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病关于脑子有病的7个解决方法

生活中要是被谁说:“你脑子有病”我估计没有人愿意承认。但是要说谁的性格有问题,估计有人赞成,殊不知,那些所有的性格问题都和思维有关,归根结底也就是脑子问题。

大学创始人朱晓楠说,很少有人能够跳出习惯的思考方式去思考问题,因此判断和行动会一直“惯性抢跑”。《思维病》这本书能让你感受到思考的趣味,以及七个超越趣味的有用的思考工具。无论老幼,这本书都值得一读,它能够有效地纠正你的思维问题。

1

人会有惯性思考方式,面对不同问题,大脑首先反应的是按照自己一贯的思维逻辑来分析问题,惯性思维总会带着一定的局限性,当然,世界上并不存在完美思考。

每个人的思维都会有一定的缺陷,《思维病》的作者是美国的马修,他在书中指出了人们常犯的7个致命性思维缺陷。而且马修介绍的对策都经过了实践证明,切实可行。

可是,思维病都体现在那几个方面呢?其中很典型的一种就是,想太多。

“想太多”就是思维病的一种。

比如说,我老家曾经有位婆婆上吊自杀,原因是儿媳妇生了对双胞胎,家里条件太难,怕养不活,而且将来娶孙媳妇还要聘礼,自己困顿一晚后,自杀了。

这个理由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儿孙自有儿孙福,而且你就是正常活着还不一定能否看到孙子结婚呢,这自杀,明显早了点。

一个人的认知很重要,因为认知范围决定思维方式,那些无知的认知真的会害死自己。

2

跳跃思维,也是病。

作者在书中用心理学的角度解释“跳跃思维”分为快思维和慢思维。

由于我们大脑的构造,每个人都会有有意识思考和无意识思考。人的快思考就是一种自动的、无目的的、快速的本能的思考。

而慢思考是一种费劲的、有意识的、努力的、理性的思考,这个人们主要是在解决复杂问题时使用。

快思考和一个人的习惯、见识有关系,这个就是无意识下的反应,也就是跳跃性思维的表现。跳跃性思维很容易因为忽略了一些问题的节点而造成一些自己不愿意面对的后果。

根据相关调查数据,人们通常都很难第一时间选择进行慢思考。作者给出的建议是:让大脑进行边框思考。

一、明确定义边框的语言;

面对问题有三个提问,为什么?如果?怎样?

二、提问;

提问的目的是让人们能寻找到更好的答案。

三、选择两个最佳的问题;

选择的目的不一定保证你能得到正确答案,他只是可以提高人的思维能力,从而加大对事物判断的准确性。

所以,我们经常看到,那些智者,或者成功人士,在回答问题的时候,会有一个几秒钟的停顿思考时间,这样对问题的思考,会让人开起来他的话更家谨慎和庄重。

3

思维内卷和强迫症的病

内卷一词,似乎今天特别流行,有一个教授在网上对“内卷”进行了解释。就是在你增加了付出但没有只能加收入的时候,可以称之为“内卷”。

作者在书中用一名医学博士的研究说明,思维内卷的极端形式就是强迫症。他认为强迫症是是一种自我毁灭性疾病。

这位医学博士用另一种角度解释了“内卷”,他说,内卷就是锁定了自己当前的行为,无法把我更全面的情况,看不到身边正在发生的变化,或者是就算看到了也选择忽视。

思维内卷就是大脑会固守以往接触过的常规性信息,而屏蔽掉深度思考的机会,快思考压倒慢思考,对一个问题得出惯性结论,然后发现,结论错误,这也可以叫做“经验性错误”。

对于思维内卷的解决方式就是锻炼自己的逆向思维,这样可以创造出新的模式,探索其他可能性。

《思维病》书里一共列举了7种有病的思维模式。作者也根据不同的病症给出了相对的解决办法,逐一相对,每个人都会有一些思维病,因为这是天性,不可能为意志所转移,所以,了解思维的结症,对症下药,尽量避免思维病引起的不适结果,就可以了。

流行的不一定是最好的,比如说“感冒”,惯性和本能是你长期习惯在大脑里刻下的印迹,即便是好的习惯,也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所以,多反思自己,接受边框思维,才会让大脑更好的运转,给自己更多的机会。




转载请注明:http://www.pwsaw.com/yfyhl/1449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