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在《释梦》第一版的序言中说道:凡不能解释梦意象来源的医生,都不能指望对恐怖症、强迫症、或妄想狂有所了解,自然也谈不上对他们施加影响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发现释梦不仅仅是精神分析的一项治疗技术,而且也是重要的临床检查和辅助诊断计能。我们有必要对心理动力学派的释梦技术进行总结,并探讨其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精神科临床的应用。
1、弗洛伊德的释梦观
弗洛伊德认为梦分为愿望梦、焦虑梦和惩罚梦,其本质都是愿望的满足。梦的材料和来源有三方面:做梦前一天的残念;睡眠中躯体方面的刺激;幼年经验。梦的内容结构分为显梦和隐梦两个层面,通过稽查作用和梦的伪装,隐藏的愿望才能意识进入组成显梦。简而言之,梦的动力一是本我内的冲动,二是介于本我与自我间的稽查机制及自我和超我本身。稽查作用使隐梦所包含的无意识冲动进一步伪装和转化成显梦的内容,这种转化过程(即"梦的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机制:(1)凝缩作用(Condensation);(2)移置作用(Displacement);(3)戏剧化作用,即用视觉形象表现抽象思维;(4)润饰作用(Secondaryelaboration)。梦中的情感反映总是"真实"的,如果梦的情感反应与显梦内容不协调,说明其形成时发生了转化和象征,而与隐梦一致。梦是通往无意识的捷径,通过释梦可使压抑的本能冲动意识化,有助于揭露病人症状的真实含义,破除阻抗达到治愈。释梦的具体操作是治疗师利用患者对梦中原意的自由联想,揭示出隐梦的意义。
这里要着重指出的是,《释梦》发表后的若干年间,弗洛伊德对其梦理论进行了一系列重大的修改和补充说明。一便是"象征作用"的强调,弗洛伊德指出"象征作用或许是梦理论中最引人注目的部分,……象征作用使我们在某些情形中无需询问梦者来对梦进行解释。……如果我们熟悉了一般梦的象征和梦者的人格,他生活的环境以及梦发生前的印象等,我们时常可以直接来释梦—就好像一见面就可以认出一样。"[1]但象征法并不排斥联想法,在处理象征元素时,既要利用梦者的联想,又要利用“释梦者的有关象征知识以弥补联想之不足。”[2]弗洛伊德还反驳了对其释梦理论“泛性论”的责难,他谈到"我可以肯定你们听别人说过,精神分析以为一切梦都只有性意义。那么你们自己现在可以判断这种责难是不正确。你们已熟悉那些满足愿望的梦,用以应付那些最明显的需要(饥、渴、自由的渴望等)的满足,还有安乐的梦、焦虑的梦和纯粹的贪欲和自私的梦。”[1,P]年,他还提出释梦技术程序的选择方案:[3]a.分析者按时间顺序分析,梦者对梦的内容陈述顺序进行联想;b.分析者的专挑选梦中的特殊因素进行分析;c.直接问梦者就其对梦联想到前一天哪些事件;d.如梦者熟悉释梦技术,让他自己决定从那儿开始联想。与荣格相反,弗洛伊德对梦的心灵感应和神秘主义释梦观持高度的怀疑态度和否定倾向,他认为所谓心灵感应的“梦”即使存在也只是“睡眠状态中的心灵感应经历”,而不是精神分析的梦,但精神分析有利于我们对某些所谓心理感应现象的研究。[4,5]在其晚年弗洛伊德提出“梦也是一种精神变态,具有精神变态特有的一切荒谬活动,妄想和幻觉。毫无疑问,短时间的精神变态是无害的,甚至还能承担一种有用的功能……”[6]
2、荣格的释梦观
荣格是在释梦领域唯一堪与弗洛伊德匹敌的人。他认为梦是无意识发出的明确的信号,人们之所以认为梦杂乱无章是动用投射作用,掩盖自己对无意识语言的无知。梦就是他自己的解释,是无遮蔽的,是“无意识的出口”。荣格提到“梦是无意识心理的自发产物,……是纯粹的自然:它把天然而未经粉饰的真实呈现给我们”[7],他否认弗洛伊德的所谓稽查作用和梦的伪装理论,认为心理是自我调节平衡的体系,梦其实是无意识进行的补偿活动,它的作用是“提供内心生活的秘密,向做梦者揭示出他人格中的隐藏因素”[8,9],“梦是自我调节性精神系统的自然反应”[10]。
释梦的临床意义在于揭示无意识状态的心理内容,治疗开始时的初期梦能揭示“神经症诱发因素的无意识内容”,还能指示治疗预后,治疗应从何开始。临床实践上荣格反对应用自由联想来释梦,他认为自由联想只能揭示情结,而这不一定非对梦境进行自由联想才行,真正的释梦应当关心无意识对情结做了些什么。[8,p14;10p87~88]在方法上,荣格把弗洛伊德、阿德勒的释梦法归于“还原简化法”,自己的方法称为“综合建构法”。还原简化法是客观层面的释梦,把梦中形象等同于外界真实对象,适用于个人材料为主的梦,符合思维的“经济原则”,容易得出结论,在治疗初期有其意义,但可能歪曲精神现象的本质,使丰富的精神现象变得单一。而综合建构法是主体层面的释梦,把梦中的事件视为主体自身的无意识倾向,对意识的补偿,它主要适用于具有神话结构的,展现集体无意识的“大梦”。[11,12]荣格指梦交织了个人潜意识和集体潜意识。为了理解梦的集体潜意识意义,治疗师应对梦中象征因素有广博的知识,包括历史、人类学、民俗学、神话学、宗教学等各方面。荣格认为,释梦时应尊重病人的意识状态和接受程度,“他必必须不断寻找,直到最后发现一个能赢得病人赞同的解释形式为止。”分析一系列的梦比分析单一的梦要有意义的多,“后面的梦可纠正我们在解释前面的梦时所犯下的错误,在系列梦中我们也更能认出重要的内容和基本的主题”。在寻求象征意义时应注意,把象征内容同意识状态联系起来,“不要把象征当作固定的符号,而应使用”放大法”。荣格还提出了积极想象法作为释梦的补充方法,在释梦的一定阶段,他要求患者用绘画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梦和冥想体验,“给予梦的意象一种可见的形式,将会加强对它的各个部分进行研究”,更重要的是,“这有助于独立性的增长”,“他不再依赖它的梦了,不再依赖他的医生的知识了,而是用绘画的方式来表达他内心的经验……”荣格还认为梦有预示未来的功能。
3、阿德勒的释梦观
阿德勒释梦学说介于弗洛伊德和荣格之间,尽管他使用了一些新术语。他认为梦与清醒生活并不对立,作梦者与清醒时的人人格是一致的。“梦的目的是在支持生活的样式,并引起生活样式的感。”“梦是生活样式的产品,它也一定有助生活样式的建造和加强。”想逃避现实生活的人常常做梦,“梦是想在生活样式和他当前的问题之间建立起联系,而又愿意对生活样式作新要求的一种企图。”人们做梦的目的是“获得对未来的指引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引起一种准备应付某种问题的心境。由此,他认为大多数梦“是属于恐惧、危险和焦虑的类型”。但他也相信有从不做梦的人。他断言“每一个梦都是自我陶醉,自我催眠。”凝缩和隐喻形成梦的主要机制。释梦的意义在于使人明白他在自我欺骗,“他就会停止做梦,而梦对他也失去了作用。”[13,14]阿德勒根据自己未来指向的动力观指出:梦不但表明做梦者寻求关于生活问题的方法,也表明他想如何逼近这些问题,梦者也在梦中规划未来的生活并使之趋向安全的目标。阿德勒对释梦并不热衷,他说道:“所有的梦不是那么轻而易举就能释解出来的;实际上,能获得解释的梦实属凤毛麟角”[15]
4、动力学派其他人的释梦观
在弗洛伊德、荣格、阿德勒之后,虽然动力学派的理论体系历经多次重大修正,但就释梦技术而言,却几乎没有革命性的突破。如弗洛姆认为所有的梦都是用象征语言写成的,他把荣格和弗洛伊德的"象征"分为偶发的象征和普遍的象征。可以说,尽管有一些心理学家用自己的新名词替换了弗洛伊德、荣格、阿德勒的概念,但他们的释梦技术不过是"新瓶装旧酒"罢了。正如精神分析史学家如果鲁本·费恩所说,"《释梦》一书中阐述的梦的基本理论至今仍然大体上未受到挑战;甚至任何值得认真研究的替代理论也没有出现过。"[16]但某些理论的确有一些临床实用的技巧,这里就笔者所见介绍几派略有新意的释梦技术。
瑞士的方迪是建立起精神分析本体论的极少数人之一,他用大量现代宇宙学,高能物理学,神经生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来论证自己的观点,当然这种论证逻辑是否合理是见仁见智。在现代科学对人类精神结构尚缺乏切实有效的研究条件下,我们只有等待未来科学的发展来证明方迪的理论究竟是一个划时代的预言,还是一个划时代的谎言。方迪的释梦理论涉及其理论许多基本概念,不能一一详尽说明。总的来说,方迪认为梦是伊德欲望在潜意识中的实现。伊德欲望包括许多具体化个别欲望,并遵循死亡冲动的规律。梦的工作远不止从隐梦到显梦的转换,而是包括了从本我开始,为了实现和代谢伊德欲望所用的全部身心活动,包括五个阶段:(1)能量转化:潜意识的内容通过转换-凝缩机制,牺牲个别欲望,成为一种能量基质;(2)显示伊徳欲望;(3)伊徳欲望实现;伊徳欲望依从死亡冲动,返回无所不在的,富于创造力的虚空;(4)个别欲望的再活化:虚空达一定程度时,其中性张力为顺从生命-死亡冲突又再组织个别欲望;(5)从隐意到显意而实现个别欲望:这是一个变形阶段,造型手段有象征化、戏剧化、画面化、可理解化。方迪认为几乎所有梦的隐意都包含着过激-性欲望。释梦的目的是让人认识到虚空及其能量组织,梦的动力指向产生生命的源头,梦不属于个人,梦的能量若不能充分吸收代谢则形成幻觉。最后,他得出结论,梦的指令及其通过潜意识产生的日间衍生物支配人类的一切行为。方迪用生理学发现的震颤睡眠来验证其理论,并否定梦即是异相睡眠的说法。[17,18]
美国的后荣格派的威尔默(HarryA.Wilmer)也提及:一个梦,甚至一个梦的一部分都是一张全息图,包含所有的意象。把梦境绘制成图是有极高临床的意义的。他还发明了一种释梦团体,从多个个人的角度讨论梦的意象,情感及无意识含义。[19]
意大利的安东尼·明涅盖齐认为分析一个人的任何一场梦,就"完全可以知道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治好他的病能走哪条路"。不能记住梦是对自我剥夺。他从画树测验得到启发,发展意象画技术作为对释梦的补充。释梦应遵循的三个基本原则是:(1)象征可指示人关于客观事物和环境的功能本性,象征的是由人类普遍承认的规则来确定的;(2)象征表示意义的原理;(3)语义的标准,应注意病人梦中语义记录和幻象记录。象征由四种因素构成:社会总体现实,本能的形象化,传入大脑的语义印象,对个人历史的推动。梦的象征意义归为四种类型:变化的行为,行为发生的情景及主体的存在主义状态,通过人物或对象来辨别事物的属性,主体的情感。梦的构成因素有:记忆,理想的自我,机能,倾斜屏,生活因携。他重新使用了古老的译码法来释梦,其编撰的《意象学词典》列出了常见意象的象征意义,如"水—生物要素,代表个性稳定性及个性与环境的关系","狗—提示支配和依赖的情感,如涉及母亲则更为负性"。
美国治疗家盖尔·戴兰妮(GayleDelaney)从古代的祈梦技术得到启发,发明了一种孵梦技术(incubatingdreams)。她认为人类梦中的潜意识可以替日常生活的困扰找出答案,只要在睡前按一定程序操作并提出问题,就可能孵出带答案的梦境来。[20]
存在人本主义如Perls的完形疗法等也有其释梦观,但与阿德勒的释梦观相去不远。
参考文献
[1]弗洛伊德著张爱卿译.《精神分析引论》.见车文博主编《弗洛伊德文集第三卷》.第一版.长春:长春出版社,年:[2]弗洛伊德著左名之译.《释梦》[3]弗洛伊德著贺岭峰译.《论释梦的理论与实践》.见车文博主编《弗洛伊德文集第一卷》.第一版.长春:长春出版社,年:[4]弗洛伊德著孙恺祥译.《梦与心灵感应》.见《论创造力与无意识》.第一版.北京:中国展望出版社,年:[5]弗洛伊德著苏晓离,刘福堂译.《精神分析引论新讲》.第一版.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年:37[6]弗洛伊德著刘福堂等译.《精神分析纲要》.第一版.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年:36[7]荣格著冯川译.《荣格文集》.第一版.北京:改革出版社.年:,[8]荣格著苏克译.《寻求灵魂的现代人》.第一版.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年:18~19[9]C.S.霍尔,V.T.诺德贝著冯川译.《荣格心理学入门》第一版.北京:.三联书店,年:75[10]荣格著成穷,王作虹译..《分析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第一版.北京:三联书店,年:[11]王小章,郭本禹著.《潜意识的诠释》.第一版.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年:80~81[12]冯川著.《重返精神的家园——荣格评述》.见《荣格文集》.第一版.北京:改革出版社,:~[13]A·阿德勒著报苏克,周晓琪译.《生活的科学》..第一版.北京:三联书店,年:~[14]A·阿德勒著黄光国译..《自卑与超越》..第一版.北京:作家出版社,年:83~94[15]A·阿德勒著陈刚,陈旭译..《理解人性》..第一版.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年:35,79~80[16]鲁本·费恩著傅铿译..《精神分析学的过去和现在》.第一版.北京:学林出版社,年:[17]方迪著尚衡译..《微精神分析学》..第一版.北京:三联书店,年:~[18]方迪著尚衡译..《精神分析学和微精神分析学实用词典》.第一版.北京:商务印书馆,年:~[19]哈里·A·威尔默著杨韶刚译.《可理解的荣格——荣格心理学的个人方面》.第一版.北京:东方出版社,年~[20]盖尔·戴兰妮著黄汉耀译..《你是做梦大师》..第一版.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年:25~97
本文系“心理Kr”公号转载、编辑的文章,编辑后增加的插图均来自于互联网,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如果分享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内审核处理。
我们希望有更多的同道中人可以成为加盟作者,或者贡献主题,亦或给我们推荐好的话题或者主题。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网站……
白癜风治疗去哪里中科UM-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