囤积强迫症
什么东西都舍不得扔,虽然在别人看来家里总是乱糟糟,可在你看来它们每件东西都有自己的故事,你坚信总有一天它们会发挥作用,这时你已经患上了“囤积强迫症”。美国精神病学会研究发现,这类人群的大脑会过度活跃,而体力、脑力的过度消耗是引起抑郁症的重要原因,所以他们正处于潜伏或是明显的抑郁症的威胁之中。
当然这其中也有一个程度的问题,它指的是那种病态性的囤积和弃置恐惧症,甚至会影响家人的正常生活,具体参见美剧《家有喜旺(Hope)》的极品祖母的“垃圾山”。而其实它的治疗方式也很简单,就是强迫自己做一些拣选的工作,通过不断地锻炼来恢复自己快速判断物品有用程度的能力。
另一方面判断普通囤积症与强迫症还有一个重要依据是内心是否有冲突,有人看着家里越来越乱,会陷入懊恼之中,经常会自责,但是又忍不住这样去做,这样才是有强迫症的强项。
过度友善症
明明很想拒绝但是到最后还是忍不住一口答应了下来,是朋友圈子里的老好人,随传随到的万灵丹,小心或许你也病入膏肓了。美国心理学家莱斯·巴巴内尔认为这类人喜欢掩饰自己的心理和情感问题,将这种病态人格命名为“取悦症”。
这种病态的“善良”跟我们平时理解的“心理善良”并不能画上等号,因为行为和内心本身是矛盾的。这种过分友善可能起源于对社会的恐惧,怕遭到别人的拒绝,怕别人不认可自己,甚至他人眼神的一丝犹疑都会对其造成影响。
这类人需要长期的调整,才能自救,改变的第一步是要学会说“我要”。勇敢地只是自己的欲望和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不要用回避隐藏来欺骗自己,或许你的拒绝对方并不十分难接受。
仪式依赖症
你会把自己的日子得像个仪式吗?干活之前必须给自己弄一杯咖啡,就着电脑里最喜欢听的音乐,刷下微博,看看新闻。当这一切都按部就班地结束之后,你才觉得自己的心完整了,终于可以开始工作了。
有些人喝白开水必须是热的,饮料却可以喝凉的;有些人洗手必须按固定的程序;有些人煮饺子要点三次水,缺一次都觉得煮不熟;有些人锁了门必须回头确认一下;有些人睡觉的时候必须抱个东西……
你可以说这是习惯,但不只习惯这么简单。中国人的内心生活其实很讲究,尤其讲究氛围和感觉。氛围是需要营造的,感觉是需要寻找的。仪式则是最常用的方式。想象中的完美被打破的时候,你会暴跳如雷。你会埋怨:“本来挺好的一天,就被这样一个烂人毁掉了。”烂人出现的真不是时候,因为他打破了你的“仪式感”。缺少了仪式感,其他的一切自然都被毁掉了。
生活中,我们会时常为自己举行一些小仪式。仪式的过程全看个人喜好。有了这些仪式,我们才能活得心安理得。美国精神障碍诊断统计手册(DSM-IV)中很明确提到,达到了某种频率和程度的强迫性仪式是诊断强迫症的标准之一。可见,让自己陷入连环套一样的仪式,或者生活中需要的仪式太多了,反而让你会失去自由,变得纠结、强迫。
八卦打听狂
遇到过这样的人吗?爱打听各种小道消息和别人的八卦新闻,总盯着别人的工作成绩和生活隐私。他们的方法之多真让人佩服,有时比当事人知道得还及时、还透彻。
打听狂开始是为了好玩儿,时间长了自己的精力会被各种小道消息消耗掉。把北京治白癜风去哪家医院南宁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