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简介
鲁晓辉,市三院心理科副主任,精神科主治医师,心理治疗师,心理咨询师。中美精神分析系统培训三年。擅长抑郁症、强迫症、精神分裂症的诊断和治疗,擅长青少年心理咨询,婚姻家庭咨询,企业、学校的团体心理辅导。
联系
病例回顾
小琴今年24岁,半年前大学毕业后,在一家公司做办公室内勤,可最近经常唉声叹气,有时候还自己偷偷掉眼泪。同事们聚餐、活动也不愿参加,好容易被同事硬拉去了,不声不响的,仿佛不存在似的。同事奇怪,这是怎么了?原先活蹦乱跳的,怎么现在跟变个人似的。小琴也说不好原因,好像2个月前主管因为她打印文件磨蹭说了她几句。之后就开始自责,感觉自己什么都做不好,联想起自己从来就不够优秀。后悔高中时不好好学习,没考上好大学,更感自卑自责。感觉自己给父母添麻烦,自己就是个累赘。觉着同事都比自己好,比自己强,逐渐出现不想上班,不愿意出门,经常请假。对以前感兴趣的事情也不想做,在家唉声叹气,常常独自流泪。与人讲话时声音低沉,感觉自己的脑子变笨了,想事情想不出来了,身体各种不舒服。不思饮食,每天勉强进食。睡眠差,早晨3点钟左右即醒来,醒后难以入睡。有时会念叨“活着有啥用,还不如死了呢。”有亲友建议看看心理医生,看会不会是抑郁症。家人担心“精神病”会被公司辞退,怕找对象的年纪传出去不好听,犹豫不决。一直在家劝导小琴,要求她坚持工作,一天前小琴欲上吊自杀,被家人发现,这才带到心理科来就诊。
专家详解
抑郁症是个什么鬼?
抑郁症是心理科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又叫心境障碍,由各种原因引起,以显著而持久的情绪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且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临床表现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甚至发生木僵;部分病例有明显的焦虑和精神运动性激越(病人脑中反复思考一些没有目的的事情,思维内容无条理,大脑持续处于紧张状态);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至少有10%的患者可能出现躁狂发作,长期随访约15%的患者最终死于自杀。
许多内科疾病伴有抑郁症,内科门诊患者因抑郁症就诊的占12-36%。抑郁症多发、易漏诊、治疗率低,属于高发病、高复发、高致残的疾病。
抑郁症多是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好发于秋冬季;平均病程约为6~8个月,长者可以超过10年。
抑郁症的终生患病率6.87%。好发年龄20~50岁,平均约为40岁。女性好发年龄为35~50岁。尤其好发于围产期和更年期。外国内科医生对抑郁症的识别率平均为55.6%,中国上海的识别率为21%,远远低于国外水平。
抑郁症是个丢脸的疾病吗?
很多人担心得抑郁症会被别人误会为“精神病”,遮遮掩掩的不敢来看病,也有些家属认为做做思想工作开解开解,或出去散散心就好了。结果劳心费力的做了半天工作,收效甚微,甚至病情恶化,出现自伤、自杀危险。
我们在患病上是没有选择权的。如果抑郁症丢脸,有哪种病是荣耀的呢?现在有很多明星,用自己的经历来说明,患抑郁症的大有人在,不积极治疗会有很严重的后果。如崔永元、“憨豆先生”、张国荣、乔任梁……
患病不是我们选择的,但是让自己康复,却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医院,进行规范化治疗,是我们康复的最佳选择。
《燕赵卫生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