲的时候,洗衣机上就会出现不同级别的警告,恰好对应着封面中洗衣机的不同档位。“奈绪”是日本名,英文写作NAO,发音与NOW(现在、当下)相似,这样我们就可以理解封面的意思了,洗衣机大概就是女主精神状态的体现。
我们一开始会不理解女主的想法,感觉这就是一个神经病,我们又能慢慢理解她。因为我们或许也会在某个瞬间想做坏事,只是没有女主那么疯狂而已。可这种想法还是会发生在每个人身上,只是作者将这夸张化了。这本书给了我们一个审视自己的机会。
后来奈绪经常进行冥想修行,以此来获得内心的平静,敞开心扉。通过修行,她渐渐明白事情并不总是黑白分明。大多时候它们更可能是……棕色的。一切都不是绝对的,没有一个人完全是好人,也没有一个人完全是坏人。读了这本书,或许你也会尝试理解一些你所厌恶的事物,然后可以更加心平气和地面对这个世界。
3、《电影中的僵尸文化》
作者:[美]肖恩·麦金托什/[美]马克·莱弗里特(编)
译者:王潇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电影中的僵尸文化》,初读书名我们会以为是在解析诸多僵尸类型电影,实则是借这一题材,衍生出了诸多探讨方向,整本书是很多学者所写的文章集,学者们将这一流行文化符号进行各种剖析,书中所用的文字语言几乎上升到学术高度,非常适合深度僵尸文化爱好者。
书中提到,僵尸最初诞生于海地的伏都教之中,通过魔法将死去的人复活,成为介于活着和死去之间的生物,没有意识的奴隶,并且渴望活人的血肉,这就是僵尸最初的雏形。本书的第一章节,介绍了僵尸的起源,乔治罗梅罗并没有创造这种生物,而是将它发扬光大,成为了一种当今重要的恐怖亚文化。最早的僵尸,和魔法以及宗教都有关系。
年是重要一年,那时僵尸首次进入到荧幕和舞台上,开始初步进入大众视野,那年夏天诞生了第一部僵尸电影《白魔鬼》,尽管反响平平,但奠定了此类电影的发展基础。自此以后,僵尸再也不只是停留在民俗传说中,而是更多活跃在荧幕上,以僵尸为题材的电影越来越多。
看完书中的这些文章,不难发现它们讲述的理论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僵尸文化的流行,其实是现代心理学的一个分支现象,也就是说,僵尸文化的流行其实与现代人的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翻开书页,不仅可以了解关于僵尸片的发展历史,还可以进一步剖析自己的内心。
观读
1
有关于阅读,不止于读书!
本期资讯:巴士上也有诗与音乐——吕思清在巴士上“为你读诗”
近日,世界著名小提琴家、“为你读诗”联合发起人吕思清先生带领四名琴童共同走进吕思清诗歌巴士。这辆特别的巴士车身两侧印着泰戈尔的诗句“离你最近的地方/路途最远/最简单的音调/需要最艰苦的练习”,乘客们扫描车身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专家哪家白癜风医院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