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没测防静电就进入实验室呢!回来,回来,测完再走!”
“你调试时怎么不戴防静电腕带?赶紧戴上!还有,把头发扎起来,放进防静电帽中!”
“这实验室湿度这么低,空气这么干,板子产生静电烧坏了怎么办,赶紧调整加湿器!”
乍一听,这些话像是实验室管理人员说的,实际上,这些话是出自公司导航事业部平台产品室裴冬博之口。年出生的裴冬博,年参加工作,从事的硬件电路设计工作,到现在担任平台组组长,认识他的人都知道,他平时虽然爱开玩笑,风趣幽默,但在工作上,他不开半句玩笑。
一个有“质量强迫症”的设计师在工作中,裴冬博常说:“企业要发展,靠的是质量”。他在工作中是一个十足的“强迫症”患者,如果是他在产品调试的现场,看到周围的同事不测静电或者静电鞋随意摆放,他总会上前说道说道。对自己承担的型号任务,他更是反复推敲,一个疑点都不会放过,绝对执行地毯式的搜索,直到查出问题并解决。
从参加工作以来,裴冬博负责过许多型号的单机研制工作,大部分属于事业部新研的产品,难度大,节点紧,但他总是严格按照研制流程,在设计阶段反复推敲电路设计中可能出现的薄弱点,常常是下班了,脑子里还一直想着可能存在的技术风险。一次,因为某型号的一个难题始终没攻破,裴冬博每天茶饭不思,思考解决方法,下班回家等公交时,楞是坐反了方向,直到抵达终点站,司机提醒下车后才意识到。
还有一次,在与总体的联试中,一项测试结果出项与理论值不符的情况。虽然实测数据已经满足联试大纲与细则的要求范围,但他坚持要求查看各个环节找出问题所在。当时联试的单机好几台,他就这样一台台的排查,直到最后找出了问题。
一个“爱钻牛角尖”的设计师作为平台产品室的人都知道,如果你对原理图没有太大的把握,就请裴冬博审一下,如果他说没问题,那就是合格的。每张原理图中的设计失误和疏漏,都不会逃过他的眼睛。在北斗某试验星、组网星核心单板的设计中,因为身负多个型号任务,设计接口众多,图纸量大,为了保证研制周期,按时交付产品,裴冬博经常工作到深夜。每当最后交出厚厚的原理图纸时,大家都感叹于他的速度和精致。业精于勤,正是他的努力,让他的工作越做越顺畅,越做越完美。
裴冬博不仅有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更有过人的才华,善于思考,乐于钻研,而且总能迸发出新的想法和火花,有了新点子就要马上着手做实验。也正是他的刻苦钻研,让他在有限条件下,带头组织专业团队,实现了对外接口交叉备份设计,接收机信号处理以及数据交互功能实现,大规模FPGA在轨动态回读刷新重构功能等设计难题。更在星载以太网交换机、网络管理器等新应用领域中,实现了星上千兆、万兆高速光纤通信网络硬件平台设计,拓展了事业部产品线。
一个爱“以身作则”的设计师裴冬博不仅在技术上与质量监督上有自己独特之处,在管理方面更是另辟蹊径。一般的设计师在给自己的组员分配任务时,都是要求他们今天下班时完成哪些任务,或者是这些任务在什么时间完成。他则不然,而是从自身情况分析判断分配的工作,预估出组员可能花费的时间,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合理指导。
一次中午,裴冬博让一组员写某一型号的调试记录报告。他预期这篇报告一下午就能写完,可到了晚上八点,仍看见那个组员还在写报告,连饭都还没吃。一般人肯定会上前鼓励这位员工的工作努力、尽职尽责。但是裴冬博没这样做,而是上前问他为什么本可以一下午就能写完的报告要拖到现在没有完成。那个组员表示中途有许多杂七杂八的事干扰他的进展,抱怨不断。裴冬博什么也没说转身走开了。
过了几天,又有一类似的型号调试记录报告需要抓紧写出来。裴冬博叫来上次那个组员,但并不让这个组员写,而是他自己来写,让这个组员监督他工作。结果,要临近下班的时侯,裴冬博把写完的报告给那个组员看,那个组员羞愧地低下了头....
工作上的点点滴滴让裴冬博对航天精神有了更深刻的领悟,也坚定了他服务航天、奉献航天的信念。从质量到技术再到管理,他身体力行着航天精神,更诠释着航天人严慎细实、精益求精的宗旨。
文:导航事业部朱振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