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强迫症的康复不是症状的消除,而是做到这一点
关于抑郁、强迫、焦虑等症状的痊愈,一个很重要的前提是要做到“自我接纳”。
但是对于很多人来说,“接纳”这件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人们经常会陷入一些误区和陷阱。
那么我们就来看一下,在接纳自我的过程中,常见的误区有哪些?
很多抑郁、强迫的朋友经常会把接纳当成消除症状的一个工具。在接纳症状的时候,头脑中其实还有一句潜台词,那就是:你看我都接纳你(症状)了,你(症状)应该消失了吧?我都做到接纳了,我应该能好了吧?
仔细品味一下,这句潜台词中蕴含了哪些不容易被发现的问题。
当我们抱着这样的想法的时候,恰恰是对症状和对自我的一种不满和排斥。觉得症状是我们的“敌人”,它是不好的。只有消灭了它,我才能好。而这种对症状的排斥,恰恰证明了没有做到真正的接纳自我。
这是有条件的“接纳”,觉得只有我做得足够好了,没有任何问题了,我才能接纳我自己。其实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接纳。
就像很多家长对孩子的爱一样,只有孩子考了好成绩,表现的好,家长才会爱你,才会喜欢你。其实这种爱,不是真正的爱。只是家长对孩子的一种控制和管理手段而已。
真正的接纳是无条件的,即不管我是什么样的,有什么样的表现,都是可以的,都是被允许和接纳的。
很多人之所以会抑郁和强迫,是因为在他过去的思维模式中,有很多负面的反应模式。例如,他会用自责,内疚和自我攻击去回应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因此形成了自卑、敏感、多虑、多疑、完美主义等性格特征。这些恰恰也是没有做到自我接纳的一种结果。
(推荐抑郁、强迫的朋友去看看李宏夫的《情绪自救》和《战胜强迫症》两本书)
所以,自责、内疚和自我攻击是我们熟悉的反应方式。当要求我们改变这些,而用接纳的方式去应对的时候,会感觉不自然。同时会用习惯的思路想问题:我做的这么差,怎么能接纳自己呢?这时,其实我们对于“接纳自己”这件事是排斥的,是不熟悉的。
因此,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先去接纳自己的这个排斥和不接纳。这才是接纳的开始。
虽然这些强迫、抑郁的症状是我们自身的一部分。但是除了这些症状之外,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我们还有很多功能和面向。例如,有的人有很强的工作能力,或是沟通能力或是写作能力等等。不能因为身上的一个问题,而把整个自我都否定掉。多去看自己的优势和能力,给自己肯定和赞美。增加自我的价值感。
当我们对自己有了一个真实全面的认识之后,也会更容易对自己的所谓的缺点和不满做到接纳和认可。因为你无须完美,也不可能完美。
接纳自己的不完美,面对真实的自己。
当我们能够接纳自己的一切的时候,也就不会因为某件事没有做到自己现象中的样子而焦虑了。当我们能够接纳自己的一切的时候,也就不会因为排斥自己的抑郁、强迫症状,而让自己不停地陷入强迫之中了。
当我们能够接纳自己的一切的时候,也就不会因为自责、内疚、自我贬低,而让自己不停地陷入抑郁情绪之中了。
就像六根弦断了一根,仍然可以弹奏出美妙的曲子。带着伤痛前行,依然可以拥有美好的人生。
建议抑郁、强迫的朋友去练习《情绪自救》和《战胜强迫症》书中的“观息法”和“亦止法”,坚持书中方法练习一定会得到很好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