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喧嚣混乱的当今社会,我们都寻求简单有序的生活。其实大家只要稍微努力一点点,一切都将变得更美好。
——UrsusWehrli
”
让世间万物都变成自己的喜欢的样子这大概是每一位设计师与建筑师(不不不,所有人)的梦想,但是这样的一个看似天方夜谭的梦想已经被一位名叫UrsusWehrli(乌尔苏斯·威尔利)版式设计师实现了。想知道他是如何实现的,那就跟着逻辑君往下看吧~
整理“艺术”——让经典重获新生
UrsusWehrli热衷于将原本就举世闻名的艺术品重新整理,变成自己喜欢的样子。那是什么样子呢?事情还得先从Wehrli收藏了美国艺术家DonaldBaechler的一幅作品说起。
也许是强迫症患者的天性使然,从他买回这件作品之后,他每天看着这幅作品,越看越难受。Wehrli觉得画作中的男人,每天对着乱七八糟的红方块太惨了,于是在没有和他商量的情况下,把方块按大小排列整齐了。em,这样果然就舒适多了,既然对艺术品下手了,那就只能一不做二不休了。
▲梵高的《VincentsBedroominArles》
▲UrsusWehrli的《VincentsBedroominArles》
Wehrli还对梵高的名画下手了,硬是给房间来了场大扫除,但由于房间实在过于“脏乱差”,他只好把东西都往床上和床底下堆,此时梵高内心的OS大概是:大兄弟,那我睡哪儿呢?当然到这儿事情远还没有结束。
▲PaulKlee的《Farbtafel》
▲UrsusWehrli的《Farbtafel》
德国画家PaulKlee著名的色块画作《Farbtafel》,五彩斑斓的色块看上去明明已经很整齐了不是吗?nonono,Wehrli依然表示不能当色卡的方块,其实是被放错了位置的艺术品。
▲勒内·马格里特的《Golconda》
▲UrsusWehrli的《Golconda》
逻辑君看完这幅画竟有一种莫名的害怕感,也不知道被分割的小人他们还好吗?
▲JoanMiró的《TheGoldoftheAzure》
▲UrsusWehrli的《TheGoldoftheAzure》
▲毕加索的《Theredarmchair》
▲UrsusWehrli的《Theredarmchair》
▲老彼得·布吕赫尔的《TheFightBetweenCarnivalandLent》
▲UrsusWehrli的《TheFightBetweenCarnivalandLent》
▲瓦西里·康定斯基的《SkyBlue》
▲UrsusWehrli的《SkyBlue》
▲埃贡·席勒的《RecliningFemaleNude》
▲UrsusWehrli的《RecliningFemaleNude》
将大师作品拆解,让拥挤的街道变得空无一人,甚至将人类也分割排列好,果然“强迫症”都不能惹。
整理“生活”——让日常也能拥有艺术感
除了艺术品,Wehrli还善于将目光所及的东西打乱后再重新整理,让即使不是艺术品的物品也能以充满艺术感的状态重生,让所有的一切都以自己喜欢的形式展现在自己面前,也是超酷了。
A-Z的超迷你的字母小面条,还未入口的水果沙拉,一碗食当然要整整齐齐的才会更美味。
连汉字都不放过,直接分解为一撇一捺,树枝也没能逃脱“魔手”,还有点怪好看的呢。
受不了孩子肆意妄为的折腾,玩泥巴也要整整齐齐,停车场也可以变身艺术装置,夏日的泳池派对,想要摆脱人人从众??的拥挤,那就排排躺,解锁不一样的打开方式。
但是,在艺术界除了UrsusWehrli之外,其实国内也有一位整理“强迫症”建筑师赵晶鑫,在努力让世界变成自己的喜欢的样子,快和逻辑君一起往下看吧。
整理“历史”——雕栏玉砌应犹在
飞鸟造型的雀替,狮子造型的石刻,祠堂转角的压枋,建筑师赵晶鑫酷爱承载着历史与文化的古建筑木构件,但如今它们大多已经破旧残缺,于是赵晶鑫也在整理它们的路上一去不复返了。
为传统的木构件定制独一无二的铁艺支架,让它们重现当年雕梁画栋的光彩,打造出新旧交汇的独特意境和空间关系,让经典永存于世。
通过整理“历史”,赵晶鑫重塑了自己的世界,也重塑了人们对于古建筑的认知,美丽不会随时间的流逝而消失不见,反而会散发出不一样的光彩。
让这些失去使用价值,破败坍塌的老古董,重新体面地安置在合适的位置,实现不一样的艺术价值,也让自己与喜欢的艺术生活在一起,整理“历史”是一门独特的学问。
通过特殊的整理手法,给予传统建筑构件重获新生的可能性,粗犷而精细的木构与深沉简练的铁艺框架完美融合,细腻的木质纹理与平整光洁的钢铁相辅相成,唤醒人们对传统工艺和工匠精神的认知,整理“历史”也是整理“未来”。
看完逻辑君为你们整理的艺术家案例,你有什么看法呢?其实艺术离我们每个人都很近,理想中的生活也从来都不遥远,在自己热爱的事情上花费足够多的热情与创意,或许下一个整理艺术家就是你~
-END-
图片来源于网络
侵权请联系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