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考研摆脱ldquo背诵强迫症

学长开讲的由来

一个学妹背书时心态炸了,非常焦虑地问:”内隐联想测验我背了2天了,怎么都记不住!我快疯了!”

我心中纳闷,一个实验需要背诵两天吗?我拿出邓铸老师的《实验心理学》,让她试着背一遍。

学妹:”内隐联想测验简称TAT,是由格林沃尔德提出的。它弥补了……传统测验的不足……实现了……对……内隐社会认知的……量化研究。它的基本原理是:以神经网络模型为基础……该模型认为……“

省略号都是磕磕绊绊,学妹背了约5分钟,将近把书上一大半内容背了下来。我惊了,一方面佩服她的毅力,另一方面为她的学习效率担忧。

学妹这种心理我称之为“背诵强迫症”——一定要和课本一模一样,否则就认为自己没记住。

这样的学习效率是非常低的,我们并不需要把这个实验按照课本一字不落的背下来,我们只需要记住关键点,在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去描述。

学长的第一个例子

就拿内隐联想测验IAT来说:

IAT的所用到的原理:1.神经网络模型2.减法反应时3.态度的自动化启动。

IAT的实验大致过程:使用两种材料,概念词是群体的集合(花、虫);属性词是带有贬义或褒义的描述(漂亮的、丑陋的)。概念词与属性词有两种关系,相容,即与被试的内隐认知一致;不相容,即与被试的内隐认知不一致。相容与不相容条件下的反应时之差,可以作为内隐态度的测量指标。

为什么反应时之差可以作为指标呢?依据减法反应时,反应时越长,心理加工越复杂。在不相容任务中,概念词与属性词的关系与被试的内隐态度不一致,产生了认知冲突,辨别时依赖复杂的意识加工。

记到这里,就已经足够了。也许你会想,这样不是太少了吗?其实你只要记住了关键点,剩下的都可以自己去补充呀。

在背书的时候,一定不要有这种想法:我一定要一字不落地背下来!我一定要按照书上的顺序背!

因为这样背书只是机械记忆,效率非常低。首先,书上的内容,很多话不需要去记,比如一些连接性的词句;其次,你只有充分理解,才能把知识变成自己的东西;最后,我们要允许差异性存在!只要意思清晰准确,没有规定一定要按照教材的描述方式来写。

克雷克的加工水平说认为:外部信息进入加工系统,要经历不同水平的加工。表浅的感觉分析涉及刺激的物理特征,加工后留下的记忆痕迹比较浅;而语义分析涉及刺激的意义,留下的记忆痕迹深,就像在雪地里你用力留下一个深深地脚印。

所以,我们在背诵的同时,应该充分思考加工,把知识变成自己的东西。

学长的又一个例子

再举一个例子,一个考生问:认知资源理论,每次都是第一句想不起来该怎么办!

其实,这个理论特别好背:

1.认知资源理论,顾名思义,就是把认知看成资源。

2.识别刺激需要耗费资源,越复杂的任务,需要越多。

3.资源是有限的,完全被占用时,就没有资源来加工新刺激。

4.必须有一个机制负责分配认知资源,否则那些重要的刺激我们无法注意。

理解了该理论的逻辑,一环扣一环地去记忆,效率会好很多。

至于第一句话:该理论把注意看成一组对刺激进行归类和识别的认知资源或认知能力。

这句话总是想不起来?这个理论名字不就是这句话吗?认知资源,注意是认知资源!什么样的认知资源,对刺激识别归类的认知资源——即注意的功能。

要学会缩句,抓住主干,抓住关键词。

很多心理学的理论,其实逻辑性都很强的,一环扣一环,你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发现其中的逻辑。比如社会学习理论:注意(看)→保持(学)→产出(做)→动机(为什么做)。

学长还有话要讲

还有一些知识点,例如“谁谁谁的影响因素”,这些你只要记住大框架,剩下的内容言之有理即可,没必要完全一样。

例如“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你只需要记住策略、知识、无关信息、问题表征、定势、功能固着、动机情绪、人际关系、原型启发、人格特征这些概括性标题就行,剩下的内容你都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去描述。

例如“提高信度的方法”,你已经背会影响信度的因素有:被试(单个、群体)、主试(施测者、评分者)、情境、测量工具、间隔时间等。我们探究影响因素不就是为了提高信度吗?所以你就从这几个方面去回答就行,完全没必要再背一遍,也没必要和书上一模一样。你可以写7个点,而书上只有5点。

还有“影响能力的因素”、“影响人格的因素”、“影响助人/侵犯行为的因素”等等,答案都非常灵活。如果你一味追求和教材一致,那你会非常痛苦。

心理学本来就强调“个体差异”。参考答案并不等于标准答案,如果所有人写得千篇一律,没有自己的思想,那就没什么意思了。

可能你会问,究竟怎么样算是理解呢?这个很难说,我想大概就是:你可以脱离课本用自己的话讲出来吧。我之前在背书的时候,经常把自己想象成一位老师,像讲课一样对着空气把知识讲出来。

食物需要“消化”、“吸收”,知识同样需要“解构”、“重构”。如果你把知识当做“无意义音节”,机械地重复,那你逃脱不了遗忘曲线的规律。

一个学妹告诉我,对于记不住的东西,她之前都是疯狂地、无脑地大声重复,直到嗓子哑了,才发现默背竟然背到心里去了。

最后再提一点,有人问我专业课究竟要背多少遍?

这个真没有定数,背会就完事了。我告诉你三遍,可三遍还没背会,你就不背了吗。当你背了几遍还记不住,这很正常。知识点的背诵难度因人而异,有些知识点,像《发展心理学》一些阶段,就是很难记。此时千万不要怀疑自己,学会反思,究竟为什么记不住。

忙里偷闲,写了点经验,希望对你有用。

我本人的废话

大胃学长是我在被录取之后认识的一名优秀的南京师范大学学硕19级的研究生,当时我们都是准研究生,在假期交流着每天不学无术但仅仅是心里着急身体不行动的焦虑。

大胃学长胃大不大我不知道,摄影技术还是很不错的。我猜本文中出现的图应该都是学长南师校园游的作品。

转眼都已经开学两个月有余,在我每天被作业和实验室事务追赶得屁滚尿流的时候,和同样忙碌的网友大胃学长的联系也变少了。

在我焦虑地担忧着自己欠下的两篇经验贴(专业课真题使用和专业课大题答题技巧分享)啥时候才能写完发出来的时候,优秀的大胃学长“忙里偷闲”,发了这篇我极度认同、阅读的时候频频在心里喝彩的文章。

在经过毫不客气的求转载和商业互夸后,这篇文章出现在这里,希望对你们有用。

在此,再次感谢优秀有趣的大胃学长,祝您的研究生生活如您所愿,顺利且丰富。

作者:胃大的Man

编辑:三毛的沙畢

转自知乎,经作者同意授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pwsaw.com/ysybj/1124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