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症被称为现代都市人的心理陷阱,是严重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四大精神障碍之一,是一组以强迫症状(主要包括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症。根据临床提供的数据,我国的强迫症患者有万~万,患病率为5‰~10‰。80%的强迫症患者会在25岁以前发病,男性多于女性。
强迫性行为不等于强迫症“我不停地想看手机,刷朋友圈”“我总觉得手上有细菌,不停地想去洗手”“我总觉得家里的门窗没有锁好,总想反复确认”……这些有些纠结的心理,我们或多或少都经历过,那么,这些是否就是强迫症呢?
医院医院身心医学科主任医师彭国球说:“强迫性行为不等于强迫症,就如同抑郁情绪不等于抑郁症一样。很多人可以一天不带钱包,但是不能不带手机,平日习惯性地拿手机刷屏。有人因此自嘲得了手机强迫症,其实准确地讲,这只是强迫性行为,属于电子产品依赖症。强迫症一般表现为,出现不受控制的、很难改变的强迫性行为、观念(多悲观)和思维,深感痛苦,且这种状态持续两个月以上。”
“强迫症有3个特点:第一,自己认为没有必要。
第二,深感痛苦,但想改正却改不了。
第三,除了强迫性行为外,还有强迫性的思维,不由自主地想一些负面性的、没必要的事情。
比如,苹果为什么是圆的不是方的,为什么女孩能够穿裙子男孩不能等等。但是,并不能仅凭这3个特点,就轻易判定是否患有强迫症或随意给别人贴标签,是否患有强迫症需由专业医师诊断。”彭国球进一步解释说。
病因成谜,症状多样强迫症发生的原因,目前尚未明确。有研究人员从人格结构方面来分析,认为强迫症是超我对本我的过分压抑而造成的紊乱和“分裂”。这一观点倒是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一点强迫的症状。神经学家发现,大脑的某些部分参与了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以及与它们有关的恐惧和焦虑。
那么,强迫症究竟有哪些迹象(或者症状)呢?据美国国家心理健康研究所披露:
强迫症患者通常:对不同的事情有重复的想法或印象,例如对细菌、污垢或入侵者的恐惧;暴力行为;伤害所爱的人;性行为;与宗教信仰的冲突;过分整洁;
一遍又一遍的重复同样的过程,如洗手、锁门、开门、计数、保留不需要的物品,或者不断地重复相同的步骤。
不能控制多余的想法和行为。
不能够从正在做的行为和过程中获得愉悦,却会从这些想法导致的焦虑中得到短暂的缓解。
每天在这些会引发忧虑并且妨碍日常生活的想法和过程上至少花费1小时。
治疗需心理与药物双管齐下强迫症治疗上一般使用心理治疗、药物治疗,或两者结合治疗的方式。心理治疗可以教会一个人用不同的方式去思考和做事,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强迫思维,减少冲动性的强迫行为,缓解焦虑情绪。药物治疗强迫症,最常用的处方药物是抗抑郁药。尽管一些抗抑郁药可能导致头痛、恶心、失眠等副作用,可能需要10~12周才开始发挥药效,但是对强迫症的治疗很有效。
据彭国球介绍,很多强迫症与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大脑内神经递质失衡有关。所以,治疗强迫症不能单靠心理治疗,只有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双管齐下,进行全方面的治疗,才能使强迫症患者摆脱病痛的折磨。此外,强迫症患者要学点积极心理学,用阳光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问题和困难。
许多研究表明,将认知行为疗法与药物治疗相结合是治疗强迫症最好的方法,特别是在治疗儿童和青少年患者时。通过两者相结合的治疗方式,一些强迫症患者在认知行为疗法中恢复得更好,另一些人则会在药物治疗方法中见效更快,还有一些人则会在二者结合的治疗方法中效果更好。
来源:保健时报
编辑:鞠娇
·END·
保健时报主管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
中华预防医学会
全媒体运营
中国知网
白殿在北京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