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某在妻子和和儿子的陪同下,不太情愿地步入了精神一科冯主任的门诊办公室。
“医生,你好,我是国家功臣,我帮助国家战胜了美国。”
“我是服装协会的会长,医生,你看下这张照片,这是我当服装协会会长当天员工给我拍的照片。”
“医生,我和大舅哥一起申请了培育红薯苗的项目,这个项目已经报到农业部了,这个项目有批下来几百万。”
“我最近觉得精力体力超级好,家人却觉得我睡眠不太好,我晚上睡2个小时就可以了。我身体特别健康,医院浪费时间,我得赶快回家带领工人们一起致富。”
……
在李某滔滔不绝的话语和不时的大笑声中,医生和其家人压根没有找到打断他的机会,整个诊室里全是李某的高谈阔论。等到李某平静下来的时候,他的妻子和儿子均向冯主任反应,“他在家里好几天晚上都只睡1个小时,几乎都不睡觉,整理房间,收拾东西。他花了几千块钱给其他人新开业的店送大花篮,以前他花钱很抠的,现在完全像换了一个人一样。我们说话不顺他的心意他就发脾气,有时摔东西,还说是我们有病,见不得他的好。”
李某的症状符合躁狂发作(躁狂症)的疾病范畴内。躁狂发作的典型临床症状是:情感高涨、思维奔逸、活动增多(俗称,三高),同时可伴有夸大观念或妄想、冲动行为等。
情感高涨表现为患者自我感觉良好(自我评价过高、夸大)、心境轻松、愉快,整日兴高采烈、得意洋洋、笑逐颜开,言语诙谐风趣,常博得周围人的共鸣。部分患者可表现为易激惹,动辄暴跳如雷,甚至出现破坏及攻击行为,但持续时间较短,易转怒为喜或赔礼道歉。
思维奔逸表现为患者自觉脑子聪明、反应敏捷、言语量多、语速快、口若悬河,讲话时眉飞色舞或手舞足蹈,常因说话过多而口干舌燥,甚至声音嘶哑。
活动增多表现为患者自觉精力旺盛,能力强,想做大事,整日忙碌不停,但多虎头蛇尾。有的表现为爱管闲事、爱打抱不平,爱接近异性,行为轻率(花钱大手大脚、做事不计后果)。患者无倦怠感,自称“全身有使不完的劲”,严重者可出现攻击或破坏行为。
躁狂发作以心境高涨为主,与其处境不相称,可以从高兴愉快到欣喜若狂,某些病例仅以易激惹为主。病情轻者社会功能无损害或仅有轻度损害,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
躁狂发作患者预后较好,经治疗临床症状可基本或完全消失,社会功能恢复。有15%-20%的患者可慢性化,残留有易激惹、躯体不适等症状,社会功能不能恢复至病前水平,预后与疾病反复发作、慢性化病史、家族史、缺乏社会支持和治疗不恰当等因素有关。
躁狂发作多数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好发季节为春末夏初,好发年龄在30岁左右,可早至5-6岁,也可晚至50岁以后,但90%以上的病例起病于50岁以前。儿童患者多表现为活动和要求增多,老年患者多表现为夸大、狂傲、倚老卖老和易激惹。
各类躁狂发作均以药物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以心境稳定剂为主,包括锂盐、抗癫痫药、抗精神病药物、苯二氮?类药物。特殊情况下对急性重症躁狂发作、极度兴奋躁动、对锂盐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的患者可使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起效迅速。躁狂发作的药物治疗分为急性治疗期、巩固治疗期和维持治疗期。急性治疗期约6-8周,巩固治疗期约3个月左右,维持治疗期是为了防止复发,维持良好的社会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维持治疗应视患者的实际康复情况制定个体化药物治疗的持续时间。
在日常生活中,躁狂发作患者可以有如下自助方式:
获取知识。尽可能多的学习与躁狂症有关的知识,对疾病知道的越多,对自己身体心理的康复帮助越大。
作息规律。保持相对稳定的作息时间。健康而规律的睡眠、饮食及习惯对自己保持稳定的情绪帮助尤为重要。
寻求社会支持。寻求家人、朋友和同事的帮助和鼓励对病情的稳定也是很重要的。与支持和信赖自己的亲友朋友的交流会帮助自己度过情绪波动期。
保持心情和情绪的平和,避免高压环境,学会进行放松训练,保持生活上的平衡。
经过约2个月的封闭住院治疗,李某的病情得到了控制,情绪恢复了正常,出院后他的生活和工作也已经走上了正轨。
上述文章作者为精神一科医师姬一鸣、冯砚国,文章已于10月17日刊发在《医药卫生报》精神卫生之窗栏目。
精神一科团队简介
科室拥有副主任医师以上高级职称人员4名,主治医师与主管护师9名,硕士研究生6名,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师5名(二级心理咨询师1名)。团队擅长开展对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强迫症等的诊断与治疗。年被授予“新乡市青年文明岗”的荣誉称号。团队发表国家级以上论文30余篇,其中SCI两篇,获河南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地厅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出版著作5部。
编辑:许云唐文娟石晗责任编辑:黄洪勇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