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贝健康丨餐桌礼仪,从第一口辅食开始

一说到吃辅食,新妈妈总是比较关心什么时候添加,每次添加多少量,添加什么种类,每天吃几顿,什么时候吃,这类技术性问题。

但是有一件事常常会被忽略,就是「餐桌礼仪」。

提到餐桌礼仪,就让你想到了正襟危坐,举止得体,不发出不雅的声音等等一系列比较高标准的画面,觉得那是孩子大了以后才应该受到的教育,小孩子最重要的是“多吃”,至于是“怎么吃的”,那就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

一开始家长们可能还比较注意让孩子坐在餐椅上吃,但是过不久麻烦就会来了,没吃两口就会开始喊叫、拍桌子,玩食物,扔餐具等等,让人无比头大。

如果你嫌麻烦,或者嫌孩子吃得少,一些没底线的事情就出现了,玩着玩具吃,看着电视/iPad吃,唱歌跳舞逗着吃,最后就终于flop到拿着勺子在后面追着喂。等到你追到失去耐心的时候,吃饭就不可避免的变成了一场战斗。

其实,只要是吃饭时的行为习惯,统统都属于“餐桌礼仪”的范畴。

大人有大人应该的餐桌礼仪,孩子也应该有孩子相应的餐桌礼仪,甚至小baby也应该遵守一些关于吃饭的规则。

餐桌礼仪这件事,并不只是做出来好看的,好的餐桌礼仪会让孩子习惯集中精神在“吃饭”上面,才有可能吃得好,吃得饱,并且喜欢吃饭。

那些没有餐桌礼仪的孩子,就算他吃的量够了,肯定也是不太喜欢“吃饭”这件事的。

你试试看一边跑步一边吃东西,或者一边看电视一边吃饭,还能感觉到什么好味道嘛?无法专注的吃东西,就无法感受到食物的美味,但是每次都被喂饱,又感觉不到太大饥饿,所以吃饭这件事对没有餐桌礼仪的孩子来说,完全没有美好之处。

感受不到味道,食物已经到了肚子里了,本质上和填鸭也没什么两样。

一个长年累月被填的鸭子,还能指望他有什么好食欲好胃口?

没食欲就吃得少,激发你更加想填他的欲望,这样事情就变成了双向绞杀,恶性循环,等到上幼儿园的时候,就是一个大大的难题。孩子挨饿的日子在后面呢!曾经见过多少孩子,上了幼儿园就要饿一整天的。

与其图一时省事,养成坏习惯再不得不改正,还不如从一开始就培养一个好习惯。

所以,培养餐桌礼仪这件事,并不仅仅是作为面子的“礼仪”而已,而是让孩子能够养成专心吃饭的习惯,从而享受吃饭。

孩子有餐桌礼仪的另一个好处,就是让你可以顺利的享受一顿饭,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可以带出去参加社交生活,这对当妈妈的身心健康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各个年龄阶段的餐桌礼仪标准

6-12个月

从第一口辅食开始,就要坐在餐椅上吃饭,哪怕是吃个零食,也要坐在餐椅上,让宝宝习惯,餐椅才是吃饭的地方。坐好了,你才有资格吃饭。

因为刚刚接触固体食物,可以放松一些让他多感受各种食物的触感,培养他对食物的兴趣,玩食物,玩餐具等行为都是可以接受的。

一定不要用玩玩具或者看电视的方式分散注意力,这件事要贯穿始终。

无论吃了多少,只要是宝宝表示没兴趣了,不想吃了,立即清理好抱出餐椅,记住,你每多塞一口,就是让宝宝对食物的反感多一分。

不用担心宝宝吃得少,本来一岁之前的辅食,只是一个补充而已,大部分的营养还是来自奶,只要宝宝对食物有兴趣,并且练习到咀嚼和吞咽的技巧,就算达到目标了。

1-2岁

在婴儿餐桌礼仪标准的基础上,一岁以上的宝宝要开始学习自主进食了。

一定要抓住机会,如果你无视这个阶段宝宝想要自己吃的愿望,坚持要喂他,那就做好一直喂的准备吧,还是那句话,养成习惯,改起来就难了。

这个年龄阶段的宝宝,应该开始习惯和家人一起进食,而不是盯着他吃独食。

鼓励宝宝用各种方式将食物送到嘴巴里,无论是用勺子,叉子,还是用手抓,都是可以接受的。

但是,玩耍食物,玩餐具,扔东西这些行为,就不能再被容忍了。

2岁以上

这个阶段,孩子的餐桌礼仪标准就要向大人逐渐看齐了。

包括使用合适的语言要求帮助,就算不用“请”、“谢谢”等礼貌用语,至少说话语气要可以让人接受,不可以颐指气使。

让孩子意识到吃饭的除了自己,还有其他人,所以不可以做影响到其他人的行为。

尽量避免将食物弄到桌子上,这个技术上可能一时做不到,但是完全可以引入这个概念,让孩子开始注意这件事。我们两岁半的小强迫症果果小妹,基本就可以做到了这一点,偶尔弄食物到桌子上,她会要求大人赶快处理掉。

当然,以上这些都是些最基本的,每个家庭都会有一些蕴含着个人理念的餐桌礼仪。

譬如,要等人到齐了才能一起开饭

譬如,吃饭的过程中,要用什么样的音量说话

譬如,吃完饭要感谢做饭的人

等到孩子两三岁开始懂得语言的的时候,都可以开始一一做出要求,两岁多的孩子逐渐的进入秩序敏感期,其实是很喜欢这类的仪式感的行为,如果家长用尊重孩子的方式,正式的向他提出要求,并且做出表率,他会非常乐于遵守。

出现不符合餐桌礼仪的行为怎么办

无论现场多么糟糕,或者你有多么丢脸,也不要生气,不要生气,不要生气!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首先温柔的提醒,并示范正确做法:这样做不可以哦!我们要这样做!

提醒两次之后,依然如此,只好做出行动了:“看来你已经吃饱了,那我们擦擦手下去玩吧”。

如果孩子表示不想下去,可以再给一次机会,如果依然还犯,那只能把孩子请下饭桌了。

请下饭桌之后,如果孩子强烈要求回来,2分钟之后,可以让他回到饭桌,但是下一次再犯,就一定不要留机会了。

一开始可能会哭哭啼啼,多做几次,他就会明白,哪些行为是不被接受的了。

当然,也并不是每次都要这样和孩子死磕,有的时候孩子特别累,或者特别困的时候,会特别容易找茬惹怒大人,出门在外也可能特别兴奋,可以偶尔适当放宽一下标准,但是日常生活中,绝大多数时间里,还是要坚持原则。

当然,最好还是防患于未然,平时注意以下做法,会让冲突更少发生

1、以身作则

不边看电视/手机边吃饭,不在吃饭的时候高声说话,不吃了一半下地溜达……

身教比言传更加重要和有效的多,孩子看在眼里,自然会和你学习。

2、及时让孩子下桌

中国人的饭桌有点复杂,除了吃饭,还是一个社交的场所,人越多,吃饭的时间越长。小孩子胃小,吃得少,一般都会比大人要早吃饱,这个时候如果强把孩子留在饭桌上,就不要怪他捣乱了。

确认孩子不想吃了之后,就收拾好让他下去自由玩耍吧。

3、不要过度







































北京看白癜风最好医院在哪
专科治疗白癜风方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pwsaw.com/qpzzz/967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