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
大家常常可以见到这样的场景
一位小朋友因为某些事
高声尖叫表达情感
↑网络图片
一般来说
小朋友这样做
无非就是要求没有得到满足
或者闹脾气
大人们都觉得哄哄就好
但是如果你家孩子出现下面的情况
那就要引起警惕了
……
昊昊(化名)今年12岁
家住姑苏区
当暖心哥的同事见到他时
小朋友正坐在窗边沉默不语
昊昊的家人告诉我们
已经给儿子请了假
“因为怕影响其他孩子上课”
昊昊的妈妈介绍说
昊昊的尖叫自己克制不住
起初像是打嗝
家人带去耳鼻喉科一检查
医生突然指出
“你这个病应该去神经科”
家人这才意识到不对劲
一检查才知道
这种病叫“发声抽动障碍”
这是一种以肌肉抽动为主要特征的行为障碍,抽动的表现为不自主的、突然发生的、快速的、反复的、刻板的动作或发声。常伴有强迫症、多动症、学习困难、情绪障碍及其它一些行为问题。
谈到孩子的病情
昊昊的妈妈哭的泣不成声
为了治好孩子的病
这些年一家人的压力实在太大了
自从9岁开始昊昊得了这样的病
昊昊的爸妈就开始了漫长的求医路
医院看遍了
就去上海看
往返上海苏州的车票
厚的让人震惊
昊昊的病吃一次药要四千多
去上海看一次病
前后也要花费一千多
三年来一家人在治病上的花费
已经有十万多
这对于都是工人的昊昊爸妈来说
有些难以支撑
实际上
因为“抽动症”而饱受折磨的家长
并不在少数
有很多抽动症患儿的家长
都在网上分享自己的经历
那么抽动症具体的危害是什么呢?
很多时候
由于无法控制这种尖叫或叫声
对儿童身心健康危害性大
不但影响儿童的学习生活和社交功能
给家长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
而且部分患儿症状延续到成年
影响就业和交往等社会活动
治疗“抽动症”的误区
不少家庭,爸爸性情急躁,妈妈整天唠唠叨叨。当孩子出现眨眼这早期症状时,家长往往认为这是坏毛病,需要严加管教,打就打好了,结果愈打愈厉害。孩子整天闷闷不乐,继而出现搐鼻、咧嘴、全身抖动、喉间发出“勾勾”尖叫声,全家人又感到孩子的病是件丑事。
家里有客人来时,爸爸经常气愤地指着孩子“去去去!快走开!”妈妈总是唠叨不断“孩子真不懂事,阿姨来了还出洋相”。其实该病虽然是发生在孩子身上,但病根在家庭、在父母。孩子的病要治好,家庭的气氛不改变,父母的急躁唠叨不改变,对孩子的指责打骂不停止,孩子的自尊心得不到爱护,要治愈会很难,或时好时坏。
患有这类疾病的孩子,更需要尊重和理解,要学习好需要自信心,同样要治愈抽动――也要让孩子树立自信心。孩子的自信心来源家长的鼓励,指责和打骂只能加重孩子的病情。
昊昊的家人为孩子制定了
每日的目标
希望孩子能够开朗乐观
不要因为病痛丧失信心
昊昊才12岁
就要遭受这样的病痛折磨
不知道这样的情况还会持续多久
您如果知道治愈的方法
希望您在下方留言
一起帮助这个渴望上学
渴望正常生活的孩子
◇本文来源:记者蒋俊男、毛睿
◇编辑:传真暖心哥
◇本文人物均为化名,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更多详情请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里医院权威北京看白癜风的好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