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时间,小编在日常走访时,路过绿洲社区的绿洲路,意外地发现,原“南京中船绿洲机器有限公司卫生所”以及后面的养老院已经开始了拆除工程,看到眼前的残砖碎瓦,楼内的一片狼藉,顿时有一种很惆怅的感觉,又一个承载几代人回忆的地方消失在大板桥发展的进程中。不仅如此,绿洲机器厂的拆除工作也几乎完成。
▲老卫生所是很多绿洲人熟悉的地方挂号处和收费处,小编当年曾经在这里有过一次就诊的体验,印象中因为就诊的病人比较少,医生不是经常在办公室,有病人来时,挂号员兼收费员首先要打电话,确认医生在时才给挂号。
绿洲卫生所以前叫医院,计划经济时代,企业办社区,面面俱到的小而全形态是很多大型企业的标配。
养老院已经先拆除,据介绍,之前这里也是绿洲卫生所的住院部所在地。从遗留的景观看,当年这里应该是属于僻静雅致,花过一番心思打造的。
医院很小,但是从科室设置看,还是比较齐全的,或许在当年,这里也有专属的高光时刻。
我们在现场非常意外医院的化验单据,可见当年两个相距不远的大型企业之间,医疗资源有相互合作。
▲有人熟悉这些具有年代感的单据吗?
年的非典疫情抗击记录,这里还保存的非常完整。当年众志成城,我们取得了抗击非典疫情的胜利,而这次抗击新冠,我们同样将取得最终胜利。
▲这些珍贵的资料见证了不平凡的年
一些早期的医疗设备。
找到一份年的五官科规章,手写的字迹依旧清晰,掐指算来,已经过去了四十年的光阴。
▲来自年手写的五官科工作制度
在人去楼空的办公室里,我还发现了该卫生院以前大量的工作照片、宣传资料。这些资料,纪录了卫生院为绿洲机器厂职工和周边居民提供医疗卫生服务时的珍贵影像,时间跨度近二十年,是这次走访时小编最大的收获。
▲珍贵的老照片
卫生所已经暂时搬到了不远处的原经营公司,继续为社区居民开展一些开药等基本卫生服务,据悉很可能将直接关闭。而绿洲机器厂则已经整体搬迁了江宁滨江开发区。
▲如今的模样
与此同时,绿洲机器厂的原址拆除也已经进入了尾声,大片的厂房包括厂办大楼已经消失,不过据观察,并不是所有的建筑都被拆除,一些典型的具有苏式风格的大跨度厂房还是有选择的予以了保留,或许一个工业风格的主题园区需要这些年代久远的建筑继续发挥余热。因此,我们说的“再见”,是再也不见,还是会再次相见?
▲一个老人怅然若失的走在已是废墟的空地
▲航拍下的绿洲机器厂
推陈出新是社会一成不变的主流,当我们将要和绿洲卫生所和绿洲机器厂说“再见”时,绿洲新村的“出新”已经取得令人惊叹的成果。当一个板桥最老旧小区被宽敞明亮的“新村”所代替时,让人难以置信,这竟然是同一个小区。
▲绿洲新村,再也不能和别人开玩笑说绿洲新屯了(懂的都懂)
▲绿洲新村出新后面貌焕然一新▲绿洲新村居民享受着秋天的凉爽
▲航拍下的绿洲新村,简直是强迫症星人的福音
天下无不散的宴席,这次真的要好好告别了,“再见了!绿洲卫生所!”,“再见了!绿洲机器厂!”同时也谢谢你多年的陪伴!
大半个世纪的光景,终将随风而去,这些地方承载着许多绿洲人的回忆和青春,也记载了许多美丽的故事,留给绿洲人永恒的回忆。
················THEEND················
来源:板桥那些事云飞航拍:尼可徐
●拥堵近3小时!宁马高速这些车太疯狂,板桥车主:我与死神擦肩而过!
●感动!梅山生活区数十名居民奔走多日,是为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