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冰老师介绍了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我国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学习问题(考试焦虑、学习恐惧、学习困倦),人际关系问题,青春期问题(体像问题、白日梦、早恋),严重心理障碍问题(焦虑症、恐惧症、抑郁症、人格偏执、强迫症)。
在许多高校中,因精神疾病休学、退学的学生,神经症患者分别占到76.1%多和54.8%多,而神经症中又以神经衰弱为主。因神经症而休学、退学的有,但更多的则仍在继续学习,然而他们的学习效率、生活质量、社会适应能力已受到严重影响。心理健康状况不良者比例颇高。在大学生中,约1/5的人有各种程度不一的心理卫生问题,至于偶尔出现的、或者轻微的、局部的心理困惑则出现在更多的学生身上,它们不同程度地干扰着大学生的正常生活与学习。尽管大学生中存在如此普遍的心理困扰,但其中只有极少部分接受了心理咨询方面的专业性帮助。
礼冰老师给大家介绍了现代健康观点,20世纪40年代WHO(世界卫生组织)章程序言中有这样一段论述:“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的表现,而且是一种个体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完全安好的状态”。即健康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以及道德健康,且心理健康是人类健康的最终标准。礼冰老师给大家讲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1、能保持对学习的浓厚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2、能保持正确的自我意识,接纳自我3、能协调和控制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4、能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5、能保持完整统一的人格6、接受生活,乐于工作7、能保持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8、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那么我们该如何应对大学生心理问题呢?1、区分轻重缓急,如果是一般心理问题,需要朋辈咨询、心理疏导。2、严重心理问题、心理有障碍时必要时心理医生介入。若是精神病性,需要精神病医生科医生对症处理。3、预防危机应采取的紧急措施,如果有人有情感危机时,需要采用以下步骤。认真对待、予以 冰姐还向各位心理委员介绍了他们的工作职责及心理委员的重要性:
1.宣传与教育。在班上组织各种形式的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创设良好的班级心理环境,定期在班上开展一些有关心理健康的活动,并作好相应的记录和总结;2.培训与学习。定期参加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召开的心理委员会议和专题培训,并将会议有关精神传达给同学;3.疏导与关怀。对心理有困惑的同学进行耐心开导,帮助其走出困境;或给予支持;4.联络与反馈。发现在心理上处于痛苦中的同学,要帮助、劝说、陪同到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接受中心心理老师的咨询和危机干预;5.预警与协助。及时做好信息收集和汇报工作,发现有心理障碍的同学,并有可能有偏激行为的同学要迅速及时地上报给班主任及相关老师,或上报到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以便采取及时有效的应对措施;6.主办班级活动。定期开展各种适合班级同学的心理主题班会;不少于每学期2次。7.严守同学秘密。严守同学的秘密;保守同学个人隐私和个人基本信息等;不能给同学制造二次伤害。8.不断自我成长。不断充实自己的心理健康知识,以提高其心理服务和心理教育能力;学做自己的心理医生。 最后冰姐希望六大社区辅导员及心理委员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善于发现身边有异常的同学,遇到危机时知道采取的紧急措施,避免更大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