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农村3块地权益破解农民融资难

激活农村"3块地"权益破解农民融资难

为破解农民融资难,近年来,作为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重庆市探索盘活农民手中的土地、林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通过确权颁证、解析量化、搭建流转平台,使"3权"成为融资抵押物,让农民能贷上款。  自2010年展开农村"3权"抵押融资以来,重庆农户贷款由3年前的30多亿元猛增至300多亿元,通过建立起多层次分担风险机制,"3权"抵押不良贷款率不到1,有效壮大了农村金融,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  唤醒沉睡的资产  2009年1月25日,重庆市云阳县江口镇的养殖大户卢友章发权威的白癜风医院放了重庆市辖内首笔"3权"抵押贷款25万元,揭开了重庆市探路专业医治白癜风的医院"3权"抵押撬动千亿沉睡资金的序幕。  "当时建了一个养猪场,投资近50万建好厂房后,再没有钱买猪种,急得自己是团团转,"卢友章对《经济参考报》说,当得知在重庆农商行可以用林权抵押贷款后,卢友章通过自家承包林抵押,贷款融资扩大养殖经营范围。有了钱,猪场运转很快正常起来,他在次年就实现了年产值由25万元到35万元,年收入10万元增加为18万元,利润增幅达80的逾越,并及时还清了银行债务、带动了当地10余人的就业。  像卢友章这样因缺少资金导致收入增长受限的农户并不是特例。长期以来,农民在扩大生产、发展范围农业的进程中,一直面临着贷款困难。统计显示,2012年全国银行贷款余额67.3万亿元,其中农户贷款余额只有3.6万亿元,占比仅为5.3,远不能满足农民实际需求。  一方面是大批农户因缺少抵押物融资难,另一方面是农民具有的土地、房屋、林权等资产普遍闲置"沉睡",财产权、收益权得不到有效体现。  为盘活农民"3块地"资产,搞活农村金融,重庆市于2010年底在全国率先推行农村"3权"抵押融资。为激活农民"3权",实现可抵押、可流转,重庆市做出了一系列制度性安排:  1是明晰产权,全面展开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和林地承包权的确权颁证。目前重庆3400万亩承包地、5500多万亩集体林地和500万亩农村宅基地确权颁证已全部完成。2是对农村"3块地"的集体所有权和农民使用权进行解析,依照2:8的比例量化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各自权益的比例,既充分保证农民使用权收益,又明确了集体经济组织的所有权人地位。3是搭建土地交易所等流转平台。在坚持"不改变土地所有权性质、不改变土地用途、不伤害农民利益"的条件下,尊重农民意愿,依照公然、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流转或交易,以明确"3权"的价值。比如农村闲置的宅基地,可通过复垦变成地票,到土地交易所挂牌交易,地票就具有了抵押贷款的功能。  有力推动农民增收  随着林权抵押的逐渐成熟,2010年4月,重庆开始试点农房抵押贷款;2011年2月,发放首笔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据重庆银监局统计,截至2012年底,包括农户小额信誉贷、涉农创新型贷款在内,重庆市累计发放"3权"抵押相干贷款310.7亿元,其中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26.93亿元,农村居民房屋抵押贷款49.44亿元,林权抵押贷款120.8亿元。  地处渝东南的"国贫县"石柱县共发放"3权"抵押贷款6.5亿元,直接帮助3345户农户及个体企业起步创业,间接推动近3万农户实现增收。在沙子镇,有16户农民使用承包地抵押贷款,已贷出140多万元,龙源村农民姚大全用承包地贷款15万元,发展了15亩黄连、30亩纯菜,一年毛收入有12万元。  云阳县副县长朱锡祥说,过去由于"3权"未盘活,多数农民又没有什么家庭财产,农民的正常资金需求,特别是农业产业化及规模化种养业的资金需求得不到满足,农户想扩大生产面积、改进生产基础设施,只能从银行贷两三万元额度的小额信誉贷款,乃至在民间借高利贷用于发展生产,风险很大且不经济,实行"3权"抵押贷款有效破解了这个"老大难"。  重庆银监局局长洪佩丽介绍,"3权"抵押贷款业务目前已覆盖重庆所有县域地区,借款主体包括了农户、农村合作社和涉农企业等。与此前各类农户贷款项目相比,农民"3权"借贷额度更大,还款周期也更长。农房贷款和土地承包经营权贷款期限多为2到3年,林权贷款期限最长可达8年。  风险控制仍待政策完善  在"3权"抵押贷款实行初期,部分商业银行因担心"3权"资产变现难、贷款风险大,一度出现惜贷拒贷现象。为此,重庆市逐步探索建立起"国有担保公司 市县两级风险补偿基金"的"双保险"风险防控机制,构成政府、担保机构和农民3方分摊机制。统计显示"3权"抵押贷款运行三年多来,不良贷款率不到1。  重庆市金融办主任阮路介绍,首先,由重庆市政府出资30亿元组建了专业从事"3权"抵押融资担保的兴农融资担保公司,同时统筹协助各区县组建一家注册资本1亿元的子公司,对子公司在并表核算、分级审批、再担保、银行授信、争取财政支持等方面进行统筹管理,从而在全市范围内构建起担保体系。其次,由市、区县两级财政出资成立农村"3权"抵押融资风险补偿专项基金,对金融机构因展开农村"3权"抵押融资产生的贷款本息损失进行补偿,补偿比例最高不超过损失金额的35。目前,市级已到位资金8000万元,未来,两级风险补偿专项基金将逐步增加到7亿元。  随着风险防控体系逐步完善,各大银行普遍看好"3权"抵押融资的前景。目前,重庆共有10余家金融机构参与展开"3权"贷款业务,其中重庆农商行、农发行、农行等成为主力。据重庆市银监局统计,截至去年末,各金融机构"3权"业务不良贷款只有26笔,余额仅123.5万元,资产质量较好。  虽然目前"3权"抵押贷款实行情况较好,但一些人士和专家也表示,农村"3权"的抵押、流转、变现在国家法律层面仍缺少有力支持。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农商行董事长刘建忠呼吁,应当适时修改完善担保法、物权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等相干法律法规,从制度上规范"3权"抵押融资等问题。重庆市社科院研究员李勇表示,进一步搞好"3权"融资,还必须大力发展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完善保险评估等体系。




转载请注明:http://www.pwsaw.com/qpzzd/80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