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罹患抑郁双相及强迫症父母要反省是否

本文字数约:字

阅读时间约:5分钟

本文章节:

01、父母要觉察自己是否有强迫型人格异常

02、父母追求完美,会给孩子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

03、父母的强迫型人格异常是如何形成的?

04、父母参考这3点,缓解强迫型人格异常,加快孩子康复

01、父母要觉察自己是否有强迫型人格异常

我们在临床深度心理干预中发现,很多罹患抑郁症、双相障碍、强迫症的青少年患者的父母都有人格异常,最常见的是偏执型人格异常、强迫型人格异常。这导致他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很容易在不经意间对孩子造成心理伤害,成为孩子患病的心理根源之一。

比如,偏执型人格异常的父母非常自以为是,总是一意孤行,不懂得尊重孩子的意愿和感受,令孩子内心非常痛苦。之前,我们曾写过偏执型人格异常的文章,在此就不再详细展开分析了。

而强迫型人格异常的父母,主要表现为容易追求细节和完美,对孩子非常严厉,要求孩子做什么事都要尽善尽美,对孩子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

而随着孩子心理压力不断增加,当其不堪重负的时候,很可能就会出现精神心理问题,罹患抑郁症、双相障碍、强迫症等。

所以,父母有意识地觉察自己是否存在强迫型人格异常,这非常重要。

以下是美国精神医学学会编著的《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中,关于强迫型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父母可以参考,先进行判断:

强迫型人格障碍是一种沉湎于有秩序、完美以及精神和人际关系的控制,而牺性灵活性、开放性和效率的普遍模式;起始不晚于成年早期,存在于各种背景下,表现为下列4项(或更多)症状:

1、沉湎于细节、规则、条目、秩序、组织或日程,以至于忽略了活动的要点。

2、表现为妨碍任务完成的完美主义(例如,因为不符合自己过分严格的标准而不能完成一个项目)

3、过度投入工作或追求绩效,以至于无法顾及娱乐活动和朋友关系(不能用明显的经济情况来解释)

4、对道德、伦理或价值观念过度在意、小心谨慎和缺乏弹性(不能用文化或宗教认同来解释)

5、不愿丢弃用坏的或无价值的物品,哪怕这些物品毫无情感纪念价值

6、不情愿将任务委托给他人或与他人共同工作,除非他人能精确地按照自己的方式行事。

7、对自己和他人都采取吝啬的消费方式,把金钱视作可以囤积起来应对未来灾难的东西。

8、表现为僵化和固执。

有的读者可能会问,如果一个人十分讲究卫生、干净,有洁癖,那是不是也属于强迫型人格异常?

其实不一定。如果只有轻度到中度的洁癖表现,且并未影响到正常的生活与工作的话,这并不属于强迫症或者强迫型人格异常。

可如果有些人的洁癖非常严重,已经影响到正常的生活、工作、社交的话,那就很可能有问题。

比如,女明星杨子姗在某档综艺节目中就曾暴露出严重的洁癖行为。节目组的工作人员去她家布置拍摄机器,她和丈夫提前用白布把能盖住的家具都盖了起来。

当工作人员打算进入杨子姗家里的时候,她要求他们喷消毒液,洗手、穿鞋套。工作人员很多,在屋里来回走动,这令杨子姗感到焦虑不安,几乎要哭出来。后来有一名工作人员一时疏忽,没有穿鞋套踩在了一张白色毯子上,杨子姗终于情绪崩溃,转过身偷偷抹泪。

像这种程度的洁癖,就极有可能被诊断为强迫症,在表现为“强迫症”的很多年前就有强迫型人格异常。

如果父母发现自己也有过度的洁癖,要意识到这可能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对孩子的心身健康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而且孩子有可能在潜移默化下,也成为重度洁癖人群。

希望父母要提高自我觉察能力,思考自己是否曾遭受过跟卫生、疾病、健康、细菌或病毒相关的叠加性心理创伤,导致自己形成过度洁癖;并且有意识地降低自己对卫生的焦虑程度,避免对一起生活的家人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

02、父母追求完美,会给孩子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

事实上,很多有强迫型人格异常的父母并没有严重的洁癖,他们的追求完美主要体现在对孩子的家庭教育上。

他们要求孩子做事情不但要有好的结果,还得在过程、细节中也表现完美,每一个环节都要实现正确、优秀,不能出错。毫无疑问,这很容易给孩子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

一开始,因为这部分父母要求严格,孩子在幼儿园、小学或初中时,学习成绩和各方面的表现都很优秀,是妥妥的“别人家的孩子”。父母和孩子都享受着这种强迫型人格异常带来的“好处”。

而且,如果这个有强迫型人格异常的家长是母亲,她在家庭中比较强势,其丈夫为了避免产生家庭冲突,很可能会对妻子言听计从,减少争执。

很多人看不清楚家庭教育的真相,都夸这家的孩子真聪明、真懂事、将来一定成才,夸孩子妈妈的教育真有一手,夸孩子爸爸对妻子温柔体贴,夸他们一家幸福美满。

在这种外界的赞扬和艳羡中,这部分有强迫型人格异常的家长更容易缺乏自我反省,陷入幸福的假象中,并认为就是因为自己要求严厉、追求完美,家庭才能这么幸福。

如果这部分父母遇到困难和不顺还容易外归因,把责任都归咎于别人的话,那就很有可能达到了强迫型人格障碍的程度。

当孩子上了高中后,学业压力骤增,他们会感到非常焦虑,学习效率和成绩明显下降,难以在班里脱颖而出。这会令一向追求完美的父母难以接受,他们可能会指责、批评孩子,给孩子制定更多学习计划和任务,不断对孩子造成叠加性心理创伤。

而且这部分孩子常年受到强迫型人格异常父母的影响,他们很可能也变得追求完美,不允许自己落后和失败,不断自我施压,越来越焦虑。

如果孩子发现自己无论怎么努力,学习状态和成绩还是达不到父母和自己的目标,往往就会出现情绪崩溃,拒绝上学,甚至有自残自伤的行为。

父母大吃一惊,赶紧带孩子到精神科就诊,孩子很可能会被诊断为抑郁症、强迫症、甚至是双相障碍。这部分家长难以相信,曾经那么优秀的孩子,怎么会得病?

有的父母之间还可能会互相指责,带孩子四处求医的结果又不理想,这个曾经看似幸福的家庭变得越来越压抑,甚至支离破碎。

部分有强迫型人格异常的家长因为追求完美,他们无法接受这个重大打击,他们自身也有可能陷入重度抑郁发作,更加极端的,甚至可能抛下家人选择自杀。

03、父母的强迫型人格异常是如何形成的?

那为什么有些父母会出现强迫型人格异常?这是如何形成的?

从精准精神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并结合我们在临床深度心理干预中的发现,强迫型人格异常的病因与抑郁症、双相障碍、强迫症等精神心理障碍的主要病因是类似的——病理性记忆。

这部分父母的原生家庭有可能比较拮据、甚至可能贫困,他们父母的家庭教育方式比较简单、粗暴。他们还很可能曾遭到别人的欺负、嘲笑,形成了不少的叠加性心理创伤。

但他们没有因此消沉,相反,他们的应对方式是要求自己变得优秀,相信“知识能够改变命运”,不断努力学习,将来出人头地,掌握自己的命运,不再受人欺负。

当他们获得优秀成绩后,发觉即便自己的家庭经济情况不佳、长相不出众,甚至性格也不讨喜,但只要学习成绩好,“一俊遮百丑”,他们就能获得同学、老师及父母的认可及夸奖,这成为他们自信的唯一来源。

于是,他们更加拼命学习,甚至把学习成绩看得比生命还要重要,不允许自己落后于人。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逐渐形成了强迫型人格倾向。

最终,他们如愿考上了一所好大学。毕业后,因为他们继续对自己的要求严格、工作中注重细节,因此也做出了不少工作成绩,获得了较好的社会地位,实现了当初梦想的出人头地,获得外界的羡慕和夸奖。

所以,这部分成年人一方面有叠加性心理创伤,容易对做事出错、有瑕疵、比别人逊色而感到焦虑。另一方面,他们因为自身不断努力,享受着“追求完美”带来的好处。

当他们组建了家庭,并有了孩子以后,他们会不自觉地把追求完美的性格特质带到家庭中,向伴侣、孩子施加极大的压力,不断鞭策他们努力、表现优秀。

上面分析了,虽然这部分家长的孩子一开始可能“赢在起跑线”上,但因为过分追求学习成绩、争强好胜、赶超别人,在学业竞争加大后,他们很容易心态失衡,后劲不足,甚至无法接受一时的落后,罹患精神心理障碍。

网上流传一句话:强势的妈妈更容易养出懦弱的娃。这有一定的道理。

因为强势的父母就极有可能存在强迫型人格异常,对孩子施加了极大的心理压力,总要求孩子听家长的,孩子缺乏选择权,进而缺乏做选择、承担后果的意识和能力。

孩子发现无法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什么事情都只能听父母的,最后就很可能选择摆烂、躺平,听从父母安排。而一旦出现不良的后果,他们认为这也是父母的责任,与自己无关,性格变得怯懦,毫无担当。

剩余31%未读立即解锁专栏,阅读全文


转载请注明:http://www.pwsaw.com/qpzzd/1513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