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也有出现“暴力沟通”呢?
你有没有经历过:原本好好的聊天,最后却以吵架收场?
澳大利亚有个游戏主播,直播家暴怀孕老婆。
原因竟是因为老婆喊他去吃饭。
那天他在直播,妻子让他停下先吃饭。他说知道了很快来。妻子在旁边唠叨了几遍,来回怼了几次后,妻子生气开始扔东西。他也特别不爽,他从椅子上起来一巴掌甩在妻子脸上,把孩子都吓哭了。
大家感受下从温馨日常到家暴现场的过程。
无论怎样,打人是不对的。但他们两个的沟通模式也存在很大问题。生活中真的有很多类似聊着聊着就火大的情况。
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
是使用了攻击性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关心和爱。
妻子想要和丈夫一起吃饭,希望他不要饿着,开口就责怪:“你每次都这样说却不行动”。但这些带有主观攻击性的话语,却会无意中带来非常深的伤害。
要是反驳他们,他们还会很迷茫:我说的话怎么了?没毛病啊?为你好才会这样说的。
结果为了避免争吵,大多数人都选择了忍气吞声,憋到关系里产生无形的裂痕。
暴力沟通真的是关系中最大的杀手。
最常见的暴力沟通模式有哪几种?
1、贬低打击最常见于关系亲密的人之间
《向往的生活》里,宋丹丹和巴图就是这样。
大家要吃饭了,宋丹丹吐槽巴图:“你怎么吃这么多?你就不该吃。”转头跟其他成员们说,给我儿子找点活干吧,他太胖了。
大家早起忙活,宋丹丹吐槽巴图说:“啥都没干,你怎么这么笨呢?我生了一个废物。”
可能是觉得之前怼巴图太多了,聊天时,她提到巴图脚发炎了。
巴图说:“小时候就这样,你别管了。”
宋丹丹说,该不会是你自己啃出来的吧,还让他给大家表演下小时候怎么啃脚。
可巴图已经7岁了不要面子的吗。
其实,宋丹丹不是不关心他。刀子嘴豆腐心,是很多中国式家庭的相处模式。但这种沟通,会带来伤害。
谁想听否定,肯定是希望别人夸自己。可缺失的边界感,让很多亲密关系里的人以为“你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只要出发点是为你好,就可以肆意打压你。
这类句子往往给人的暗示就是“你不行,你不对”,长期在打击和贬低中成长的人,有时候明知道不是自己的错,也常常会陷入强烈的自我否定中。
每个人都会批评,不理解他们为什么一件简单的小事都做不好。
但很少有人去想,恰恰是因为他们没把事情做好,才最需要鼓励。
、甩锅辩解
这种模式常见于两方关系不太均衡的时候。弱势的一方受到攻击会感到愤怒,但不一定会选择表达,脸上笑心里念叨。
举个例子,妻子让丈夫去洗碗,他要么忘了,要么洗不干净,要么找很多借口推脱。
这时妻子就生气了,觉得他没把自己的话放心上,但丈夫无奈“我不是那个意思啊,用得着这么大惊小怪吗?”,就摆出无辜的样子来逃避责任。
他的道歉非常真诚,但行动却十分诚实。一边说自己不是那个意思,先平息住你的怒火,一边行为上又不改变,演技不够好,让你一眼看穿,特别招人烦。
与此类似的,是回避型沟通。
无论是打击贬低还是甩锅辩解,都建立在你们之间有交流的情况下。最麻烦的是,他直接来一句“算了,不想解释”拒绝沟通。
毕竟,他们真的什么都没说,什么都没做,反而显得你一直在无理取闹。但逃避也好,隐忍的愤怒也好,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3、威胁攻击
很多人特别接受不了的是,你跟他讲道理,他跟你讲情绪。
你说,我真的很伤心,我觉得这件事不应该是这样的。
他说,你别烦了,是不是想气死我?
这对话还能怎么继续?
萨提亚沟通模式中,有一种“指责型沟通”。有些人会通过指责别人,攻击别人,来证明自己没错。
有位网友,因为买了黑色床单,被妈妈连续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