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爸爸讲故事
看妈妈碎碎念
童书
故事
儿童心理
家庭教育
文
维尼妈妈沐滢
维尼在半的时候,曾有让我很抓狂的行为:
去幼儿园的路上,有一条盲道。遇到井盖或者路口,盲道会拐弯。维尼一定要沿着盲道走,哪怕是拐了个直角弯,也必须踩着那条线;
家里的餐椅在没人坐的时候一定要收到桌子下,不可以拿出来;
最初我没在意,破坏了她的这些行为,她不吭声,用小手甩开我,自己执意要重新来过。
这些情况在3岁之后逐渐减弱,不过过了半年,新的情况又卷土重来,而且升级了:
上厕所的时候看到马桶圈上有一个水点,立刻就哭了,大喊着:有水,不尿!
睡觉的时候一定要把被子铺整齐,一个褶都不许有。有时我困得不行实在不想管什么被子乱不乱,她宁可不睡觉,哭着也要自己把被子铺平整。
总之,之前的“强迫症”是不吭声重新来,升级版就是一言不合就开嚎!
不光是我家的维尼,身边好多妈妈也说,孩子曾经出现过或者正在出现这样的问题:
李冬梅:我家的每天用完水彩笔都要按颜色深浅来摆放,连商标都必须对齐。晚上盖被子的情况跟维尼简直复制粘贴,老母亲为现在视而不见了……丽琼:我家最近也这样啊,回家的路她说要走哪就走哪,东西怎么摆也得让她来,就连买什么菜,菜在哪个摊位上也都要依她。不然就嚎哭,心累啊!香农(宁妈):我家孩子的强迫体现就是扣扣子。可以敞怀穿的衣服必须把扣子都扣上才行,我觉得土,阻拦他就哭,非要那么穿。不光是他自己的衣服,我的衣服有扣子的也得都扣上!妈妈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这是强迫症吗?
不不不!
这不是强迫症,而是孩子进入了秩序敏感期。
什么是秩序敏感期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提出的“儿童敏感期”的概念中,秩序敏感期是重要的一环。
这个敏感期通常出现在孩子岁左右,延续到4、5岁阶段。
在秩序敏感期的后期,会接连出现执拗和追求完美的敏感期。
这些敏感期的表现有很大的关联性,会将后两个敏感期统一划分为统称秩序敏感期内。
在这一时期,幼儿对事物的秩序有强烈的需求,并且开始逐渐建立起秩序感。
按照蒙台梭利的观点,儿童具有两重秩序感,内部的秩序感和外部的秩序感:
内部的秩序感使儿童意识到自己身体的不同部分和它们的相对位置;外部的秩序感则指向幼儿对外部世界存在的规律和关系的感知与理解。孩子会由最初向内的秩序逐渐转向向外的秩序,对于摆放的物品、动作发生的顺序等,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
最初这种苛求未被满足,孩子并不一定会出现哭闹的现象,但是当孩子将秩序上升到了意识层面,如果这个秩序被打乱或者遭到的挑战,孩子就会表现出不可理喻的哭闹、焦虑不安。
这也是为什么在维尼岁半的时候,我破坏了她的秩序,她不会哭,顶多是兀自重来。而在3岁以后,我破坏了她的秩序,她一言不合就开嚎的原因,秩序上升到了意识,这也就出现了执拗的敏感期。
在执拗的敏感期后期,也就是到了孩子4岁左右,又会出现追求完美的时期,称为追求完美的敏感期。
这个时候孩子的外部秩序感已经建立,一点点的不完美,都会让孩子根据自己对秩序的要求和理解,体现出他的不满:哭、重来、无法接受。
在对秩序的追求上升到对审美的追求后,孩子才能够开始敏锐地感知环境和氛围等变化。
也正是孩子有了从岁初期到四五岁左右这个漫长的秩序敏感期的过程,最终建立了他们对规则、秩序的认知。
父母可以怎样做?、不触犯原则问题可以适当满足理解和接纳,是不变的法则,也是父母需要调整好心态应对的方式之一。
早上去幼儿园,没有踩到盲道那条线,孩子要重新再走,这不触犯什么原则的问题,那就让他重新走一遍好了!
孩子有他自己的规则,这个规则不触犯安全的底线,不影响他人的利益,那么完全可以给孩子时间来满足他的敏感期。
当然,做任何事情都不可能完美,我们也只是尽量去满足孩子在这一阶段的“苛求”,如果实在不能做到孩子要求的秩序,就需要灵活的变通。
、灵活变通孩子因为没有被满足而哭闹,适当转移注意力。
转移注意力的方式对一些孩子来说还是有效果的。
有一次我实在没办法满足维尼走错了路重新再走的要求,因为马上就要迟到了,牵着她慢慢重新走来时的路需要再花5分钟。
她哭闹,我灵机一动,跟她玩“小火车”的游戏。她当火车头,我当火车尾,在剩下路中,我拽着她的衣服请她继续走,一边走一边说:小火车出发啦,呜呜呜,哭鼻子的小火车头要加油哦,托马斯要加油哦!
她就一边哭一边扮演好“火车头”的角色。然后觉得游戏挺好玩的,继续认真地走接下来的路,把原来要满足秩序的事忘记了。
3、面对孩子的不良情绪,积极共情积极共情的方式也是一个好办法。
因为有些执拗我们的确没办法完全满足,而孩子哭也是他们情绪的宣泄,那就用拥抱这种肢体语言,配合语言表述反复重复“妈妈理解你”、“妈妈也很难过”,孩子体会到了这种情绪的接纳,发泄出了情绪会变得好一些。
只要父母的心中充满对孩子的敏感期的理解和爱,那么,任何一种变通的方法都会给孩子积极的效果。
4、绘本里秩序敏感期的故事,让孩子体会被接纳在维尼处在秩序敏感期的时候,我搜罗了几本绘本。和她阅读的时候,她觉得故事里的小主人公和她很像,觉得很亲近,也很有趣。
适合0-3岁孩子阅读的《小熊宝宝》系列有一本书名叫《收起来》,是最初帮助孩子建立秩序感的很棒的绘本。
因为孩子建立起了秩序感,当他进入秩序敏感期的时候,更有助于规则的建立,也更能引导孩子“东西从哪里来,放回哪里去”。
适合-6岁孩子阅读的《麦克斯在黑夜》,也体现了孩子的秩序敏感期的强迫:
小黑猫麦克斯困得都不行了,但是还是要一一地和他每天接触的事物说晚安,发现月亮不见了,一定要找到月亮说晚安才行!
还有《晚安,月亮》这本书,虽然故事里没有体现孩子秩序敏感期的强迫行为,仅仅是在不断地重复“晚安,月亮”、“晚安,跳过月亮的母牛”、“晚安,闹钟”,但处在秩序敏感期的孩子,真的会像绘本里的小兔子那样,会在晚上的临睡前向身边的事物一一道晚安,而且顺序不许乱……
儿童敏感期成长绘本系列的《四只小羊》,是讲秩序敏感期的,小羊三兄弟一直保持着排队吃饭排队玩耍的秩序,可是这个秩序被刚出生的小妹妹打乱了。
这一系列的绘本《小蜜蜂卡娅的春天》,是讲完美敏感期的,卡娅的床必须朝着一个方向,采蜜的罐子勺子必须是新的,这些小故事,都很贴合孩子此阶段的心理,能够给他们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
秩序是文明的基础,当孩子出现秩序敏感的时候,也是时候开始向孩子建立规则,让孩子遵守规则了。
这种良好的秩序,也需要父母和孩子一起遵守。
当孩子感受到了良好的秩序感,体会到了在规则下的自由,就会形成一个良好的自我,内在也是和谐的。
秩序敏感期仅仅是孩子的某一个阶段的特点,顺势引导而不是加以阻挠或强行拧过孩子,会让他们在敏感期内建立规则意识,更好地体会规则,遵守规则。
作为父母,在敏感期内不用焦虑,这个让人头疼又有趣的小阶段,和他一起守秩序吧!
团价推荐
文中提到的-6岁孩子适读的《儿童敏感期绘本》,维尼妈拿到团价
感兴趣的扫上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