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界的这样一种说法:19世纪是传染病时代,20世纪是躯体疾病时代,而21世纪则是心理疾病时代。当今的人们,表面上是友好和温情,表面下却是距离和冷漠,以及大量难以捉摸的怀疑与敌意,多数人都感到孤立、无助和恐惧,超负荷工作及名存实亡婚姻的压力,导致了人们心理危机重重,所经受的失败挫折空前加重,无论是贫者还是富者都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的一些心理保健知识,有利于化解心中潜在的巨大隐患,保持良好的心态。我就常见的抑郁症、焦虑症、恐惧症、强迫症等心理疾病做一些剖析,期望对朋友们有帮助。
一、抑郁症、焦虑症、恐惧症、强迫症等心理疾病特征
抑郁症是神经症的一种,以情感低落、思维迟缓、以及言语动作减少、迟缓为典型症状。抑郁症严重困扰患者的生活和工作,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约15%的抑郁症患者死于自杀。世界卫生组织、世界银行和哈佛大学的一项联合研究表明,抑郁症已经成为中国疾病负担的第二大病病。引起抑郁症的因素包括:遗传因素、体质因素、中枢神经介质的功能及代谢异常、精神因素等。
焦虑症又称焦虑性神经症,是以广泛性焦虑症(慢性焦虑症)和发作性惊恐状态(急性焦虑症)为主要临床表现,常伴有头晕、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口干、尿频、尿急、出汗、震颤和运动性不安等症,其焦虑并非由实际威胁所引起,或其紧张惊恐程度与现实情况很不相称。
恐惧症是以恐怖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症。患者对某些特定的对象产生强烈和不必要的恐惧,伴有回避行为。恐惧的对象可能是单一的或多种的,如动物、广场、闭室、登高或社交活动等。恐惧发作时往往伴有显著的植物神经症状。当事人极力回避所害怕的处境,恐惧反应与引起恐惧的对象极不相称,他本人也知道害怕是过分的、不应该的或不合理的,却难以控制而反复出现。
强迫症即强迫性神经症,是一种神经官能症,焦虑症的一种。患有此病的患者总是被一种强迫思维所困扰。患者在生活中反复出现强迫观念及强迫行为。患者自知力完好,知道这样是没有用的,甚至很痛苦,却无法摆脱。典型的如出门明明门已锁好,在走出一段距离后非要再回去检查一下是否安全,甚至反复几次。
二、抑郁症、焦虑症、恐惧症、强迫症等心理疾病产生的根源
当生活出现不安全因素时,人们最容易患上心理疾病:当出现不安全感却找不到恐惧对象的时候,表现为焦虑症;当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紧张恐惧和逃避的时候,轻则是社交焦虑,重则是社交恐怖症;当对自身的健康状况极度没有把握的时候,就表现为疑病症;在感到极端不安全并通过各种方法进行控制而失败后仍未放弃时,就表现为强迫症。一般来说,心理疾病主要由以下几方面造成:
1、感情与家庭的变故。失恋无疑是很痛苦的情感体验,失恋的一方会因对感情的难以割舍而痛苦不已,失落感会加重心理失衡的程度,有些人因此产生心理障碍甚至是不理性的过激行为,给对方和自己造成难以弥补的伤害。另外,对于离婚后的受损方,尤其是女性,往往经受不住家庭解体的打击,造成心理伤害。一项相关调查表明,目前我国离婚人群中,感到心理压力过重的约占70%,这一群体非常需要心理支持与帮助。
2、超负荷的工作压力。很多都市白领被高强度的工作压力所困,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下,且常常得不到及时的调理,久而久之便会产生焦虑不安、精神抑郁等症状,重则诱发心理障碍或精神疾病。
3、生活贫困加重心理压力。这一群体主要是下岗职工和高校的贫困生。一些下岗职工观念一时难以转换,对家政、建筑等工作不屑一顾,因而形成“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局面。心理压力与生活压力的双重作用极易导致心理疾患,甚至造成家庭破裂。而对于迈入高等学府的有些贫困生而言,一方面是经济状况的窘迫,一方面是虚荣心的作祟,这种现实会加剧矛盾心理,使这些贫困生心理疾患的概率增高。
4、急功近利的心理倾向。有些人对事业的追求有急功近利的倾向,他们往往经不起失败的打击。由于他们对成功的期望很高,且不想耗费太多的力气,总想以小博大,希望事半功倍。可现实又往往不因人的主观意愿而改变,当然就容易失望、失落。也有些人因急于求成而拚命工作,不断自我加压,总是苛求自己,结果常常因心有余而力不足导致失败,并诱发抑郁症、自闭症等心理障碍。
三、抑郁症、焦虑症、恐惧症、强迫症等心理疾病自我康复疗法
当我们出现心理困扰时,并不需要立即向心理咨询师求助,因为都会有自我调整的一个过程,但是当我们出现长时期的心理困扰时,应该及时的求医,长时期的陷入心理困扰,会让心理困扰变成心理疾病,也有很多朋友认为心理疾病忍忍就过去了,能拖就拖,这也是不正确的,因为心理疾病会影响我们的社会功能与生活功能,心理的不适还会导致生理不适,这种生理不适并不表示身体发生了器质性疾病,而是由于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会出现神经性头痛、女性月经不调、男性性功能障碍等症状,但正是由于不立即发生器质性疾病,一般很难被发觉和引起重视。如果你确认自己患有焦虑症、抑郁症、恐惧症、强迫症等心理疾病,情况严重,建议你去正规心理门诊看心理医生,情况较轻,可以考虑自疗。我提出一些有效的自我康复疗法供参考,需要说明的是这些方法带有普遍意义,但是具体到每个人还要进行个案分析:
1、顺其自然。有了心理疾病,一定不要害怕。心理疾病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持续的不良情绪状态。任何不良情绪如果顺其自然,不对它强行抑制并设法消除维持它的新刺激,总会自然消解。有朋友这样总结说:“我们希望健康,希望超越别人,有许多美好的愿望,但是恰恰是对症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