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连载认知催眠师的育儿经

认知催眠师?

是的,你没有听错!

认知可是催眠师最熟悉的陌生人。

基于信息加工过程的认知心理学,是二十世纪50年代中期在西方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是作为人类行为基础的心理机制,其核心是输入和输出之间发生的内部心理过程。它与西方传统哲学也有一定联系,其主要特点是强调知识的作用,认为知识是决定人类行为的主要因素。认知心理学旨在研究记忆、注意、感知、知识表征、推理、创造力,及问题解决的运作。

西方心理学三大主流疗法:冥想、认知行为、药物。古老的冥想技术影响广泛,气功、禅修、催眠也见其踪影;认知行为治疗势头正强,高效实用,科学靠谱;药物立竿见影,但是副作用,耐药性是其先天不足。

结合了认知心理学(情绪ABC理论,改变个体信念B,纠正不合理认知)和行为治疗(主要是基于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的认知行为疗法认为,认知、情绪和行为有明显的交互作用,其中有可逆性的因果关系存在。认知行为疗法的核心理念可以概括为:通过改变认知来改变行为。而催眠疗法主要是通过使用暗示、与潜意识沟通的方式来达到治疗目的。这两种疗法能够有机结合并很好地应用于心理治疗之中,源于它们具有理论上的互补性和实践中的结合点。

这也是和黄老师所提倡的“理性+感性=平衡”的整合思路所一致。

所以,解释下“认知催眠师”:采取“基于认知科学和脑科学研究成果的催眠治疗,结合认知行为疗法的认知行为催眠疗法(CBH)”,简称“认知催眠疗法(CH)”的催眠师,就是“认知催眠师”(该提法或许是黄老师的独创哦!有待验证)。

黄老师学习催眠和应用催眠时,经常感受到不少催眠师把针对潜意识的催眠疗法和强调意识层面学习的认知行为疗法对立。其实大可不必,现在的心理咨询越来越是整合疗法,因势利导,灵活有效。传统的精神分析旷日持久,催眠疗法仅仅2加减1次治疗就能见效,但是催眠疗法的效果跟催眠师水平,催眠对象敏感度又有关系,不是任何人都能达到相同的催眠深度(强迫症病人较难被催眠,虽然他们非常渴望被催眠,有强烈求助动机,但是往往适得其反,注意力无法集中,越控制越失控,而催眠疗法要求对象具有高度集中的注意力)。

并且,并不是大家认为的,催眠深度越深,治疗效果就越好。在心理治疗时,深度催眠状态并不是必须的,尤其心理治疗常常着重在当事人对于过往经验的重新诠释、人生经验的统整,而这些都需要清醒的意识状态来参与(意象对话技术更是需要跟来访者对话),所以中度催眠状态是最合适的。中度催眠可以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其原因主要是让意识和无意识直接对话,这比单纯只用意识层面的心理咨询效果要好得多,即使咨询师说的是同样的话,意识层面的接受往往会产生阻抗作用,而无意识由于阻抗作用小,接受的可能性就大。而深度催眠状态下被催眠者身心彻底放松,对于催眠指令反应良好,但是,他的意识不清醒,甚至不知道当时四周的状况,沉浸在非常主观的个人世界里,当结束催眠时,很可能也无法记住催眠中发生过的那些事情。中度催眠的来访者均感到自己对外部世界似乎是可以觉知的,自己觉得没有睡着,可以听到外部的声音,可以对刺激进行应答。意识与无意识之间的屏障被打开了,无意识活动可以进行信息加工,并通过言语反应出来。正如弗洛伊德所言,只有通过潜意识成为意识,我们才能知道潜意识。催眠是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桥梁。

虽然催眠最初是作为一种独立的心理治疗方法应用于临床治疗之中,而且很多研究表明催眠治疗有效果好、见效快的特点,但是催眠治疗缺乏心理治疗和行为改变的核心理论基础,而且包含众多技术,因此不可能成为主流的心理治疗流派。于是,催眠现在只是作为其他疗法的辅助手段使用。而认知行为疗法具备比较完整的理论基础和与此相关的治疗技术,因此与认知行为疗法结合,催眠治疗就有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催眠术可以在其中发挥辅助作用。例如,消极的自我概念往往形成于个体的幼年时期,在个体的无语言阶段和前语言阶段就已经形成了,往往表现为消极的意象。通过加入催眠术,治疗师可以引发并改变患者的消极意象,这种非语言的方式对于改变个体非语言阶段形成的认知结构更为有效。Kirsch等人()对18项研究进行元分析发现,在针对多种心理疾病的治疗中,催眠可以作为认知行为治疗的有效辅助手段,使患者的改变量更多。在对演讲焦虑的研究中发现,使用催眠术作为认知行为治疗的辅助手段,可以更加快速地降低演讲中的焦虑情绪。可见,催眠作为治疗的辅助手段,可以起到增强治疗效果的作用,可以成为各种疗法的“催化剂”。

已有研究显示,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与认知行为疗法相比,认知催眠疗法在治疗中具有独特优势。研究结果显示,它能快速缓解情绪、减少患者的阻抗、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信心和提高治疗的效率。Kirsch等人()对18项研究的元分析中还发现,使用CBT加入催眠的效果确实好于单独使用CBT。接受认知行为催眠治疗的每个病人,与只接受认知行为疗法的病人相比,改变量至少多出70%。这种优势在治疗肥胖以及长期追踪的研究中特别明显。在Alladin等人对抑郁症治疗结果的统计分析中显示,在抑郁、焦虑、绝望三个维度上,CH组与CBT组相比,差异量分别达到6%、5%和8%。而治疗结束后的12个月后,治疗效果差异依然存在。研究发现催眠能显著增强认知行为疗法治疗焦虑的效果。接受认知催眠疗法治疗的患者,焦虑减少得更多。认知催眠疗法可以显著减少患者在即兴演讲中的恐惧情绪,更多地减少纤维肌疼痛患者的心理痛苦程度和疼痛的强度,降低治疗之后暴食症患者的暴食频率。Taylor和Ingleton()对8个癌症病人使用认知催眠疗法进行了连续12次的心理干预后,对面谈资料进行质的分析得出,认知催眠疗法对癌症病人的干预十分有效。催眠中的放松训练、引导意象,可以用于减轻化疗的副作用,帮助病人适应疾病,减少痛苦和焦虑,改善免疫机能,从而使患者能够充满希望地与病魔作战。在治疗多重人格障碍中,也可以考虑使用催眠认知疗法。因为多重人格障碍是一种自我催眠障碍。认知催眠疗法可以重组人格中的歪曲认知(催眠状态下可以发现人格的解离和重组)。在治疗中,可能会遇到一些不善于表达的子人格,治疗师可以利用多重人格障碍病人易被催眠的特点,通过催眠引出意象,再通过与意象的互动来达到修改认知结构的目的。StevenJayLynn等人通过分析,认为认知行为催眠疗法是干预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有效手段。

“认知催眠师”可以利用认知催眠疗法,打破不合理认知,祛除防御和阻抗,直接对潜意识输入暗示,改写大脑固有信念和程序,再重建新的认知模式,付诸于生活中的具体行动,让疗效得以稳固延续。

最后,黄老师要强调下,由于硕士阶段在认知神经科学方面的训练,黄老师本质上是蛮重视认知和科学思维哒,虽然催眠本身存在着被污名化的问题,也听上去很“神经兮兮”。但是黄老师在此要声明:我是很严谨的技术流。。。不玩虚的。。。

我是一个“认知催眠师”!









































治疗白殿疯点北京中科
北京如何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pwsaw.com/qpzzz/799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