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铁齿铜牙纪晓岚》的时候,常常会有这样一个疑问:面对乾隆,为什么纪晓岚自称为臣,而和珅总是一副谄媚相地称奴才。
要是你以为这是编剧为了表现两人的品质高低,那就错了,因为在清朝,奴才还真不是你想做就能做的。
铁三角已经成为经典鲁迅先生也犯了错在杂文《隔膜》中,鲁迅先生说过这样一段话:“满洲人自己,就严分着主奴、大臣奏事,必称奴才,而汉人却称臣就好。这并非因为是‘炎黄之胄’,特地优待,锡以佳名的,其实是所以别于满人的‘奴才’,其地位还下于‘奴才’数等。”
这段话很犀利,看似相当有道理,实际上却和满清的历史并不相符。
鲁迅先生这段话很犀利,看似相当有道理,实际上却和满清的历史并不相符。
称呼奴才并不是满洲人的旧俗,满人入关时虽未开化,但他们到底还没有低贱到要管自己叫奴才。
比如说努尔哈赤在位的时候,天命八年,九月十一日,镶白旗郎万策在奏折里这样说:“我郎万策曾自广宁率兄弟二十人,迎于高平城。蒙汗悯恤,赐以备御之职。”
这是满族大臣的称呼,他们多半行伍出身,写奏折说的也大多是汇报军事情况,常常都是用我等、我自称,并不称呼奴才。而到了皇太极的时候,诸贝勒大臣们开始像汉人一样自称臣,而在天聪九年正月元旦朝贺的时候,皇太极规定,朝臣行礼叩拜的时候,礼部郎官要叫:“某大臣率众叩拜汗”。
皇太极的觉醒天聪九年十二月二十八日,诸贝勒、大臣请皇太极受尊号,原本和皇太极拥有同等地位的贝勒在誓言中称自己为“俾臣”,通过这样的称呼,皇太极实现了确立皇权的一次转变。
语言中包含的权力隐喻让皇太极着迷,他窥见了皇权统治的某种秘密:名不正,言不顺。
很快,他像那些汉族王朝的统治者一样,开始制定各种礼节。在崇德元年六月初六这一天,皇太极要求他的臣子们和自己奏对的时候,要说“奏言”,而自己要称呼大臣们为“官员们”,而不是在职者。曾经一起出生入死的兄弟,如今也低下头来对皇太极仰面而跪奏。
胖乎乎的皇太极康熙:流行起来的奴才现存文献里第一个自称奴才的满清大臣是佛伦,这是个连画像都找不到的主儿,在历史上也没做出什么伟大的事情,但看得出来,康熙皇帝很喜欢他,还曾经给他写了一首诗,称赞他:“旷世孤芳节,超伦千古心。封疆资大吏,抚育代忧深。”
为什么佛伦这么得皇帝欢心呢?还是因为他特殊的身份。
佛伦是正白旗满洲人,这个人曾经对康熙这样说:“奴才何人斯,万岁主养育奴才......奴才心切,曾想奋勇前往叩见皇父,奏陈奴才肺腑之言......今见此皇上圣谕,不敢亵渎。惟渴念皇父而哭死耳。”
佛伦是在皇宫中长大的孩子,他对康熙的感情除了普通臣子的敬畏,还有一种对父亲的爱在其中,所以他在奏折中称呼康熙为皇父,而自己是奴才。康熙皇帝身体不好,他会非常担心地请折子,而康熙还会宽慰他说:“今夏至今,朕体甚好......念尔自幼宫中听差,是以颁旨,使尔高兴。”康熙皇帝身体健康,他也会高兴地上折子说:“奴才不胜欣忭......臣自幼荷蒙圣主养育之重恩,何敢少怀私念而诓圣父。”
除了佛伦,还有两江总督傅拉塔,两江总督阿山,步军总领托和齐都是自小在宫里长大的,这些人在给康熙的奏折中都自称奴才,这些人大概是最早自称奴才的,康熙四十年之后,一些原本自称为臣的大臣也都改称为奴才,在满族大臣中渐渐形成了一股风气。
“奴才......”雍正:shutup!满族大臣自称为奴才,严肃的雍正皇帝即位后表示很不开心。
他即位后收到的第二个奏折,是正月初三这天闽浙总督觉罗满保的请安折。
按理来说这种不需要动脑子的奏折看过就好,可是有强迫症的雍正皇帝硬是手痒,把这封奏折改了一遍,把出现的“奴才”都用臣替代,并且在旁边用红笔注上这样一句话:“朕安。臣、奴才全都一样,嗣后写臣可也。”
后来大概是改奏折改到手都要断了,在这一年的八月十六日,雍正皇帝颁布一道圣旨,命令大臣们从此不许在奏折里称呼自己为奴才,一律统一称呼为臣。
看着朕的眼睛说话乾隆:朕要默默享受一会儿让雍正苦恼的是,尽管自己都发布圣旨,命令大家不许自称奴才,但臣子们似乎养成了习惯,个个都变成了抖M,不在奏折上写自己是奴才,好像就不舒服。雍正实在没办法,只能由着去了。
继任的乾隆皇帝继承了祖父康熙驾驭群臣的帝王心计,在称呼方面,他比自己那个实干的父亲更了解其中的玄机。为了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臣子,他制定了关于奴才和臣具体的称呼使用方法,规定在公事折上,无论满汉都自称大臣,而在请安折、谢恩折、寻常折上满族人要自称为奴才。
傲娇的乾隆皇帝一直说臣仆本为一体,也就是说臣就是奴才,奴才就是臣,可其实在他的心中是有区别的。满人称自己为奴才,是忠君,但是如果汉人称自己为奴才,则有谄媚的嫌疑。因而在乾隆三十八年十一月,乾隆点名批评了御史天保和马人龙。
这两个言官犯了什么错呢?其实也没什么大错,就是在自己的奏折上出了点岔子。
他们检举监考教习舞弊一事,本来是好事,但两个汉臣在奏折中自称为奴才,乾隆表示这就很尴尬了,他反复强调:“若因公奏事,则满汉俱应称臣。盖奴才即仆,仆即臣,本属一体,朕从不稍存歧视。不过书臣觉字面冠冕耳,初非称奴才即为亲近,而尽敬称臣即为自疏而失也。且为君者,岂系臣下之称臣称奴才为荣辱乎。”
乾隆皇帝冠冕堂皇地说着这样的话,汉臣周元理表示他要哭晕在厕所了。
三年前,汉臣周元理和满臣西宁联名上书,报告搜捕蝗孽一事。在这封奏折里,满臣西宁、达翎阿自称为奴才,而官阶低于这两人的周元理原本只要乖乖在后面连名直写就可以,没想到他偏偏要在自己的名字前加上一个臣字,这可惹恼了敏感的乾隆皇帝!
他把周元理大骂一顿,说他如果不是自视甚高,就是不通情理!可以说乾隆皇帝相当敏锐,他知道在汉人这里,奴才是骂人的话,而他偏要有意让汉臣乖乖服从自己那套臣仆一体的理论,压制住他们的傲气,免得这些汉人臣子不服。
小小的一个奴才,一旦和皇权扯上关系,就变得如此微妙了。
北京治疗白癜风去哪家医院比较好北京现在治疗白癜风得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