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刘新芝(左)和《校长来了》主持人擎宇(右)
先听为快
还等什么,让我们走进采访现场,听听刘校长和大家聊了些什么吧!首先面临青春期
校长说:
孩子进入初中,同时也进入了青春期,产生了不同于以往的显著特点。性格开始朝着稳定与成熟的方向发展。而随着知识面和社会接触面的扩大,参与感和表现欲的产生,初中生的兴趣广度增大。
由于身体变化,他们感到自己已经长大成人了,希望自己支配自己,并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开始表现出不听召唤,很容易自以为是。由于缺乏青春期知识、自控能力不够和道德意识不成熟,加上男女同学开始萌生爱意,有些孩子的表现和成绩波动很大。这都是青春期会有的表现。
成绩差距逐渐拉开
校长说:
首先,我们来探讨一下初中生的学习现状。绝大多数老师会说,初一的学生要重视环境的适应和心理调整、习惯的养成和学习方法的形成,在同一起跑线上开始三年初中生活。但现实情况是,初一第一学期,学生都努力学习,成绩差异不明显,第二学期逐渐明显;到了初二,随着学习内容的加深,物理等课程开设,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这时学生的成绩好与差的距离开始拉大。学习优秀的学生由于能合理安排时间,方法得当,事半功倍,成绩越来越好;学习后进的学生穷于应付,事倍功半,学得越来越吃力,学习变成了一种沉重的负担。
心理健康要重视
校长说:
近年来,许多学者进行了大量的随机抽样调查,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调查表明:“初中生的主要心理健康问题表现在躯体化、强迫症、忧郁、焦虑和敌对五个方面,教育方式、人际关系、学业压力、信息刺激是影响初中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症状表现为:缺乏耐力、容易误解、思想不集中、缺乏自信心、缺乏观察力、过于担心将来的事、容易动怒、缺乏决断能力等。这往往被老师和家长忽视,但却是特别需要引起家长和老师注意的。如果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家长可以自己尝试和孩子沟通,也要及时和班主任老师进行沟通。
沮丧悲观走极端
校长说:
青春期的孩子,不好好引导,很容易情绪化、走极端。曾经有一个初二的女学生找到我,跟我说,她经常和母亲吵架。母女吵架的焦点是:小孩学习不努力,成绩不好,母亲爱唠叨责怪。矛盾加剧时,小孩放狠话,说要消灭母亲。我做了这个女学生的工作,我说:“天下的父母都愿自己的子女好,要学会理解母亲,或许她的做事方式、对你的态度和语气、要求你努力学习、搞好成绩让你感到难受。其实,她唠叨多责怪多,是为你未来的成长幸福在担心。她的一些做法可能有点偏激,或有不切实际的地方,但是只要你能改变自己的学习态度,不断进步,哪怕进步一点点,相信父母对你的看法也一定会改变的。”
我问女孩,你母亲在家里数落你的时候,你心里是不是也有对自己不满意或愧对母亲的时候?她说:“有。”我说,如果意识到了,就对母亲说:妈妈,我知道我努力不够,我也知道我不是个完美的孩子,但是我理解你,请相信我,我会进步的。一段时间后,小孩母亲告诉我,她女孩的变化很大,母女关系趋于和谐,怨恨、失去理智的话再没有出现。足以见得在孩子青春期,沟通是多么重要。
家庭教育是基础
校长说:
家庭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基础,在孩子健康成长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小学阶段如此,中学阶段更是如此。作为一名在教育领域30多年的教育工作者,也作为一名孩子的家长,我的体会是:家长和孩子彼此间的沟通和交流很重要。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他们站在孩子的角度观察社会,家长是从成人的角度观察社会。所以,父母和孩子需要互动融通,才能达成共同的认知,才能有共同的目标和前行的动力,才能形成家庭合力和教育合力。孩子的成长过程也是家长的成长过程。孩子在家长的影响下成长,家长的一言一行,都在起着示范引领作用。
迎接新学期新生活
校长说:
新学期开始,家长和学生可以同时做这样一些准备。首先,要带着积极、健康、自信的心态,跨进新学校的大门;第二,大多数学校在开学前会开展军训活动,要积极参与,这是入校的第一次重要考验,面对困难,要勇于接受挑战;第三,提前从心理上接受和适应初中新环境,调整自己,完成小学到初中的角色转换;第四,进入初一是一个新的开端,要学会尊重他人,微笑待人,有纪律观念;最后,要准备好必需的学习用品,要正确认识自己,提前制订切实可行的成长计划,确定自己未来的奋斗目标。愿每一位孩子都能顺利快乐的度过中学生活,不忘初心,不负韶华!
以上内容转载自
大大小小一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