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行为疗法技术与应用10

评估自动思维和表象

置身事外,或者“去中心化”

贝克等(Becketal,)描述了“去中心化”。即一种能力。他让我们将认知看作一种心理活动,而不是真理性叙述,他们认为“去中心自化”是认知疗法的核心部分。患者要避免卷入负性情绪的认知,而是置身事外来观察,认识到这种思想是一种观念,不一定是事实。

了解认知的起源

当患者开始学习客观地去审视他们的认知时,它们很容易就觉得自己很“愚蠢”,或者“笨”。你需要让他们明白为什么他们拥有这种无益想法是可以理解的,或者为什么在那段生活中有其存在的道理。达到此目的的一个途径是要求他们去寻找支持这种思维的证据和经历。有问题的认知很少凭空而来,通常有一段早期的经历让他们可以理解。目的在于帮助患者认识到得出某一结论可能的原因。

在前面的例子中,有一个自认为“自己很没用”的学生,她进入一个要求很严格的学校,那里的孩子被鼓励要擅长所有的科目。对自己高标准要求可以帮助她适应学校的氛围,因为她在学业上有相当的能力,所以也能让她得到更多的巩固和强化。后来,在她生活的不同阶段,这些相同的高标准激发了各种压力,而且通常情况下都无法达到,从而引发“我很没用”这样的信念。

有个年轻人认为“事情到我这里总是很不顺”,确实他经历了一些人际关系的破裂,所以他感到悲观也就可以理解了。他认为能保护自己免受这种破裂关系的伤害,所以在人际交往中总是持一种悲观情绪也就不足为奇了。然而,他现在发现这种态度减少了人际交往的愉悦感和对友谊的承担。

以下是朱迪对她自动思维的解释。当评价“他们认为我疯了”的时候,治疗师问道:

你能回忆出没有这样的感觉的情况吗,也就是当你恐慌时没有觉得别人都认为你疯了?

你能回忆出你从什么时候产生这种想法的吗?

你能更具体点吗?

这透露出她妈妈对朱迪有很大的影响,妈妈告诉她在公共场合下不要表露情绪,以免人们认为她很软弱和奇怪。

权衡利弊得失

在认知治疗中,我们要寻找到无益的反应有其合理性的原因。

所以我们会要求患者考虑不符合他们利益最大化的认知的好处。分别进行长期和短期的利弊考虑是很有用的,因为一些认知可能仅仅在短期或者仅仅在长期内有好处。例如:“我没用,还是放弃的好”这样的授权许可思维,虽在短期内起到了抚慰的作用,但是长期这样将会导致问题;在饮食障碍中,“我将摆脱饥饿的痛苦”这样一种思维可能造成短期的不适,但是却能够得到长期的控制感。负性思维的好处是通常是感知到保护,例如。“如果我预料自己将会惊恐发作,真正发作时就不会很惊讶”或者“如果我预料到来自人们最坏的评价,我就不会很失望”当这些假设被考虑到后,负性思维的适应力变得更容易理解。尽管这样的假设可能有一定的道理,但往往也被夸大了。

接下来,我们探讨持有这些思维和信念的弊端(包括短期的和长期的)。这一步帮助我们瓦解信念,同时也能够增强患者改变的机。在朱迪的案例中,预料(她将惊恐发作)的不利之处就是使她增强了身体不适感,她这样做更可能引发惊恐发作,在富有挑战性的情形下她总是很痛苦。

有时被称为成本效益分析的利弊权衡是激励患者开阔视野的——种方法,当我们不可能评定出一件事的正确与否,而只能在权衡以后做最佳选择的时候,利弊权衡是最有用的。

另一种相关的策略是“重构”,重构是通过对另一面反思来促进视野的开阔。例如,雄心勃勃的父亲花费大部分晚上的时间去工作,而错过了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因此,减少工作量这个令人不快的事就可以被重构为花更多时间来跟孩子在一起。

当然,当探索利与弊时,你需要有非对抗性的、共情的、合作的意思。这些练习的目的旨在启发你的患者,而并非指出他们是怎么错的。以这样的方式贯彻此策略,对于促进和激励那些对于改变还存在矛盾心理的患者特别有帮助(Miller&Rollnick,)。

最糟糕的事情是什么,以及你将如何处理?

“会发生的最糟糕的事情是什么?”虽然对于患者来说难以预料,但这是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提出这个问题可以促使患者指明惧怕(不能用其他方式得以解决),这个问题的答案则明晰了需要解决的终极问题所在。随之而来的问题是:“那么,你如何应对对?”这就是问题解决的开端。当最坏的情况都有了解决方案,就会减低对灾难性预测的热衷。

朱迪最担心的是她在公共场合下会惊恐发作。对如何处理的探究,就其本身而言,就是对她的一种启发。她从来没有考虑处理,也从来没有认为惊恐发作会结束——她投射出来的惧怕太隐晦。现在,在治疗师的帮助下,她能想出一些应对这种情况的办法:她要找个谨慎的地方,向自己谈论事情的经过,对接近她的人解释她的窘境。通过这样的练习,朱迪变得更自信了,她能够处理最坏的结果,并不再那么害怕。

识别认知主题

通常,我们会通过浏览思维记录来找出过程或内容的主题。认知内容主题包括拒绝、威胁、羞辱、愤怒等。一些主题在特殊的疾病中很常见:例如,对控制和完美主义的需要通常与饮食障碍有关联,丧失和羞辱与抑郁有关,威胁与焦虑有关。识别这种主题有若双重价值。

首先,如果一个主题经常出现,就会形成主题化的挑战——也就是说,在应对普遍存在的羞愧和反复出现的失落感时会重复使用同一种挑战形式。这比起对每一个问题设计一种新的挑战来说,会具有更高效率。其次,主题能够让我们深刻地理解普遍而核心的信念。研究朱迪的日记揭示了两种主要的主题,一个是


转载请注明:http://www.pwsaw.com/qpzzz/1148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