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小变笨的小男孩一个强迫症孩子案例分析

担心变笨的男孩(强迫症)Y,10岁男孩,小学四年级,中等身材,皮肤白皙,交谈过程中时常眼圈发红,感觉到他很难过,但没有流泪,显得很乖巧、文静。妈妈提前4天预约,原定星期一上午,临时打电话更改了时间,第一次改在星期一下午,第二次改在星期三下午。原因是:学校的课程安排不合适,要接待外宾,老师不允许请假。主要问题:反复担心脑子变笨,导致重复行为,不可控制,病程2个月。2个多月前,Y看了一部关于“脑瘫儿童”的电视片,当时感到很害怕,询问妈妈,自己是否会变笨?妈妈说不会,但他从此开始担心,脑子里时常冒出一些想法,重复做一些行为。在上学、放学的路上,脑子里突然想:“需要再走一次,如果不走就会变笨”,于是突然停下来,回头按着原来的脚步再走一次;或者想:“必须在地上画圆圈,如果不画就会变笨”,于是用鞋子在地上画几圈,才继续走路。当时Y自己并未想太多,直到有一天洗澡的时候,妈妈发现他脚趾发白,鞋尖磨损穿破,询问之下,他才意识到这不正常,但是无法控制这种想法和动作。接着妈妈还发现,Y写作业越来越慢,在答题的时候,先画一连串圆圈才写出答案;或者在写出答案之后,画上一连串问号。Y的解释是:脑子里有个想法冒出来“你如果不这么写,就会变笨”。有一次写语文作业,做填空题,Y怎么也不愿意写“障碍物”这个词,说写出来会变笨,妈妈反复督促,他也只是用手在空中比划。有一次做数学作业,Y怎么也不愿意在草稿纸上算数,脑子里有个想法“你如果在草稿纸上写了,就会变笨”,妈妈坚持示范给他看,坚持让他写,并说:妈妈也写了,我们看看明天是否会变笨,即使变笨也不怕,妈妈会从头教你的。第二天发现并没有变笨,Y的心情平静了下来,但过了两天“变笨”的想法又开始冒出来,无法控制,Y自己也感到着急,时常请求妈妈:“妈妈,你快来安慰我一下”。但是,安慰也不起作用,于是跟妈妈说:“你带我去看医生吧,听医生的就会好了。”   否认家族中有相关精神疾病史;出生及发育状况有待进一步了解。家庭和生活背景:父母离异,Y是姥姥一手带大,自1岁起与妈妈、姥姥、姥爷生活在一起。姥爷5年前去世。姥姥73岁,对Y严格管束,不喜欢他出去玩耍。姥姥对健康很   这提示:病人认同了姥姥的态度,有两个主要方面:对疾病的担心,对Y的严厉。其依恋的对象主要是姥姥,所以“在妈妈与姥姥吵架的时候,Y会劝妈妈让着姥姥。”   现在孩子要求妈妈对他的健康进行   病人Y对自己的健康   病人怀疑爸爸不喜欢他,而是喜欢他姑家的表弟。爸爸对病人的要求是学习成绩要好。病人担心自己变笨,有两重含义:希望能够脑子聪明学习成绩好,得到爸爸的接纳,同时也担心,如果自己脑子变笨,就让爸爸失望,让爸爸放弃对他的严格要求和严厉批评。如果真的脑子变笨了,自己可以放弃努力(逃避、推卸责任),同时这也是病人对“严厉爸爸”的一种“攻击”,是病人在向爸爸认同尚未完成时,向爸爸攻击。3、病人的愿望:得到很多人的喜欢、接纳和照顾、忍让   病人喜欢舅舅,愿意在玩耍的时候让着舅舅家的小表弟,希望妈妈当初能够与舅舅这样的人结婚。这其中反映了病人对爸爸的不认同,也反应了对舅舅的认同,对舅舅家的小表弟的认同。其实病人是想:我如果是舅舅的儿子(小表弟)该多好啊,那样的话,就可以得到很多人的喜欢、接纳和照顾、忍让。   而由于发烧,病人Y考试成绩中等,这可以再次激发出孩子对健康的   两个月前开始得病,当时有数学老师要求严厉,父亲也要求病人带病坚持考试。这样病人就会把数学老师等同于父亲,对父亲的感情会转移到数学老师身上。   姥姥,本来是一个人,但是,姥姥既关心病人,又对病人严格要求,这在病人心里可以形成两种属性的感受:关心和权威。后来,爸爸、数学老师,则是“严加管理的姥姥”的“替身”。5、病人的心理冲突   病人的症状“得病变笨”,可以分解出两个部分:(1)(意识地)怕得病和“(潜意识地)想”得病的矛盾冲突;(2)(意识地)怕变笨和“(潜意识地)想”变笨的矛盾冲突。而在症状的深层,却是分离焦虑在起作用。病人希望得到姥姥式的关心与呵护,而妈妈没有能够达到孩子的期望,妈妈虽然对孩子有一些保护,但是妈妈却与姥姥闹了矛盾。这样,孩子对妈妈也会有一些不认同甚至是敌意,构成了病人依恋的冲突:是依恋妈妈好呢还是依恋姥姥好呢?6、病人Y的人格结构   孩子愿意玩轨道赛车(本我),但是,现在却很少有时间玩(自我);有从小玩大的小伙伴,现在也很少来往(自我)。   这表明:孩子目前缺少了由玩耍带来的乐趣,孩子在缺少乐趣的同时,却向权威(“严厉的姥姥”、“爸爸”、“老师”)认同(形成超我),在认同的过程中,有一些不认同甚至是愤怒、攻击,但是却采取了“自我攻击”的手段:怀疑自己“头脑变笨”。7、病人的心理发展阶段   这个病人的心理发展处于肛欲期,或者说,他目前遇到的问题和他的心理反应的性质具有肛欲期特点,即,他强迫症状的心理冲突特点是“寻求关爱”与“服从(及反抗)权威”的矛盾,是肛欲期的特点。8、家庭人际关系特点妈妈在跟姥姥争夺这个孩子,让孩子感到难以面对和处理自己与妈妈及与姥姥的关系。强迫症状的出现,也许会对孩子解决这个难题具有一定的帮助作用(继发获益)。   以上是对该案例的心理分析初步见解。希望这会有助于启发我们理解和帮助这个病人。六、如何帮助这个病人   对病人的理解可以是精神分析式的,但对病人的心理治疗方式,却不一定是精神分析式的,或许采取家庭治疗的方法会更好一些。如果采取家庭会谈,主要针对以下几个方面做工作:1、鼓励全家人减少对孩子的学习成绩和“强迫症”的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最好的医院
北京知名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pwsaw.com/qpzzd/486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