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3证,造价师的仪式感,一个强迫症患者

北京哪家白癜风医院最好 http://m.39.net/pf/a_4323074.html

字数阅读时间5分钟

步步为营,一个强迫症患者的考证之路

庞天泳

“步步为营,稳扎稳打”是我在利比工作时学到的职业态度。

我一毕业就去了利比做工料测量师,每次跟同行说起利比,心里都倍感自豪,尽管他们大多数人都不知道利比是什么。但是我很感恩这段经历,因为它给予了我很多。

我有点强迫症,虽然按照考试规则,及格即通过。但是每一次考试,不管多简单,我都会全力以赴,务求一次性通过。不是为了向别人证明我考证有多厉害,而是我每次一旦确定好做一件事,心里都会时刻想着如何将之实现,不然心里就不爽。

我考证的路走的不长,次数不多,目前只有三次:

毕业第3年,我第一次考证,一次性通过了二级建造师;

毕业第4年,一次性通过了一级建造师;

毕业第5年,一次性通过了造价工程师。

本来,二建不在我的职业规划里面,我为什么后来又决定考了呢?原因有二,第一是随大流。看到身边的朋友都去考,我也去试一下;第二,是为了给一建积累经验,做铺垫。记得那年是5月底考试,我是2月份才决定报名,于是制定复习计划,3月份才买书复习。那时候对于考证很懵懂,对于如何复习没什么概念。没想过要去加一些考试群交流,没想过要去逛论坛找资源,基本都是按照大学时候的自学方法,一页一页的看,看完之后,接着做每章配套的练习题。现在回想起来,二建是比较简单的考试,可以采取更为轻松省时的方法。但那时候我没这方面的意识,只会采用笨拙的方法,还好勤能补拙,加上一点运气,实务考试压线而过。

如果说考二建只是打酱油,那么通过一建和造价师是已经写入我的第一个五年规划的。所以我非常重视,把通过一建列入年的年度目标,把通过造价师列入年的年度目标。并且,先一建后造价,一年过四科,这是当时的战略方针。

战略有了,接下来要统一思想。如何统一思想?我觉得至少要先把两个问题搞清楚。

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要考一建和造价师?

不把为什么考试这个问题搞明白,目标就没办法明确,目标不明确,决心就会不坚决,后面就很难坚持了。有的人只是为了GK费,有的人为了去找工作的时候手里有几块敲门砖,有的人很纯粹,就是为了证明自己。对于我来说,以上列举的都不足以促使我投入两年宝贵的时间去复习备战。我觉得最重要的,是现在建筑行业越来越规范了,项目经理必须是建造师,而一级建造师的执业范围更广。如果我以后有机会当项目经理,我是不是要有一建的执业资格?与其用别人的证,还不如自己考一个,不用受制于人。至于造价师,我本职就是做造价出身的,有证驾驶的感觉应该会更好吧。而且还可以此为契机,系统地再学习一下造价专业知识,夯实专业基础,何乐而不为?虽然有证不代表有能力,但我个人觉得如果能考到造价师,这是对自己的一个专业肯定,说明自己正式入门了。就这样,我赋予了造价师考试一个仪式感,如果考过了,就代表着一个做了五年造价的人正式毕业了,可以入门了。

第二个问题,准备用多少年考过?

准备一年过和准备两年过,这其中的资源分配是不一样的。你手里的资源多,比如说时间足、精力够,那肯定要一鼓作气,一次性通过。但如果你工作很忙,家里又多事,那还是分开两年过或者等时间较为充裕的时候,再做准备。避免把自己弄的太累,又影响工作又影响家庭。对于我来说,首先一建和造价师都是已经列入我的职业规划的,我需要尽可能地按计划完成目标。另外我的工作强度没有HD和BGY的高,住地离公司近,通勤时间少,公司包吃,不用做饭。因此在上班前、中午、晚上和周末的时间都可以挤出来用于学习。工作力求在上班时间做好做完,减少下班后的娱乐活动,最大限度的保证复习时间。但是我的身体底子不好,不敢太拼,怕欲速则不达,把身体搞垮了。这个时候我的强迫症又犯了,时不时把年度计划翻出了,告诫自己一定要按计划行事,一年过四科,否则多考一年会增加过多的机会成本。

把上面两个问题解决了,考证就出师有名了。剩下的都是方法论和执行的事情了。

首先,知己知彼,要了解考试规则。

这个考试要考几门?分别是什么?考试题型是什么?多少分及格?最难的是哪科?相互之间有什么联系?比如说造价师考试,考四门,分别是管理、计价、计量和案例。管理和计价都是选择题,难度不高。计量虽然是选择题,但是知识点繁杂难记,难度较高。案例题型固定,但是陷阱多,题量大,一步错步步错,哪怕是一个小数点搞错,后面全错,难度也很高。这四门有什么联系呢?管理和计价是案例的基础,而计量的知识体系比较独立。了解到这些之后,我制定的复习顺序是管理-计价-案例-计量。对于管理和计价,有部分知识点是和一建重合,所以我学的比较快。但是我记性不好,所以我决定集中花一个月时间看完这两科,然后采用了零星时间滚动的方法,早晚安排半个小时巩固一下。其他时间就交给案例和计量。案例要天天练,练速度练准确性。计量要天天记,像我一样记性不好的,可能今天记完明天就会忘了,内心备受打击。但是我想不出什么好方法,只能不断的重复重复再重复,再结合习题训练,以点带面,促进记忆。至于听什么老师的课比较好?这个问题很多人会问,但是我无法回答。就拿案例说吧,有的人喜欢左老师,简单易懂水平高,但是我听了半天,不知所云,不听吧,那么多人推荐,万一错过什么重要信息咋办?有的人喜欢王英老师,详细又系统,但是我觉得她啰嗦。经过比较,后来我选择了王玲老师。还是那句话,没有最好的老师,只有适合自己的老师。多听几个,喜欢的就接着听,不喜欢那个老师就不听呗。

其次,要制定备考计划。

整个备考过程,我都是采用PDCA管理循环。第一步做出全年复习计划。然后把全年复习计划细分到每个月,接下来就是执行了。执行的关键是想办法保证足够的资源去支撑你的计划。像我们这些考试,时间是最重要的资源。今天去看电影吗?去玩游戏吗?去同事聚餐吗?去约会吗?刷朋友圈了没?诱惑很多,怎么管理好时间呢?我觉得所谓的时间管理,就是一个人的选择。如果我选择了复习,时间就在复习这里。如果我选择了刷朋友圈,时间就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pwsaw.com/qpzzl/1119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