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酒精、咖啡因、尼古丁会上瘾,但你知道各种心理依赖也会上瘾吗,而且90%我们身边的人都有各种各样的这种“依赖强迫症”,美国赖特学院著名的心理学家Judith?Wright把它称作“软瘾”。
赖特学院调查报告:90%以上的美国人有软瘾JudithWright在其调查报告中指出,90%以上的美国人患有软瘾症。其中,过度使用网络、电脑、拖延在软瘾症状调查中位居前列。Judith教授说:“这些习惯看似没有什么危害,一旦我们过度沉溺其中,在获取短暂的快乐后,它更多的是在榨取我们的时间、精力,麻痹真实的需求和感情,使我们渐渐远离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美国斯坦福大学某项研究报告指出:每8个人中就有1个人有网瘾,其生理表现为睡眠严重不足、眼睛疲劳等症状,其心理表现是想戒不能戒,期盼与更多的网友共处而忽略了自己的亲朋好友,离开网络期间情绪低落、暴躁、易怒。
“软瘾”这一新名词渐渐引起了世人的 有一位朋友玩笑地问:“为什么要叫‘软瘾’?‘硬瘾’不行吗?”
其实,这就好比有“软件”、“硬件”的说法。与“软瘾”相对应便是“硬瘾”一说。简单地说,“硬瘾”就是广为人知的“物质上瘾”,而“软瘾”则是“精神(心理)上瘾”。
最初,“上瘾”一词是由拉丁语“addicere”意译过来的。本意是指A与B两种事物相结合的过程。到了现代,“上瘾”的概念最早来源于医学中病人对药物上瘾的现象。例如,上瘾者对酒精、咖啡因、尼古丁的依赖。直到世界卫生组织重新定义了这一说法,上瘾是指药物与人体作用后形成的一种精神依赖状态。上瘾者如同有强迫症的人一样,身体产生持续使用该药物的反应,而其最终目的是满足自己的精神依赖,否则就会感到不舒服。所以,上瘾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生理药瘾;一种是心理药瘾。显然,后者的瘾性更大、持续时间更久。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一个人想戒毒,单方面消除生理毒瘾是不够的,戒毒所的病人通常还要定期接受心理治疗,正所谓“一朝戒毒,终生想毒”。可见,心理之瘾对人身心的影响非同小可。换句话说,“软瘾”就是以强烈的心理之瘾及行为效应为基础,从起初的药物上瘾扩大到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导致做事拖延、效率低下、身体不适等一系列负面表现。
在生活中常常能听到身边的朋友自称“打麻将上瘾”、“运动上瘾”,甚至某些粉丝会有“喜欢偶像瘾”。实际上,类似打麻将、运动、逛街等正常个人爱好是生活的组成部分,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会感到身心放松,没有压力,心情大好,而且也不会投入太多精力,付出太大代价,即便对自己的偶像有特殊喜欢之处也无可厚非。
所以,正常的爱好不算软瘾,判断的依据是看这件事给自己带来的利益是否大于危害。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就不算软瘾。
Judith教授也曾解释说:“我们不能把‘软瘾’和正常的爱好混为一谈。”如果做某件事让你觉得充满活力、感到快乐,那你很有可能是在调整自己,试着学习和成长,这是对个人爱好充满激情的一种表现。相反,如果某种行为给你的正常生活带来了不良影响,甚至头痛不已时也无法停止,恐怕就是染上软瘾了。
软瘾拖延症:不会让肌体死亡,也不会存活通过前面所述内容的了解,我们看到如果在某一(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的)事物中过于沉溺或上瘾,就会耽误不少“正事”。正事没办完如何是好呢?许多人自然而然就想到了(或者说只能无奈地)拖延。所以,拖延也是软瘾病的一种症状或表现。
许多成功者都能理解这句话:“拖延等于死亡。”根据一项有关软瘾症的职场调查结果表明,有近六成的职场人都患上了软瘾症,只有三成的职场人声称自己没有软瘾症,剩下的部分人士对此持犹豫不决的态度。
调查还发现,50%的职场人拖延成瘾,他们往往会把手上的活儿拖延到最后一刻才去完成,“不拖到最后一刻,不会开始动手工作”;有19%的职场人是“只拖延一会儿”;有17%的人会将任务拖个“一天左右”;还有14%的人是“不拖到领导再催,绝不完成”。拖延让我们无法按时完成工作,不能受到嘉奖,无法升职加薪,让我们无法享受生活,让我们与健康体魄绝缘,甚至有很多人因为害怕排队,本该去做的例行检查没去,身体不适也拖着,希望能“拖”好。可谁料结果却是越拖越危险。当然,软瘾或许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这么“恶毒”,它至少不会让肌体那么快地死亡,但是也不会让我们更加真实、高效地存活。
自古就有,软瘾为什么会在当代集中爆发?《纽约客》的专栏作家詹姆士?索罗维基曾说过,软瘾症是人类的共性,相关研究数据表明,人类一直都患有软瘾症,不过到现代软瘾症才变得越来越严重。
他认为软瘾症的明显原因有两个:一是,现在的工作性质发生了转变。不像大工业时期,大家都在工厂里进行规模化操作,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都是自己管理自己的时间,做着更加开放性的工作,工作不像以前是即时完成的,现在的工期可能更长。所有这些都为人们提供了滋生软瘾的温床。二是,现在的娱乐活动越来越多,只要你不想工作,想消遣,你都能够轻松办到。只要你的电脑能上网了,你就可以随时溜号,将注意力从工作转移到各种各样的娱乐中去。
有关研究表明,年纪越大,软瘾症似乎就越不明显。有人说,当人进入60岁以后,折磨他一生的软瘾症似乎在逐渐减弱。是因为年龄的问题吗?很可能,因为人们年纪越大,越能感受到世间的压力,生命的截止日期在这里变得越发明显。另外,很大一个可能性是年长的人更加能够有效管理他们的冲动情绪,所以更善于将软瘾这件事延期,而先做应该做的事。
北京哪家医院治白癜风最好北京治白癜风最好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