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母亲的严格要求下,天津女孩李莉(化名)患上了强迫症,学习成绩急剧下降,时常出现身体不适,担心、害怕等症状。近日,母亲医院就诊。
事件:虎妈将女儿逼成强迫症15岁的李莉(化名)是我市某中学初三年级学生,家中独女,性格偏内向,敏感多疑,从小一直在尖子班,学习成绩名列前茅。母亲对她期望值很高,一直要求比较严格。
上小学时,李莉(化名)语文、数学考试有几次距满分仅差两三分,她的母亲很不满意,训斥她太粗心,为什么要丢分?要求她做完试卷后逐字逐题一一检查,如有空余时间继续检查。如果考试达不到分,李莉(化名)回家后还必须重抄试卷十遍。
上初一后,母亲对李莉(化名)管教更严了。李莉(化名)学习时全神贯注,丝毫不敢分心。一遇到考试就很紧张,做题时一遍又一遍对照检查,生怕出错。随着时间的推移,每一次考试担心做错题的想法就越来越强烈。到了初二,这种想法不仅出现在考试中,还波及平时做作业和生活当中。一道题作完,一次次反复检查,有时要用一个小时,以至后面的作业无法完成。
李莉(化名)家住在三楼,每次下楼后总要再跑回楼上,看一看门锁好了没有;走在路上,会翻翻书包看看上课的书带了没有;放学后回家上楼梯,要反复数一数自己走了多少台阶。她也知道,这样做没有必要,但却管不住自己,越是不去想它越是要想。现在,李莉(化名)的学习成绩迅速下降,身体也不舒服,时常出现头晕、胸闷、胃肠不适等。她不知该怎么办?
分析:家长苛求孩子压力山大医院王玉珍专家认为:什么是强迫症?从临床心理学角度来看,强迫症属于焦虑障碍的一种类型,是一组以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精神疾病,其特点为有意识地强迫和反强迫并存,一些毫无意义、甚至违背自己意愿的想法或冲动反反复复侵入患者的日常生活。患者虽体验到这些想法或冲动是来源于自身,极力抵抗,但始终无法控制,二者强烈的冲突使其感到巨大的焦虑和痛苦,影响学习工作、人际交往甚至生活起居。
从李莉(化名)的情况来看,因家教过于严格、苛求导致强迫症状出现。随着年级的升高,学习压力进一步加大,孩子不仅在考试中,甚至做日常作业也一次次检查,自己无法控制,非常无奈、无助,以致影响到了日常生活。
建议:转移注意力消除强迫想法针对李莉(化名)目前的情况,王玉珍专家建议:首先要帮助孩子分析清楚发病原因。其次,通过支持疗法,耐心地向她解释强迫症的性质,以缓解她的焦虑情绪,帮助她树立战胜病症的信心和勇气。
第三,通过“行为疗法”替代强迫行为。当她出现反复检查这种强迫行为时,不要排斥它,结合对付强迫症的“三不”方法:不怕它、不理它、不刻意注意它,然后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去回想或想象生活中有趣的情景,或者离开此地,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逛街、交友或参加一些活动。当强迫行为出现时,也可以让家长和朋友配合来消除强迫想法。
第四,让她学会自我放松的技巧,使其在出现强迫想法的时候进行自我放松训练,有助于焦虑情绪的减轻。
第五,多找一点自己喜欢的事情来做,全身心投入到最喜欢的事情上。
最后一点很重要,告诫家长对待孩子的学习成绩,应合理要求,不能期望过高,更不能无礼训斥。家教要讲究方式和技巧,注重与孩子的交流和沟通,做孩子的朋友,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才能有利于他们心理健康成长。
北京白癜风医院北京白癜风医院