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若杉
跟抑郁症一样,强迫症也是一个特别时髦的病。“我有点强迫症”成了很多人的口头禅,每每这样说起,语气中还略微带着一点小小的得意。“工作狂”、“A型人格”、“处女座”常常是强迫症的“重症人群”。
仔细想来,发现我身边有强迫症的人还真不少。
我的很多来访者有强迫症。
一个来访者跟我说:“老师,我有强迫症。”
“症状呢?”
“比如有时候我在知乎收藏了一个特别好的回答,再看时就一定要翻回到原文;比如我写读书笔记,过后翻阅时就一定要把书重新找出来,再读一遍。”
我的朋友也有强迫症。
比如某次跟一个朋友吃烤串,点了一盘毛豆。再看时,发现朋友把吃完的毛豆壳整整齐齐的摆了一排,从桌子左边到右边。
还有一个朋友,晚上睡觉要不停的检查门窗。冬天的时候,因为一遍遍的从被窝里爬出来检查实在太冷,她还想了一个别出心裁的办法:关门以后,用手机拍个照片,实在忍不住了就看一眼手机,然后才能安心睡觉。
还有我自己,貌似也有强迫症,比如只要拿起一本书,不管好坏我都会看到最后一页;比如即使再冗长的电视剧,只要开了头,我就一定会看到结尾,并且从不跳集,不拉快进。
所以,强迫症真的“大同”到“人人皆而有之了吗?”
当然不是。
究竟什么是强迫症?
强迫症包括强迫思维与强迫行为。美国精神障碍诊断统计手册最新版(DSM-V)给出了强迫症的诊断标准。
A.具有强迫思维、强迫行为,或两者皆有。
强迫思维被定义为如下,
在该障碍的某些时间段内,感受到反复的、持续性的、侵入性的和不必要的想法、冲动或意向,大多数个体会引起的焦虑或痛苦。
个体试图忽略或压抑此类想法、冲动或意向,或用其他些想法或行为来中和它们。
强迫行为被定义为如下:
重复行为(例如,洗手、排序、核对)或精神活动(例如,祈祷、反复默诵字词)。个体感到重复行为或精神活动是作为应对强迫思维或根据必须严格执行的规则而被迫执行的。
重复行为或精神活动的目的是防止或减少焦虑或痛苦,或防止某些可怕的事件或情况;然而,这些重复行为或精神活动与所设计的中和或预防的事件或情况缺乏现实的连接,或者明显是过度的。
B.强迫思维或强迫行为是耗时的。(例如,每天消耗1小时以上)或者写症状引起具有临床意义的痛苦,或导致社交、职业或其他重要功能方面的损害。
C.此强迫症状不能归因于某种物质。(例如,滥用的毒品、药物)的生理效应或其他躯体疾病。
D.该障碍不能用其他精神障碍的症状来更好地解释
从心理体验上来讲,强迫症最典型的特点是:反复思考和重复行为是自我不协调的,患者备受煎熬。比如强迫性洗手,明明手已经洗脱皮了,但还是忍不住要去洗,往往陷入一种洗与不洗都难受的两难冲突境地。
不过,自称有“强迫症”的你,看完了诊断标准,有没有觉得,你离强迫症还差了许多。
别急,还有一个概念叫强迫型人格障碍。与强迫症不同的是,强迫性人格者内心并不觉得痛苦,他们的自我是协调的。
弗洛伊德认为强迫性人格具有条理分明、固执已见和躬行节俭的特征,在行为上表现为冥顽不化,追求完美、注重细节、一丝不苟、严守规矩,坚持己见。
所以,准确的说,你口中的强迫症,只是强迫性人格。你熟悉的《生活大爆炸》里的天才谢耳朵,就有着最典型的强迫性人格特质。
为什么会有强迫症?
关于强迫症的成因,其实很复杂,但多数如“控制感”有关。
弗洛伊德认为,发展出强迫障碍的个体在婴幼儿期具有高度的躯体敏感度。如厕往往是孩子遇到的第一个关于控制感的主题,根据弗洛伊德的观察,他治疗过的强迫症者大多经受过过早或过严的大小便训练,或者父母在这个阶段干涉过多。
而从客体关系的角度来看,强迫者最关键的问题在于原生家庭对控制的处理。比如一个家庭者,母亲过于控制,秩序感太强,对孩子几时睡觉、几时吃饭、吃饭要注意何种礼仪、睡觉要注意把脱下来的衣服摆放何处等等行为都有严苛的要求,这个孩子往往在长大后会有强迫症或强迫性型人格特质
强迫性人格的功与罪
因为强迫型人格者往往具有做事细心谨慎、完美主义等特质,因此不仅会给人值得信赖的感觉,也往往是事业上的成功者。比如对数字敏感度要求较高的财务工作,比如对品质要求极高的设计工作,强迫性人格特质往往都会助其有更好的表现。有些强迫型人格还表现为强迫性助人,比如雷锋,比如南丁格尔。
当然,强迫型人格也有其坏处,最常见的表现是所有的事情都瞻前顾后,难以做决断。南希·麦克威廉斯在她的著作《精神分析诊断》中讲过一个案例:她的一个思维强迫的女性来访者,在怀孕初期选择了两位产科医生,这两位医生工作于不同的医疗中心且在接生方面观念对立。这位女士在整个孕期医院和哪个医生更好,斟酌自己是否已达到住院标准,直到即将临盆也没能做出决定,最后因分娩临近,不得不就近去了一个小诊所,由当时的值班医生接生。
此外,强迫性人格还常常犯着“一叶障目”、“因小失大”的错误,比如太过在意某句歌词,而忽略了整首歌,太过在意楼体外立面的颜色而忽略了工程整体的实用性等等。
絮叨了这么多,你的强迫症,不,强迫性人格特质,好些了吗?
那就再看看强迫症人群在饮食上该多青睐哪些食材吧~
●菠菜--赶走抑郁
菠菜中含有丰富的镁,镁是一种能使人头脑和身体放松的矿物质。菠菜和一些墨绿色、多叶的蔬菜都是镁的主要来源。菠菜还富含另一种降压营养物质--维生素C,同时也含有大量铁质和人体所需的叶酸。缺乏叶酸会导致精神疾病,包括社交恐惧症和早发性痴呆等,那些无法摄取足够叶酸的人,在5个月后都无法入睡,并出现健忘和自卑等症状。
●香蕉--减少忧虑
香蕉中含有一种被称为生物碱的物质,可以振奋精神和提高信心。而且香蕉是色胺酸和维他命B6的超级来源,这些都可以帮助大脑制造血清素,减少产生忧虑的情形。如果人体内缺少5-羟色胺则容易让人产生狂燥和忧郁情绪,而香蕉所含的5-羟色胺比较高,所以适量食用香蕉非常有利于大脑神经的宁静和愉快。
●鸡蛋--告别昏睡
如果你大脑反应缓慢,昏昏欲睡而无法集中注意力,那么就吃上几个鸡蛋吧。鸡蛋富含胆碱,胆碱是维生素B复合体的一种,有助于提高记忆力,使注意力更加集中。鸡蛋内还含有人体正常活动所必需的蛋白质,令人轻松度过每一天。
●燕麦--摆脱焦虑
每天早上喝上一碗麦片粥。燕麦中富含维生素B,而维生素B有助于平衡中枢神经系统,使你安静下来。麦片粥还能缓慢释放能量,所以你不会出现血糖忽然升高的情况。血糖忽然升高有时会令你极度亢奋。
●瓜子--远离愤怒
如果遇上堵车,你可能要迟到,这时你千万不要发火,拿出一包瓜子,慢慢嗑上一会儿。瓜子富含可以消除火气的维生素B和镁,还能够令你血糖平稳,有助于你心情平静。
●深海鱼--快乐的源泉
研究显示,全世界住在海边的人都比较快乐和自信,愿意与人交往。这不只是因为大海让人神清气爽,最主要是他们把鱼当作主食,鱼油中的Omega-3脂肪酸,和常用的抗焦虑性的社交恐惧症药如碳酸锂有类似作用,能舒缓人的紧张神经,使人的心理焦虑减轻,产生愉悦的心灵感受。通过对不同国家进行的调查和比较研究,在鱼类消费量最多的国家,抑郁症的发病率最低,杀人、自杀的发生率也低。
●大蒜--有效抗疲劳
德国一项针对大蒜对胆固醇的功效的研究,从病人回答的问卷发现,他们吃了大蒜丸之后,感觉比较不容易疲倦、不容易发怒,而且自信心增强。研究人员之前没想过,大蒜竟然有这种额外功效。
●葡萄柚--净化心情
葡萄柚不但有浓郁的香味,更能净化繁杂思绪,也可以提神醒脑,加强自信心,其所含的高量维生素C,不仅可以维持红血球的浓度,使身体有抵抗力,而且维生素C也可以抗压。
●全麦面包--振奋精神
谷类中含微量矿物质硒,有振奋精神的作用。碳水化合物抵抗忧郁的作用虽然较慢,却是最健康、无副作用的。
●鸡肉--恢复协调
英国心理学家的实验表明,硒的摄取能够帮助人恢复协调性。而在我们日常的食物中,鸡肉是硒的一个重要来源。
专家建议
饮食习惯的改变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你不必强迫自己马上成为素食者,但你应该知道吃素食是生活中非常积极的一面。了解对你有益的食物和吃法,慢慢改变你的饮食习惯,改善你的身体、心情乃至生活,以下是几点健康的建议:
①确定自己每天的饮食当中有优质蛋白质的摄入,如豆类、干果、全麦食品。
②每天的菜谱中最好有由各种生的蔬菜组成的沙拉,并且有绿叶菜。
③为了不影响蔬菜的营养成分,尽量快地烹调蔬菜,这样可以最低限度地破坏蔬菜营养成分。
④每天的新鲜水果也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水果成为你菜谱当中的一份,也尽可能迅速完成烹调过程。
⑤尽量遵循食用新鲜蔬菜、水果的规律,有些没有成熟或者过熟甚至开始变质的蔬菜和水果不但失去了原有的营养素,而且吃这类食物后会对身体有害。
⑥尽量少食精制、加工的食物,如:精白面粉、白面包、罐装水果、罐装蔬菜、饮料等。
⑦每次烹调食物都以自己的食量为度,不要做过多的食物,因为吃剩的食物在下一餐要重新加热,而重新加热的食物会大量地失去其中的营养成分甚至会发生化学反应而产生大量的毒素。
⑧学会安排自己的食谱,不要偏食,早餐应多吃牛奶、粥、水果、全麦面包、吐司等;午餐可以安排多吃沙拉、煮熟的蔬菜和米饭或面包;晚餐以面条、米粉和配菜为主。饭后可食用甜点、干果或者水果、薄脆饼干等。
————TheEnd————
白癜风能传染吗北京白癜风高等专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