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害怕孩子的与众不同

儿童白颠疯如何确诊 http://m.39.net/disease/a_5596661.html

马云说过,未来三十年电脑将取代人类,因为人工智能比人脑在技术领域更有发言权。

但是有一样东西机器取代不了,那就是创意,毕竟机器人也是人类创造出来的不是吗?

著名华人戏剧导演、创意大师赖声川,有导演、编剧、老师等多重身份,

被BBC称为“现今中文最顶尖的剧作家”,

被《亚洲周刊》誉为“亚洲剧场导演之翘楚”,他的《暗恋桃花源》、《宝岛一村》等作品被誉为“这个时代话剧舞台上的巅峰之作”,

他导演的大型创意活动所获赞誉也是经久不衰;

作为老师,他告诉我们:

创意不仅仅是可以教,可以学的,而且每个人都可以创意,

只是操作起来非常考验家长,并且是个日积月累的过程。

孩子的创意多半是被父母扼杀的

孩子在专心致志的画画,画完之后跑去跟妈妈说:妈妈,你看我画的小狗。

妈妈一看:你这画的是什么啊?这哪里是小狗,你看绘本上的小狗是怎么画的?

有这样的父母,孩子的想象力基本上得不到提升。

每当孩子有创新的时候,父母就会按照既定的思维模式去评判孩子。

父母其实是不尊重孩子的,在孩子有新奇的想法或者与众不同的思维时,

父母就觉得是孩子离经叛道,马上打住孩子“荒唐”的想法。

很多父母都难以接受孩子的创新,因为他们思维已经有了固定的思维方式,

即使想要接受孩子,也是有一定难度的。

社会考验的其实是父母

现代社会考验最多的其实是父母,父母的教育方式,父母的眼界,父母的思维方式等。

孩子的教育最多的还是来自于父母,来自家庭的耳濡目染。

虽然接受考试的是孩子,但是父母掌握了孩子的决定权,

父母可以决定孩子要考什么样的试,要学习什么课外知识,要上什么补习班。

而学校只是教会了孩子怎样学习更多的技能,以便在这样弱肉强食的社会寻求一片立足之地。

而父母可以决定的,是孩子的价值观、孩子的眼界、孩子的生活方式。

就像很多父母,希望孩子可以考很好的成绩,一帆风顺的考上最优秀的学校,

找一个工资高的工作,就这样安稳的过完一生。

但是这些父母没有考虑过孩子是否幸福。

7月2号上午,南京市第一中学初中部的电化教室里在进行一场特殊的生命课。

主讲人南京一中的老师黄侃,她的女儿远远(化名)从小到大都没让妈妈操过心,

学习优秀,兴趣爱好广泛,生活自理能力也很强。

从小就喜爱体育、唱歌,还喜欢吹长笛和玩打击乐,中学时出访过新加坡、韩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你不知道我这个女儿有多能干,情商高,朋友也多,性格开朗,处理事情冷静。”

一说起女儿,黄侃的神情充满了自豪,

“留学的事情也是她自己决定的,自己找的学校,还申请到奖学金,自己办签证,买机票。”

对于女儿的留学,黄侃还是有自己的想法。

“她当时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念大一,我本来想让她在国内念完大学再出国的,但她坚持,我也只好尊重她的决定。”

直到接到远远出事的消息,驻荷兰大使馆让黄侃尽快办理出国手续,赶往荷兰处理丧事。

黄侃才知道自己看似活泼开朗的女儿,其实早已患上强迫症多年,而作为母亲的自己居然没有察觉。

最终女儿最终不堪重负在荷兰留学时选择用一种极端的方式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与此同时,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黄侃开始反思。

女儿上幼儿园时,由于黄侃夫妻俩工作较忙,于是将她送去寄宿学校。

“如今来看,当时对她太残忍了,那么小的年纪,正是在父母身边撒娇淘气的时候,却一个人孤单地住在学校。”黄侃后悔地说。

黄侃说,女儿曾经也和她交流过感情上的问题,

“但我是个粗线条的人,有时候大大咧咧,对这种事不太敏感。”

黄侃也坦言,在学习上,女儿也承受着一定的压力。

现在回想,黄侃发现女儿在心理上的问题早已隐约出现,

“只要碰上大考,她就出不了好成绩,这就是心理压力过大造成的。”

女儿的离世让黄侃的教育理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我尝试让学生们更加快乐幸福,他们学业繁重,本来就很辛苦,我会和他们一起发泄苦闷,

对家长来说,我想让他们知道,对孩子的评价不要太纠结于分数。”

是的,现代社会更多考验的是父母,父母面对生活、面对孩子的学习的一种态度,直接决定了孩子的态度。

很多父母或许由于工作或者其他原因,无暇顾及孩子的心理成长历程,导致孩子患上一系列心理疾病。

同样,孩子年幼时期的创意也是一样,父母过多的阻挠和“纠正”,

会让孩子对自己的创造产生怀疑,最终丧失先天的创造力,思维模式变得跟大多数人一样。

为什么科技的创造都是由一些“科学怪人”发明创造的呢?

大概因为在世人眼里,他们确实是“怪人”吧,而就是因为他们的“与众不同”,

才能够想到大多数人想不到的东西,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意,创造出新的东西。

著名发明家爱迪生,他小的时候也不是什么成绩优异的学霸,甚至他比一般的孩子看起来还要“笨”一点。

爱迪生上小学的时候,在课上经常会提出一些老师看起来很奇怪的问题,老师由此认为爱迪生是一个低能儿。

于是爱迪生就被退学了,但他的妈妈没有放弃他,决定自己来教导爱迪生,并把他教为以为伟大的天才。

爱迪生被妈妈教的很好,后来爱迪生也得到了允许,可以在地下室里设置一个实验室,

为了不让别人乱动他的实验品爱迪生还想出妙计,就是在每一个实验品的瓶子上贴上毒药标签。

就是这样别人看起来很奇怪、老师觉得是低能儿的孩子,

能够不断的发现问题,并且不断的尝试,

最终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利用大量生产原则和电气工程研究的实验室来进行从事发明专利而对世界产生重大深远影响的人。

爱迪生的母亲面对孩子的疑问和差异,并没有阻拦自己孩子自由发展的历程,

一直无条件的支持自己的孩子,并且相信自己的孩子可以成为伟大的天才,最终,爱迪生做到了。

可见,父母的态度,对孩子的创造力有多大的影响。

创意的理解

赖声川老师说:

我们应当给孩子一些最深最稳固的价值观念,让孩子活在世界上是正面的,温暖的,是有希望的。

最最重要的,是养成悲悯和同情别人的价值观。

悲悯和同情的价值观让孩子长大后也能有一颗童心,而童心并不是什么不成熟的表现。

童心代表孩子不懂事时候的心态,而这个时候孩子不知道很多成人知道的规则,

孩子的思想还没有被这些规则禁锢,孩子可以拥有开放的心态去发挥自己的创意。

就像以前中央电视台的一则公益广告,一家三口去树林里玩耍,

孩子看见了一只松鼠,但是松鼠好像受伤了,走动的步伐很缓慢。

孩子想要把松鼠带回家,征得了父母同意之后,孩子把松鼠放到笼子里,带回了家,每天给松鼠吃东西、喝水。

直到松鼠伤好了之后,孩子再跟父母一起松鼠放回了那片树林。

一个很简单的小故事,却可以看出很多东西。

如果是一个成年人看到那只松鼠,首先想到的可能是“那里有一只松鼠”或者“松鼠肉好吃吗?”

因为成年人没有一颗童心,所以他们看到的东西已经被世界固定的规则所束缚,

并不能像孩子一样,看到更美好的东西。

怎样拥有一颗童心呢?

那就是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因为创意来自于开放的心。

开放的心态第一是要谦虚,第二就是要好奇。

孩子无论何时都有一颗好奇心,因为这个世界有太多他们不知道的东西,

所以他们好奇,他们想要去探索,所以有了创意。

其次孩子没有成人那样,觉得好像任何生活中的事物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这样还会好奇吗?

只有保持谦虚的姿态看待事物,才能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才能从不同的方向看到不用的事物。

看到的东西越多,超出了自己的认知,就会慢慢产生好奇。

好奇心是创意的来源。

孩子好奇的询问父母的时候,父母可以静下心来解答孩子的问题,如果找不到答案,可以跟孩子一起探索。

用孩子的眼睛看待这个世界,你会发现很多不一样的惊喜。

(本文来自:百度宝宝知道我是小扒扒)

————————

世界很复杂,百度更懂你




转载请注明:http://www.pwsaw.com/qpzzl/1453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