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患得失,是更深层次的断舍离

上周三刊登了凤凰新闻客户端主笔王路的文章《一个真正简洁明净的人,本不需要断舍离》,网友喵咕说:“我有断舍离的心,骨子里就是做不到啊。”

今天推送王路老师的第二篇文章,道出断舍离之难背后的真正原因。一朵觉得,里面举的几个例子,太绝了,值得多看几遍。

之前写过一篇讲断舍离的文章。后来,在朋友圈看到好多人也发照片说断舍离什么的,主要是女性。但我觉得她们矫情:你已经吃了三对鸡翅了,再拍下第四对鸡翅说我要断舍离,这不叫断。要断,第一对鸡翅就不该吃。要断舍离的人是不会发照片说断舍离的。不吃鸡翅,又发照片,说明还是很在乎鸡翅。(你们知道我很饿吗?哼。)

只要心里还残存一丁点儿在乎,断舍离就不能从根本上成立。过年在家,老爸问我新年愿望是什么。我一时没想出来。他替我想了个:出三本书。没经过我的授权,他自作主张的想法,当然是无效的。我深思熟虑了几个晚上,觉得自己的愿望应该是:不患得,不患失。不患得失,其实也就是断舍离了,而且是更深层次上的断舍离。不像扔掉一两件破衣服这么简单。但,很难。孔子说过,小人有种特征: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照这么看,绝大多数人都是小人,不是卑鄙的小人,而是庸碌的小人。比如说我吧,去年给“一个”APP写故事,读者喜欢,就给我点个赞。平常我最多一天看一次,到自己文章发表那天,我会刷上七八次,看看赞数增加了多少。其实文章已经写成,不管赞数多少,它的好坏都无法改变了。纠结于过去的文章,还不如花精力把下篇写得更好一些。看冯唐随笔,十年前他的小说刚出版那阵儿,他一有空就打车到书店,看看自己的书有没有上畅销榜。跑了无数次,一次也没有上。按照断舍离的观点,一部作品完成了,就应当和作者脱离关系了。作者已经把自己的心血、体验、感觉、阅历等一切凝结在作品里了。至于作品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是作品自己的事,作者也改变不了,束手旁观就可以了。但既然断舍离不掉,我们要追究它的原因,不能硬断。硬断是断不掉的。很多东西是这样:它在看得见的地方断了,看不见的地方仍然在连着。我可以讲个鸡蛋灌饼的故事做例子。我家小区门口有个鸡蛋灌饼摊,一对夫妻在卖。去年冬天刚开始冷的时候,我有两次恋被窝起晚了,无暇去单位食堂,就买了灌饼。灌饼中间夹着块鸡柳,味道很不错。后来我就天天吃灌饼,不再去食堂。也和卖灌饼的夫妻认识了,一聊,发现还是老乡,离得很近。我们食堂的午饭有鸡肉串,晚上我又常去肯德基,吃到的还是鸡肉。终于,鸡肉吃得太多,某天早上,我闻到灌饼的味道,突然泛起一阵恶心。从那以后,我看到鸡肉就想吐,灌饼自然也不再吃了。可是,每天还要路过。路过不买,就不好意思打招呼。不打招呼,又是熟人,就觉得别扭。我怕他们怀疑是不是我嫌灌饼不好吃了,还是嫌涨了五毛钱的缘故?但又不能解释。就像一些朋友的疏远,你想解释你并不是有意,甚至也不想这样,可是,许多事情解释不得。路过灌饼摊儿,成了我每天早上的一大头疼事。再经过时,我就有意避到左边,以免离他们太近。

去年秋天和今年春天,我穿着同样的衣服在这里走过,以同样的速度,在同样的时间。旁人没有谁能看出我的这几步路有什么异样,它如同这世界上的许多无聊琐事一样司空见惯平淡无奇。也许只有路旁泥土里的蚯蚓,在睡了一个冬天之后,探出脑袋,会惊讶地发现这细微的变化。断舍离难就难在,纵然你可以把表面上的许多,断的断,舍的舍,呈现出无比的精致简洁。可是,内心的纷纭,却无法平复到最初的波澜不惊了。我初中一年级时,拿了人生中第一次奖学金,40块钱。我没有花零花钱的习惯,直接上缴给我爸了。我爸用那钱买了小树苗,载在我家院子后边。然后,我就把这事忘了。很多年后,我早已毕业工作了。有天打电话回家,我爸说,我们家的房子要卖给别人了,连带着的院子后的那块地。那棵小树,只能砍掉了,跟我说一声,那是用我的奖学金买的,是我人生中挣到的第一笔钱。小树已经长到碗口粗了。我说,该砍砍呗,这有啥。挂掉电话,一种莫名的滋味涌上心头。在我成长的这许多年里,几乎忘了有这么一棵小树存在。而它是因为我的缘故,才被栽种在那里。从一棵比当年的我的胳膊还细的树苗,长成比现在的我的大腿还粗的树。这也算是,我添给世界的一缕不同吧。

每个人的存在,都会给这世界带来不同。哪怕这不同只发生在最不起眼的角落,从未被谁注意。可是,就因为这些最不起眼的细节,世界被改变了。因为你的存在,而被改变了的事物,成为你不能断舍离的原因。一条新买的围巾丢了,最多是心疼下钱。可如果那是一个很重要的人送的,又陪你度过了一个个冬天,就不一样了。不管你是不是在乎,愿不愿断舍离,曾经因为你而发生的故事,伴随着你的故事,荡然无存了。

小调查

网友看断舍离之难

我觉得家里整理得很干净整洁不等同于断舍离,这是两个有所交集但又有错位的概念。举个例子,我有个朋友,她的家干净得纤尘不染,办公桌上空无一物,没错,她有洁癖并承认自己有强迫症。我认为一个信奉断舍离理念的人,是不太可能有强迫症的。——网友肥羊妈妈

“《空无一物的家》女主角家里最后留下的,不是古董,就是奢侈品,这真是精致主义的断舍离......普通人还是做不到的。”——网友小小苗妈妈

“我同意网友慧频的观点。不是经历过丰富后的放下,不是真正的简单。没有经历过‘由简入奢’的易,怎么可能了解‘由奢入俭’的难?——网友安文

相关文章传送门:

一个真正简洁明净的人,本不需要断舍离

他们眼中的断舍离,和你想象的不一样|整理奇葩说

?本文原载于《大学生?中国校园》年5月期。第1整理术经作者本人授权刊发。作者王路的







































白癜风哪里好
北京中科医院正规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pwsaw.com/yfyhl/715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