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一定不要随大流,即便你对考研了解的不多,一切都是未知,只是决心想考,也要根据自己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比如城市、就业、兴趣等等。
仔细想想自己考研的目的是什么,是未来的就业还是考博,还是打算一边工作一边考研,有读非全日制的打算呢!这些都是要思考的,没想好的话可能哪一天突然不想考就放弃了。
刚决定考研时候的你是不是会有我该考哪个学校?哪个专业?到底好不好考?为什么同一个专业分数线差距就这么大呢?”这些疑问呢?
阿呆酱对你的建议就是,决定选哪所学校,最好把往年的录取比招生人数,考试科目好好看一下,然后再加该院校的研究生(刚上岸的学长学姐热乎着呢!),询问一下具体的情况,有些院校歧视非常大,有些院校相对来说比较好一些,如今年好几所广西的高校让第一志愿的考生直接参加调剂系统,这对第一志愿的同学来说非常不公平。
其次,你要了解目标院校的考试科目,如心理学有些院校不考比较难的统计和实验,如正好你这方面比较拿手,你选了这个学校就已经成功了一半。有些院校对跨考生非常歧视,即使你初试考第一,还有被刷的风险,所以你一定要对自己考的目标院校了解的非常清楚,再决定报考,而不是听别人说哪个学校好就业,哪个学校好读博,就盲目的报考。自己的未来别人不能决定,只能自己负责。
盲目选择考研名师和考研资料
参考资料不是越多越好。。。
扪心自问,汗牛充栋的参考资料考前你能看完几遍?能吃透多少?我们暂且不说能过完几遍,能吃透多少,光看到堆在书桌一角的一摞书,就问你着不着急?
高考只需要跟着老师节奏按部就班学习即可,考研任何决定都是要你自己做出选择,选择老师?选择课程?考研最怕的就是有强迫症选择困难症,你看到别人买什么参考书、听哪方面的课程,你就动了心思,也不考虑是不是自己的需求。
就好比说英语老师天天讲英语,你打算天天学英语?政治老师天天讲政治,你打算天天只学政治?无论学习任何一门学科,希望你坚持而不是更多地去选择很多书籍和资料,市场上那么多考研资料,%你是看不完的。
考研是借助外力帮助自己考上研究生,考研不是迷恋,你考不考上对名师一点影响都没有。考研是寂寞的,如果你不愿意投入大量时间自己独立思考做题,只把考研留给名师,百分之Two百是要落榜的,这是毋庸置疑的,听老师讲任何课程,你都是觉得soeasy,可是当你自己做的时候呢!真有那么简单?肯定不是,自己独立做题的时间一定要远远大于看视频的时间。
考研资料在精不在多,千万别盲目跟随别人选资料,如果你铺天盖地的只顾着选资料,只有一个结果,那就是样样都学了,但是仍然没有一样学好。
盲目经验贴坑
一定不要照搬照抄,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有些经验贴的意义仅仅限于“激励”,还是要做出理性的选择。
每个同学都有主观能动性,你要按照自己实际情况,按照自己习惯和进步程度在安排自己的复习时间,做题顺序以及如何消化真题。
有的同学学习效率在早上,他晚上睡的很早,早上5点起来就学习,你也打算跟?或许你强迫自己起来,结果一早上都在打瞌睡,你觉得有意义吗?考研不是自我安慰,考研是要求效率,有些同学做笔记随意涂画但自己能看懂,你却花3小时以上,用5种颜色的笔做一份精美绝伦的笔记,好像也没多大意义,唯一的意义可能就是自我满足感。
考研复习从来不检查你的笔记多好,而是考查你能力多高。考研计划的制定是以3天之内效率最高的一天为基准线来制定计划,计划最多一个月。计划制定的量太多,从早上5点到12点你都完成不了,也没多大意义?或者计划太轻松,每天学习几个小时,这也是无意义的,考研肯定要吃苦,如果你怕吃苦,那还是趁早打消考研的想法吧。
以考研英语为腻,很多同学都知道英语文章来自外刊,所以就能看到很多的外刊精读课程,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自己是否能啃得动。阿呆酱始终建议大家反复围绕英语真题转悠才是王道,英语一几十年真题加起来上百篇文章,完完全全足够你看了。
另外,英语一能考到70+你就算不错的学生了。考研英语真题(阅读理解部分)近10年的一定要过3遍,这是最低的要求,过3遍你才能真正掌握出题人的思路,还有考研单词的学习不是一个单词过N遍,而是你对整本书过了几遍,如果一个相同单词你在单词书中见了、阅读理解中见了、你在单词APP中见了,%这个单词会印刻在你的大脑中。英语阅读理解好了,其它翻译、新题型、写作都会好的,千万不要平均用力,哪里分值高就先要学哪里。
阿呆酱知道,对于绝大部分的21年的考研er来说,还处于迷茫甚至是一无所知的状态,急于找到那些经验,或是可以帮他们解惑的人。因为每个个体都是不同的,大家都是读了是十几年接近20年书的优秀人才了,阿呆酱觉得对于大家来说“不论是方法还是材料,都要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才会有效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