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大家都不重视强迫症,感觉那些强迫症患者就是意志力不够好,不会造成太大的伤害。其实并没有那么简单,强迫症属于焦虑障碍的一种类型,是一组以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精神疾病,其特点为有意识的强迫和反强迫并存,一些毫无意义、甚至违背自己意愿的想法或冲动反反复复侵入患者的日常生活。
患者虽体验到这些想法或者冲动是来源于自身,极力抵抗,但始终无法控制,二者强烈的冲突使其感到巨大的焦虑和痛苦,影响学习工作、人际交往甚至生活起居。
强迫症的危害1.自杀倾向
强迫症带来的强迫思维,让人要经过一个筋疲力尽的过程。后来由于多次抗争无效,转而会努力回避强迫症,努力的使自己不要在意强迫。然而适得其反,有意识的回避,会使强迫更加放肆,此时强迫已趋向泛化。患者痛苦且并不自知,会有极大的自杀倾向。
2.降低做事效率
强迫症给患者带来的不仅是精神上的折磨,持续的强迫行为会导致反复的毫无意义的行为动作,自知不必要但是又无法摆脱。可表现为强迫洗涤、强迫检查、强迫性仪式动作、强迫计数等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社会功能,降低他们的做事效率。
3.躯体症状
强迫症也是一种自主神经症,会出现诸如紧张胸闷盗汗腹泻,心因性吞气症、呃逆、心因性“肠激惹”综合征等。病人表现腹痛、腹胀、肠鸣与腹泻。由于腹痛腹泻常于情绪紧张后出现,故又称“情绪性腹泻”或“心因性腹泻”。少数病人诉说大便呈糊状,有粘液,故曾称为“粘液性结肠炎”,实际上结肠并无炎症。
4.人格障碍
强迫症患者大多数属于中等严重程度,加上长时间生病、长期低自尊、缺乏人际社交活动等众多因素的影响,患者对于自己的看法、情绪控制与行为模式也逐渐受影响。强迫症患者的症状经常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而时好时坏,所以治疗往往不够及时而延误病情。
5.责任感缺失
患者无法分担家庭责任,家庭职能指日常家庭活动中应起的作用,强迫症患者经常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阻止强迫症带来的焦虑、恐惧的感受,所以对日常生活和学习会造成很大的障碍。患者以为这个病会比其他病难治,还有自己被症状折磨的已经不行了,跟别人说,却得不到相应的理解和支持。在这样的双重打击下,直接影响了患者的自尊心,从而导致其心理健康的加重。最后,由于生理和心理状态的下降,使患者不愿意去进行一些社交活动。
6.幻想症
强迫症患者常出现不可思议的想法和具破坏力的自恋性幻想,如萌生仇恨、敌意、施虐、死亡等攻击性冲动。重度强迫症患者常会怀疑自己行为的正确性,并由此产生焦虑、忧郁;脑中会情不自禁的出现对立的意向,迫使不断的反复回忆,不受控制的反复思考。
强迫症治疗的三个阶段强迫症是一种慢性波动性的精神疾病,而且比较容易复发。强迫症的治疗药物治疗的时间比较长,也是所有自主神经症中最难干预治疗的,所以病人需要有一定的耐心。通常情况下,一个完整的疗程包括以下三个阶段:
1、急性期治疗阶段:一般病人前来就诊,症状往往比较严重,这时就属于疾病的急性期。由于从开始服药到初显疗效通常需要1~3周的时间,所以病人一定不要着急,在此期间严格按照医嘱服药。如果用药治疗6~8周仍不见疗效,可改用同类另一种药物或作用机制不同的另一类药物治疗。
2、巩固期治疗:当治疗进行了4-8周左右的时间以后,病人的症状出现缓解或消失时,医生仍然会要求病人继续服药治疗。这时候服药的目的是为了防止症状反复,称为巩固期治疗。一般该期至少维持4~6个月,在此期间患者病情还未完全稳定,轻易停止药物治疗造成病情反复的风险较大。
3、维持期治疗:在结束了巩固期治疗以后便进入了维持治疗阶段。其目的还是为了防止症状复发。维持治疗结束后,病情稳定,可逐步终止治疗,但应密切监测复发的早期征象,一旦发现有复发的早期征象,迅速恢复原有治疗。
轻易停药会造成的后果:药物治疗请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切不可随心所欲变更治疗方案。有些病人或其家属为了早日摆脱患精神病的阴影,当症状一缓解就停止服药。这种做法是很危险的,往往容易导致疾病复发,或者突然停药造成的药物撤药反应。如果多次发生这种情况,可能造成强迫症迁延不愈,转换为慢性难治性强迫症。到那时便悔之晚矣。
点击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