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症到底是谁在强迫谁

                          

强迫症的本质就是我们不断的去否定一个我们心里清楚的真相

在生活中,我经常会做一个小的游戏,这游戏有点恶趣味。

我会在朋友家小孩写作业的时候站在后面看,还会提醒一下,你写,我就看看,别在意我。

这娃写作业的速度会变慢,而且使用橡皮擦的频率提高了。

会在和朋友约会的时候,不经意间说一句,你吃饭下咽的时候很有魅力,或者你嚼的时候特别有节奏感,和这里的音乐很搭。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我这样说完之后,他们都不大会吃饭了,有朋友还指出来过,你说我下咽的时候有魅力,导致我现在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咽了。

我还调戏过以前公司的前台,因为公司的监视器对着门,可以拍到她,我说她的坐姿特别完美,她说她现在只要意识到摄像头在拍自己,就完全不敢动,只敢维持那个“完美”的坐姿。

这个恶作剧的灵感来自于我的女友,我有鼻炎,呼吸会很重,一天晚上睡觉的时候,她问我呼吸可不可以轻点,干扰她睡觉。

当晚,我发现自己不会呼吸了,到底什么叫做重?我自己完全没有感受啊,到底要怎么呼吸呢?第二天我就报复了她,我说你咽口水的时候有点奇怪,其实我压根注意不到她咽口水,但很明显,接下来的一天,她吞咽的频率和幅度加大了。

以上都对较为敏感以及在乎别人看法的人有用,对特别乖的小孩子效果尤其好----

童年期的限定是强迫症的起点(当然,不全是,社科研究很多时候只能做到“大多数”)。

但我们不仅仅只能做恶作剧,要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所以,做完恶作剧都需要给一个解释,而不是把快乐建立在别人之痛上。

限定,会使人焦虑。

行动可以减轻焦虑,但当行动需要一次次维持的时候,反而会加重焦虑。

那个坐着写作业的孩子,我站在他身后,他不想出错,这就是限定,当有了"我不能出错"的信念之后,写作业从一个自然的过程变成了一个被限定结局的摆设,焦虑也就来了。当有了焦虑,注意就无法集中,或者说注意被其他部分吸引,错误变多。为了不犯错,衡量变多,速度也就变慢。

那个吃饭的朋友,咀嚼不再是为了嚼碎食物,吞咽不再是自然而然,这二者已经与美相联系,只能”美“的限定。我们不喜欢被控制的感觉,当我点出他的咀嚼与音乐节奏匹配,他就会故意不去匹配,这时候,音乐的节奏就是干扰,干扰引发焦虑。

摄像头会提醒前台,你刚才的坐姿是完美的,所以不能乱动。

我们似乎都喜欢为了某种限制,而否定自己的真实,焦虑的本质,是对已知真相的否定,注意,是“已知”。

为什么我们会选择否定呢?

1.捷径

佛瑞尔教授一直都是一个传统心理学家,兢兢业业的想要搞出一套人格测量的问卷,直到他在红灯区遇到一个笔记学家,高涨的荷尔蒙暂时突破了他对自己的限定,他想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心理学实验。

他很随意的设计了一套性格问卷,发给学生们做,然后收上来,再给每个学生结果,至于学生到底怎么回答的,他没去看,他找了一本畅销的星座书,每个星座都截取了部分,作出了一份所有学生都一模一样的答案:

1.你需要别人喜欢你和欣赏你,但你通常对自己要求苛刻。

2.虽然你个性上有一些弱点,但你通常能够设法弥补

3.你的某些能力没有充分发挥,所以还没有变成你的优势。

...

...

4.你有时候沉默寡言,有时候乐观活泼,你有很多梦想,虽然你自己明白不是和切实际

教授要求学生拿到属于自己的评价之后,给自己的评价的准确性打一个分,5点测量法,从1-5之间选一个数字,其中5代表非常准确,依次递减。

87%的人选择了4和5。

教授告诉了学生们真相,大家觉得很神奇,都在想着是不是也去用这种方法捉弄一下自己的小伙伴。

教授似乎没有玩够,又一次欺骗了学生们,他告诉大家,之前给自己评价准确性打分的表格丢了,希望大家再打一次,用来恢复数据。

这一次,选5的同学中,有一半否定了自己的5。

认识自己的愚昧与不成熟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因为克服自恋的感觉就如同在你饥饿的时候抵挡随手可以拿的蛋糕的诱惑。

弗瑞尔总结到:

我们宁可欺骗自己,也不愿坦然面对自己上当受骗这个事实。

否定,是一种躲避认知失调的捷径。

2.代价

不同的人面对自己的糟糕,感受是不一样的。

一个人际焦虑的例子:

F女士感觉与人交往特别累,因为她总是特别在意别人的感受,她总觉得别人似乎不喜欢自己,她也很害怕别人的不喜欢。

为了使得不喜欢不发生,她习惯于讨好,但以她的人情世故能力,大小冲突还是不断。所以,很累。

为什么冲突对她而言如此可怕?因为父母小时候老打架,以一个孩子的视角,父母之间的激烈冲突无异于山崩地裂。所以,冲突对她而言,就是山崩地裂,即使她现在已经可以被叫做F女士了。为了小心翼翼的不使得冲突发生,她只能委屈自己。“不使得冲突”发生就是限制,她很焦虑。

所以,父母离异的孩子会那么怕分手,经常被父母指责的孩子会那么懂事。

代价越大,限制越大。

现在,我们可以回到强迫症这个话题上来了。

强迫症,到底是谁在强迫谁?

强迫症的本质就是我们不断的去否定一个我们心里清楚的真相,至于为什么去否定,可能是因为这是个捷径,但更多的,是如果不去否定,代价太大了,承认自己是那样的,太可怕了。

今天和我的一位朋友沛然聊了他的强迫症,一直以来,他都宣称他的强迫症是他的敌人,并且非常详细的描绘了强迫症是如何折磨他的。今天他和我分享了他和两个女孩子的故事。

一个女孩是负面的,她举报某淘宝卖假货,但是政府网站不受理,她大骂我党无能。我的这位朋友立刻恐慌了,因为他的强迫症就是这么个人,没有任何理性,只会说什么什么不好。所以他很愤怒,和女孩大吵一架之后扬言要老死不相往来。

一个女孩是正面的,美好,智慧,他想要追求她,但是他的强迫症总是不停的折磨她,让他患得患失,使得他无法很理性的追求这个姑娘。

听到这里,我就不干了,我这个千年老司机遇到喜欢的女生都会方,你凭什么不患得患失?

“你凭什么不患得患失?到底谁在折磨谁?”我问了。

他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不然也无法和强迫症斗这么多年还立于不败,他似乎立刻就找到了那个点:

我不愿承认自己的不成熟,使得自己的成熟与不成熟二元对立,不成熟其实就是我的一部分,但是我否定他的存在,使得我不断需要对抗他的出现。

所以,很明显,第一个姑娘,就是一个很正常的愤青,而他却如此残暴的要远离她。

身为心理咨询师,见过特别多的二元对立:

自私VS无私被别人喜欢VS不被别人喜欢我是干净的VS我是脏的

一个女孩,被朋友强奸过,从此洗手强迫,在她的认知里面,被强奸代表着自己是肮脏的,她不能承认这一点,所以不断地重复着使自己“干净”的过程。

一个男生,学习成绩在高中的时候很好,后来分班,到了强化班成绩不复当年辉煌,学习的时候开始不断分神。他解释到:之所以现在成绩糟糕,是因为大脑里面有一个声音不断干扰我,每当我想学习的时候,他就出来了,我要把他拿出去。

我给他做完催眠之后,那句话直接出来了:我要考好。之所以必须考好,是因为母亲以他为傲。

余光强迫是限制自己必须足够吸引,吞咽强迫是否定自己的自私,思维强迫总是指责自己不够优秀,人际强迫是恐惧冲突。

强迫症的可怕之处,在于那个最初的限定无比久远,可能来自父母打架,可能来自别人家的小孩,可能来自怪叔叔,可能来自疯奶奶,要找到他,需要体验足够多的安全,恢复足够高的自尊。

久远是唯一的可怕,限定的强度对当下的你而言就如同咀嚼的节奏感一样轻微,关键看你愿不愿看看,到底山会不会崩,地会不会裂。









































北京哪家医院可以治疗白癜风
白癜风的初期症状表现



转载请注明:http://www.pwsaw.com/qpzzz/383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